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Uber正在针对中国业务单独发起融资,计划融资额度在10亿美元。然而一个月过去了,目前进展似乎并不顺利。目前有几家金融机构表达了投资意向,但Uber中国的最近估值从50-70亿美元又上涨到70-90亿美元,让投资方倾向于压低估值。而Uber中国的财务数据并不理想,据了解,Uber预计其在中国的交易额或将达到其去年全球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但同时也预计将会有和交易额相当的亏损。(更多内容详见钛媒体文章《Uber中国融资陷僵局,投资方认为性价比并不理想|7月15日坏消息榜》)。对于Uber中国最近的境遇,钛媒体作者杨君君有话要说。
最近传言的Uber中国融资受阻,其重要的支撑点有三个:Uber中国进行“众筹”式融资;内部消息透露60-70亿美元的估值自视过高,VC不买单;长期的补贴和管理使得资本市场担忧Uber在中国是否可以维持长久的发展。从媒体报道的角度和一些文章中藏不住的“尾巴”来看,这则消息具有强烈的公关色彩,尤其是发生在滴滴快的融资20亿美元、Uber中国宣布融资之后。
尽管目前专车方面的政策还未明朗,但很明显的是,对于滴滴快的而言,专车业内的内部矛盾已经远远高过了外部矛盾。就像是国民党在进行内斗并且实现统一之后,忽然发现还有共产党在那里耀武扬威。滴滴快的的合并并没有能够让他们按照既定的想法实现迅速止血盈利,面对Uber的疯狂扩张,似乎又进入了之前的轮回。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争斗中,政策会被拿来当作重要的杀人武器,滴滴快的、Uber和出租车公司之间会形成三方博弈的局面,相互利用,试图获得最大的利益。目前来看,Uber由于“品种”缺陷——番邦企业——会处于劣势地位,从这一轮的争斗中,Uber中国并未发声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令人“期待”的是,下一步,双方又会互挖什么猛料,买好爆米花准备看戏。
在此轮争斗中,一个被视为资本市场态度非常有力的论据是,“滴滴快的本来想融资15亿美元,最后却拿到了20亿,而Uber中国在融资方面进展缓慢”。实际上,无论融资是否顺利,也不管融资多少,都不能代表其在市场层面的发展进度。因为有可能是被迫融资,有可能是策略性的烟雾弹,融资市场水太深,很难给出准确的答复。不过,有一个可以参考的消息是,神州专车此前宣布获得2.5亿美元融资,该怎么看,见仁见智。
至于Uber中国60-70亿美元的估值究竟是多还是少?因为Uber中国没有给出财物数字,所以暂时没有办法评估,但从很多人引用的一组数据(应该是滴滴快的给的)——预计2015年GMV来看,滴滴快的2015年的GMV是120亿美元,其中专车服务大概是30亿美元,其余属于出租车之类的服务,这部分价值目前大多属于政策迎合,未来产生价值有限,故估值贡献比例按1:3来划分,那么对估值有价值的收入应该是40亿美元左右,相比Uber中国2015年GMV的10亿美元,滴滴快的150亿美元的估值套在Uber中国身上,应该是30-40亿美元之间。
考虑到Uber中国的增长速度,目前14个城市,年底100个,如果Uber中国能够持续现在的增长态势,同时实现单点超越之后再扩大的路线,那么估值可以再增加一些。再加上传言明年Uber全球将会在美国上市,这给Uber中国也会带来利好,以此来看,估值增加个10亿美元也算合理。所以,预计最终Uber中国实际融资时的估值应该是45亿美元左右。
Uber中国目前出的最大的昏招,应该就是宣布在中国或者香港上市,暂且不论从财务上是否符合上市资格,单从政策方面,政府很难给予Uber中国这样一个挑战传统出租车业务,同时又是一个外来户有什么好的政策优惠。更何况,出租车行业属于市政交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监管层面非常重要,拥有美国自由市场主义基因的Uber定然很难与现行政府愉快的相处,所以政府很难有理由去真正的支持Uber中国在国内上市。
对于补贴,实际上无论是滴滴快的还是Uber中国,只要底牌还没有揭开,补贴都将会继续,这并不是Uber中国一家的问题。至于2015年-2017年Uber中国要烧30亿美金,其实这并不是所谓把中国人当炮灰。这种说法还更多的是一种公关说法,因为如果Uber中国真的如此大力度的烧钱,那么也意味着竞争对手需要保持同样的力度,这对于目前已经经过5轮融资的滴滴快的而言,压力更大——因为地盘铺开所引发的连带效应——一个地方补贴,多个地方跟进——和长期不盈利所造成的人员信心将会更大。从这个角度来看,Uber中国比滴滴快的更拖得起。
但很明显,Uber中国还是高估了专车司机的“素质”,刷单现象始料未及,这是外来公司进入中国磨合的必要过程。但是,至于很多人用“Uber又将之前禁止的刷单司机默默的放出来”来暗示Uber主动刷单,这一点似乎并不太合乎逻辑,因为就算是公司希望通过刷单来提升交易额,实在有太多种方法——具体可参考团购的刷单方式,实在没有必要贴钱让司机刷单,自己当冤大头。
打倒出租车垄断的目的不是建立另一个垄断公司,Uber中国目前在国内的发展,从政府的层面,有其存在的必要,因为一旦Uber中国失败,那么滴滴快的立即就成为了新的“出租车公司”,在没有竞争的压力下,滴滴快的在与政府博弈中的话语权会非常之重,政府很容易失控。所以,理性的判断,未来整个打车行业的格局应该是滴滴快的和Uber中国都存在,并且相互竞争和制约。
Uber全球预计的盈利时间是在2016年,而Uber中国给出的预计盈利的时间是2018年,这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大大的好事,因为补贴的时间越久,普通用户才能越受益。到目前为止,我们谁都无法保证,在补贴消失之后,整个打车行业是否还能够保持正常运转。
滴滴快的和Uber中国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攘夷之战”。过去在一些实体产品例如电视、电脑上,国外品牌往往可以将国内品牌打得满地找牙,但在互联网领域,因为“服务”的属性,国外互联网公司还没有成功进入中国并且打败本土公司的先例,Uber中国能否打破宿命,关乎中国“特色”这道防火墙还有多厚。
移动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最大革命就是将我们带入了现实世界,那么也就意味着,互联网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跟现实中的社会规则打交道,我们目前的社会规则,包括法律、政策等,是否会钳制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这关乎国计民生,国家政策,是时候开始考虑了。
[钛媒体作者杨君君,微信公众账号“杨君君杂潭”yangjunjun42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大盘调整背后就是蕴藏大机会 ,抄底良机、 请关注[1945009546],收获更多牛股带来的利润。。。
今天看了几篇这种文章了,从一个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我确实很久没有使用uber了,因为对于用户而言,谁优惠选谁很正常。我是关注互联网创业这块的,感兴趣加个信微idacker
利益大于
有时政策就是一把刀!
政策的风险更大些,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也是会被收篇!
还是中国人懂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