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正在走向反动的互联网巨头

Facebook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模仿Snapchat,封杀Wonder,不惜和Synga闹掰?苹果为什么明知在地图上不如谷歌时,却急于取而代之?谷歌何时会改变在Android上大公无私形象?答案即将揭晓。#专栏#

 

Facebook为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韪模仿Snapchat,封杀Wonder,不惜和Synga闹掰?苹果为什么明知在地图上不如谷歌时,却急于取而代之?谷歌何时会改变在Android上大公无私形象?答案即将揭晓。

行业剧变导致的在位者地位确认困难,传统业务放缓导致的短期盈利压力,在资本市场、技术、用户和生态系统方面形成的在位者寡头局面等,将在互联网领域掀开新的一页——对那些雄心勃勃的创业者而言,毫无疑问是黑暗的一页。

从网景和雅虎开始,开放的潮流一直主导着全球互联网的发展,但接下来的数年,通过开放战略变得愈发强大的互联网巨头,可能走向反动。不用说,我这里所说的巨头,指的是谷歌,Facebook这些开放互联网的标榜者,或者苹果这样的有控制的开放推动者。

具体来说,它们将比过去更加明确而坚定地使用手中积累的资源,公开与过去的合作者进行竞争,对那些开放战略受益者中的潜力股进行防备甚至封杀,在推行有利于其自身的商业化战略方面变得更加有攻击性。

以Facebook为例,它的成功与“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这一开放战略有直接关系,该战略意味着,Facebook只需将更多的用户吸引过来并留下来,将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聚拢过来,使更多的现实或虚拟行为在这里发生,Facebook就能从中受益,包括广告、应用分成、中介费或虚拟货币等。

但对这个战略的评价需要分阶段看:初期阶段,它是一个纯粹的挑战者战略,目的是为了化解谷歌通过搜索建立起来的强大在位者堡垒;但当Facebook成为一家拥有近10亿活跃用户的在位者时,它的必要性就需要重新考虑,除非它能有助于捍卫Facebook的既得位置。

那么,现在开放战略是否对Facebook是最有效的战略?这取决于两个前提:一是那些第三方的应用开发者也非常甘于接受这种定位,不会损害甚至挑战Facebook的中心位置,二是Facebook自己也认为,它作为互联网流量中心的位置已经不可挑战。

显然,这两点现在都不具备。它已经和Zynga闹掰了,Zynga不甘于只是Facebook平台上的一个螺丝钉和利润贡献者,而Facebook则害怕Zynga会以它为阵地,和大量用户私奔。同时,商业化战略的进展不顺,资本市场的压力,Zynga的独大教训,以及移动端的压力,都让它开始怀疑自己的地位有随时被颠覆的危险。

于是,Facebook今后再和第三方开发者合作时,会更加在乎可控制性,更加唯利是图,而对于任何新的互联网创新,则会更加有警惕性,而这一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捍卫其强大的在位者地位,并最大限度商业化,以满足资本市场盈利要求。

比如,当它感觉到短时图片分享网站Snapchat可能构成威胁,试图收购又被拒时,扎克伯格便亲自出马用12天时间完全复制它,而且引以为自豪。又比如之前同Twitter之间就Instagram展开的相互封杀,以及最近几天封杀了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的移动社交助手Wonder对其的访问。

接下来说说谷歌。它最初通过使用技术扮演中立的信息挖掘者和匹配者角色(实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战略),而将雅虎这些老一代的内容门户颠覆掉,它通过搜索引擎奠定的互联网信息中心位置是如此牢固,以至于它有足够的自信,继续将“不做恶”作为核心理念,因为只要信息自由开放流动,它就能最大化获益。

当Facebook出现时,虽然谷歌通过Google+进行了反击,但更像是一种在位者的防御,因此没有获得太大成效。但当苹果通过iOS在移动端撕开一个巨大的豁口,可能威胁到其中心位置时,它再次强化了开放战略,即通过Android来试图瓦解苹果的堡垒,而这一次见效了。

但谁能担保未来谷歌不会变得更加斤斤计较甚至封闭?不错,它到目前为止在Android上都表现得足够大度,但谁能说这不是因为它还需要它——它对在移动端获得主导地位的迫切性,这种迫切性又被Facebook在社交网络上对其的伤害强化了。按照最近的一个季度财务报告,其传统业务已经成熟,而移动互联网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我认为,至少在发生下列三种情况中的一种时,谷歌极有可能与开放战略背道而驰:如果谷歌不能确信其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主导位置(比如三星等厂商开始主推自己的系统),或者传统业务进一步下降,而来自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的自然增长又不能跟上节奏,或者广告领域的价值开始停滞。

苹果则代表了另一种模式的开放——虽然很多人更愿意将它作为一种封闭的商业系统的代表。苹果发动了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而过去这些人是作为一家公司的内部成员而存在的。由于苹果从一开始就确保了自己对系统平台和用户的控制,因此它能对第三方开放者保持足够的开放。

但未来大方可能成为历史,因为随着硬件端的价值下降、增长逐步放缓和竞争加剧,苹果的价值重心将转向移动互联网,这时它极有可能对其主导地位产生怀疑,这将促使它对可能的伤害保持警惕。

比如虽然谷歌的地图不错,但它还是会急于自己取而代之,因为它害怕用户流向谷歌。又比如在社交网络,甚至电子商务等价值重地,它都可能亲自介入,作为一家市值近4,000亿美元的公司,它必须获得足够的价值来源。对于新的第三方应用,它会保持更高的警惕,因为它担心用户流失,在硬件价值下降后,用户将成为它价值最后的堡垒。

<input id="ill0" type="hidden" name="" />

也就是说,在全球互联网领域完成重新洗牌,新的在位者确立其牢固地位之前,所有的在位者之间以及它们和新的挑战者之间将展开厮杀,作为本能反应,现有的巨头将对那些他们认为自己占有优势的资源进行更加严格的保护,以此作为博取新的位置的本钱。

不错,按照KK的说法,在用户,技术等的推动下,互联网的未来是开放的,但具体到商业微观层面,我认为只有当少数寡头的领导地位被确认时,它们才会全心推动开放,因为那时开放才是可控的,才是对它们最有利的战略。

而在个别的阶段,反开放会占据短暂的主导位置,这是因为: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些在资本市场、技术、用户和生态系统方面占据主导性地位的寡头,在它们面前(尤其是当它们变得更加反动时),用户和技术的力量都将变得很渺小。

在中国这样相对封闭的互联网环境中,情况又如何(在少数公司宣称将开放作为主要战略时)?我认为,中国几大互联网巨头早在数年前就从开放的进攻者转向了封闭的守成者:中国市场就是其全部,多元化而非专业化,成为最有利可图的战略选择。

这意味着,各家公司之间缺乏合作的基础,因为它们追求的都是业务的横向扩张和占领,为了满足规模增长的需要,它们必须在每一个主要的价值增长领域成为主要的参与者,而非仅仅通过合作来分得一杯羹。

只有当最后主要的巨头都确认了自己的优势位置和优势领域,产业格局趋于稳定,主要的公司都建立起来基于开放的商业战略时,真正的开放和合作才有可能出现,但那时,也可能意味着剧变时代的结束,存在的只是众多的小机会。

 

(本文首发于福布斯中文版)

 

 

<input id="ill0" type="hidden" name="" />

<input id="ill0" type="hidden" name="" />

本文系作者 尹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