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约谈不是灾难,可能是滴滴快的的利好信号

随着专车类企业被反复约谈,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各地政府对专车的政策日渐缩紧,专车合法化的道路似乎遥遥无期。而政策恰恰透露出滴滴快的们“合法化”的信号。与其说约谈是“紧箍咒”,不如说是滴滴快的与当局和解、生存下去的契机。

钛媒体注:出行市场的变革和波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共享型租车平台到车主主体的大规模业余化,已经撼动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甚至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其中最大的变量当属合并一年多的滴滴快的、以及在2014年初入华的Uber。随着滴滴快的占据了96%以上的市场份额,滴滴快的能否寻找到专车运营合法化边界?迷雾正在层层揭开。在5月低调成立的政策研究院,到底在怎样帮助这家公司战略推进合法化?以下是来自钛媒体的独家报道:

约谈,可能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方式。

7月23日,北京市交通委、市交通执法总队等8部门再次约谈滴滴快的、Uber等专车平台负责人。对于滴滴快的来说,这已经是自6月份以来在北京第二次被约谈。

7月23日当日,在被约谈的同时,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查处了非法运营私家车、租赁车2147辆,涉及滴滴快的专车平台上的1211辆;此前6月份的一次约谈之前,交通委查处了207辆涉及滴滴快的专车平台的“非法运营”车辆。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执法总队仅在北京就查处了千余辆滴滴专车。

和同期竞争者Uber、神州专车等一样,这家公司的命运和“有关方面”紧紧捆绑在一起。被政府约谈意味着什么?“违法组织客运经营”、“逃漏税”、“违规发送垃圾短信和广告”,以及“导致道路交通拥堵情况有所加剧”是安在滴滴快的头上的“四宗罪”。外界的解读自然是,当局对专车的政策日渐缩紧,专车合法化遥遥无期。

滴滴快的赖以生存的模式会被政策打死吗?事实上不需要这么悲观。

官方姿态正在转向

上海市对于专车的姿态就已经显露出了专车“转正”的气息:7月28日,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对媒体公开表示,希望专车和顶灯出租车、租赁车形成优势互补、和谐共处的新格局。被称为专车新规的《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简称《办法》)也有呼之欲出之势。

孙建平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按照到租赁公司租车运营或者出租车驾驶员、租赁车公司驾驶员开专车,就符合规定,不属于黑车。”

根据孙建平的表述,上海要制定规则,把专车纳入管理范围之内,而并不是专车一棍子打死。只要专车平台申请,上海就可以考虑给专车平台办理营业执照。

上海的专车转正政策对滴滴等专车运营平台来说无疑是一次利好的机会。

此外,8月3日,滴滴快的宣布将在上海推行“滴滴车站”,在上海各大商场、社区、医院等地设置滴滴车站。建这些车站干什么?这将成为滴滴在线下提供车载运输服务的站点,通过滴滴开展服务的出租车、约租车等均可停靠,特定站点还能帮乘客叫车。

车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系统的一部分,在上海政策稍微明朗的情况下,滴滴将在年内覆盖500个停车站地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转正”风向。

此外,融资方的身份也足够影响到滴滴快的的命运。据英国FT金融时报在8月4日晚间的报道,这家公司自6月22日起的新一轮融资尚未完全结束,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CIC)有意以参与其20亿美元融资的形式投资滴滴快的消息,这更加显示了利好。中投通常在被视为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进行投资(阿里巴巴是他们投资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帮滴滴快的“踩刹车”的政策研究院

今年5月,滴滴快的低调成立了一个叫做“政策研究院”的部门。这个“政策研究院”,顾名思义是专门帮助公司来应对相关部门的政策变化,并协助高层指定政策层面的发展战略——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部门。

政策研究院的院长张贝同时担任滴滴打车副总裁。张贝表示,履新之后他就遇到了滴滴快的在6月份的第一次约谈,紧接着在7月初召开的“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张贝代表滴滴发表了关于如何借助共享型平台建设智慧城市的演讲。

相比最有力的竞争对手Uber来说,滴滴快的显然更了解国情和政府关系。钛媒体梳理了今年以来滴滴新业务的发展,可以看出自政策研究院成立以来,各个业务的对外宣传一直在朝正向、积极的方向调整:

2015年2月14日,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进行战略合并。

2015年5月,滴滴政策研究院成立。

2015年5月14日,一号快车、滴滴快车先后上线。在宣传方面,“滴滴快车”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公益性。

2015年6月1日,滴滴快的旗下的滴滴顺风车业务上线,倡导“朋友”、绿色出行的概念。

2015年6月4日,滴滴被约谈,政策研究院协商,“橘色星期一”免费坐快车活动取消。

2015年7月1日,滴滴巴士在其微信公众号上线,强调“公共交通”。

据钛媒体了解,在推出顺风车时,为了避免政府官员对于“收钱拼车”这样的刻板印象,滴滴公司在对外宣传上更加倾向于把顺风车司机定位为“一个有车的朋友”,倡导绿色出行的概念;6月份启动曾遭到行业反对的“橘色星期一”免费打快车活动的夭折,背后也经历了政策研究院和各地出租车管理机构的沟通和周旋。

滴滴快的一直在强调的是构建“一站式出行平台”,滴滴快的合并、延续补贴大战占据足够的市场份额,都是滴滴快的在不断的扩大规模,这将决定着这家公司能否在同官方的博弈中拥有足够的发言权。

和解契机将在于三个字:出租车

中国新闻网在关于7月约谈的报道中称,

北京市交通部门称,下一步,北京市将借助“互联网 ”的思维,深入研究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相关举措,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构建依法合规的良好运输市场秩序。

出租车改革或许正是滴滴快的“合法化”的契机所在。

滴滴快的对于如何改造出租车行业的思路,正在逐渐清晰。按照政策研究院对于传统的出租车行业的理解,历来“维持稳定”是不变的原则,而出租车司机在经历行业冲击的过程中,正在经历经营者身份的困惑。

而滴滴快的希望通过制度和系统的设计来进行出租车产业的升级。目前滴滴快的平台上,传统出租车、专车、顺风车,三类运营者事实上是三种劳动雇佣关系,未来这些群体和平共处,将是滴滴快的需要从制度层面解决的问题。

滴滴、快的这类新型打车软件,上线之初就是切入了出租车领域,如今出租车车主群体和专车群体的矛盾一直在升级,原因就在于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服务机制下。而滴滴快的正在尝试将传统出租车车主的服务路径纳入新的体系,将乘客的评价和司机的收入挂钩和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在共享型叫车平台上乘客是享有有评价的权利的,司机也有提高自己服务的动力;而传统出租车行业,即便有评价,因为传统的牌照公司是按照“份儿钱x拥有的牌照的数量=出租车公司收入”这样的公式来生存的,传统出租车平台根本没有动力去提高服务的质量。

或许未来的出路只有一条:出租车运营信息接入滴滴快的数据平台。问题在于:政府会放开数据吗?

今年5月的最后一天,“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宣布正式上线运营,上海市交通委、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三方互开大门。滴滴快的战略主管史蒂芬·王曾对媒体表示,他们与上海政府的谈判始于今年5月,上海此次出台的新计划的第一步是让所有司机在传统出租车司机使用的同一信息登记平台上登记。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由于信息服务平台涉及与政府分享更多的司机和乘客信息,要求所有的数据服务器必须位于中国境内,敏感交通数据必须上传给监管部门,且不得传输到境外。显然Uber并不符合这样的条件,史蒂芬·王称,“滴滴快的是唯一满足所有条件的企业。”

给出租车行业出一套解决方案,也许是滴滴擅长的;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专车获得政府的认可。按照张贝的说法,滴滴快的并不愿意做那种完全颠覆式的策略,这也是中国国情所不允许的,目前能做的就是在更大的流量入口上接入更多的司机和车辆。(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慢养有益、韩佩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对滴滴快的倒是好事儿了,但对出租车公司的这些有营业执照的营运车辆来说,可谓是灾难性打击。个体出租车车主以及出租公司手里攥了那么多年的值钱的“车标”,也将随着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而贬值,从此以后,面对专车这个竞争者,苦逼的出租车司机可以考虑去开大货和长途客运了。

    回复 2015.08.06 · via pc
  • 嘀嘀还挺好用的

    回复 2015.08.06 · via ipad_hd
  • 找存在感呗,不管滴滴,其他利益肯定闹啊,那就只能随时表表姿态,就像外交部老是抗议,却也没见抗议出什么。

    回复 2015.08.06 · via pc
  • 只要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就没问题了,人保证管好不闹事,赚了钱有国家一份,大家就是咸与维新的同志了

    回复 2015.08.06 · via pc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