2025 CES文章顶部

近十年阿里巴巴一直买买买,是为了什么?

BAT都在成为“互联网+”战略的高速践行者,因而,任何可以放在“+”号后面的东西,阿里都没有放过,这也是阿里的出路。

若要评选一个近两年互联网行业最活跃最耀眼的人物,则非马云莫属。从台湾到日本,从香港到美国,从印度到巴西,马云真可谓是“马不停蹄”,足迹遍布亚欧美三大洲,到处都留下了他瘦削的身影。其实,阿里帝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下表中,我们就可以从其过去十年投资情况中一窥端倪:

                                                                 (来源于对网络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

最近半年,马云更是工作频频。以40%股权入股印度在线支付公司,挑战paypal全球支付地位;7亿美元收购 Micromax 四分之一股份,打开手机入口,突破印度电商市场;以消灭现金,开创全新金融体系为己任,继蚂蚁金服后,40亿元成立网上银行;与派拉蒙影业合作,为抢滩好莱坞铺平道路;投资60亿建设菜鸟城,让快递物流业背后感到丝丝凉意;注资1.18亿美元造机器人,抢占科技制高点;以12亿元入股第一财经,吹响中国版“彭博社”集结号。此外,他还入股瑞东集团,圆通,光线传媒,魅族……这些频繁的动作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十年前淘宝的出现是个商业奇迹。它打通了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和购买者的渠道,借助淘宝平台,将各种商品直接展现给客户,商品透明、价格透明、用户评价透明,口碑良好。淘宝在2003年出现后一直高速发展,2014年淘宝的销售额达到1万1千7百亿左右,成为阿里集团销售额的主要贡献者。但是淘宝网从2012年开始,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2012年1万亿,2013年1万1千亿。阿里巴巴去年第四季财报显示,集团收入同比增长40%,至262亿元人民币(合42亿美元),营收增长放缓。股价承认,已从去年每股119美元高点跌至85美元左右,公司面临降低成本压力,并作出一系列的减支行动。

淘宝开创了中国电商平台后,短时间内便雄霸天下。各企业无法与其正面对抗,但看准理念淘宝“万能杂货铺”的特点,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与淘宝展开了差异化竞争。用户在淘宝无法买到价格低,质量好的名牌产品,于是唯品会出现了;旅游和度假需求在淘宝上管理混乱,无法得到消费者信任,于是携程、去哪儿、艺龙出现了;商家需要短时间内聚集人气,推广自己的商品和服务,于是各种团购网出现了;淘宝网无法提供餐饮预订和点评服务,于是大众点评出现了;淘宝无法提供可信的、标准的、品种齐全的电子产品销售,结果它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出现了;淘宝无法提供面向所有客户的图书销售,于是当当出现了……

随着消费者的愈加成熟,消费倾向也随之变化,越来越希望能够到一个专业的网站进行商品挑选,因为这些网站依据商品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提供专业的介绍,另外也会将各个品牌集中在一起进行对比,方便选择,提高购物体验,节省用户时间,这些都是淘宝商家所不具备的。这将直接导致未来专业电商越来越多,很多淘宝的商家和客户将会转向专业电商,垂直领域的电商将会逐步抢占平台电商的市场,一些淘宝的商家将会逐步被垂直领域的电商取代。

阿里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品牌上和团购上,阿里都有过努力。08年建立淘宝商城(天猫前身),仅仅在数月之后,唯品会就出现了,但也总还是领先的。10年正式推出聚划算,但中国最早的团购网站——美团网,已经在数月之前出现了,阿里开始落败。至于各种专业电商,阿里更没有什么建树,最终形成了目前的专业电商群雄割据,逐步“分食”淘宝的局面。最近,淘宝宣布将开拓农机和海外市场,还推出淘宝企业店铺和淘小铺,想把客户进一步分层,这一切都表明淘宝还在向“大而全”的方向发展,并没有实质改变,淘宝的扩张之路即将走到尽头。

在阿里“四面进击”的同时,他最大的竞争对手——腾讯,也紧随其后。阿里巴巴有淘宝,腾讯跟随做了拍拍。阿里巴巴有天猫,腾讯跟随做了QQ网购、投资了易迅。阿里巴巴有一个商家生态体系,腾讯有有一个QQ用户群体生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和腾讯同时察觉到了以IM为代表的社交产品,并以PC端无可比拟的速度在移动端迅速蔓延、移植。两年前,阿里开始做来往,腾讯也开始做微信,来往的产品路径是是先PC后无线,腾讯同时在移动端推手机QQ和微信。

两年后的今天,来往与微信开始在无线端的正面交锋。从社交软件到金融支付甚至是游戏,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近来频频短兵相接。而眼下,战火已经蔓延到阿里系一向擅长也最为核心的电商领域。今年7月微信推出的5.0版增加了银行卡支付功能,让在线支付购买成为可能,几亿用户打底,摸索中的微信大有催生出“第二个淘宝”的势头,威胁到阿里命门。

“支付宝钱包”也开始试水公众号,在移动客户端接入服装品牌、银行等商户。天然的金融支付属性下,信息订阅、商品浏览、购买和兑换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短兵相接的还有社交工具。马云甚至在微信上发了一封信,声称自己将永久关闭微信账号,以示对来往的支持。2013年8月1日,阿里巴巴表示将从数据接口屏蔽一切微信来源。10月,马云称。“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了,他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他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 11月1日,微信启动了对来往的屏蔽。11月22日,淘宝关闭微信通道……腾讯对阿里的是全面围攻,两家的“恩怨”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说得清的。

BAT都在成为“互联网+”战略的高速践行者,因而,任何可以放在“+”号后面的东西,阿里都没有放过,这也是阿里的出路。

阿里有看似多点撒网、毫无章法的做法的确会让人看不懂,但纵观一切,阿里正试图从现有模式中挣脱出来,全面布局,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布置“卫星城”,寻找突破口,把“互联网+”贯彻到实践中去。此外,这些方向不是把控了产业上游,就是与行业领先者深度合作,是抢占行业制高点的行为,从投资角度来讲,阿里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稳健的降低风险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正在进行资源,人才,版权,专利的“大举收买”。例如,它在美国上市的前几个月,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购买了大量专利,为首次IPO铺平了道路。面对各种人才的严重匮乏,阿里重资投向各大行业,以激发创新,共享专利;入股“第一财经”则是构建“帝国大脑”,与派拉蒙影业合作最大的获益便是版权……阿里深知,表面功夫都不过是花架子,人才,创新,专利,版权才是能够克敌制胜的利器。

本文系作者 中细软知识产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周末就是购购购

    回复 2015.07.19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