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钛媒体创新产品社区:我造。本期的主角为智能车联网产品“自驾宝”,作为一款车载终端,它既不同于行车记录仪也不同于OBD盒子,到底有着怎样的产品逻辑呢?
车联网作为近年来火热的互联网话题之一,已经逐渐渗透到汽车行业当中,不过由于汽车这个传统产业固有的商业模式十分成熟、产品研发周期极长等特点,与手机这类消费电子推出新品的节奏完全不同,汽车也成为了被互联网改造最慢的一个阵地。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智能生活方式的普及,汽车也极有可能将成为另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消费终端,虽然在短期内不会把智能解决方案前装到所有汽车当中,也正因如此留给了后装智能非常多的机会。
在这些五花八门产品当中,其中有关“行者记录仪”和“OBD盒子”这两个类别的产品最多。前者作为还原交通事故现场的最佳利器受到广大车主的追捧,后者则瞄准车载诊断接口OBD这个公认的车联网大入口。
但目前来看,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产品还非常少见,来自赛维安讯的这款“自驾宝”算是其中的一个,不过,它到底是靠着什么样的产品逻辑将这两个品类合二为一呢?
行车记录仪+OBD盒子,合二为一
首次接触自驾宝这款产品,听说它具备游记分享、实景直播这类功能的时候,心中已经默默把它定型为一款所谓的互联网智能行车记录仪,作为一个“标准的”智能硬件,采用APP操控、并加入一些社交分享元素本无可厚非。
但后来在与赛维安讯副总裁李志鸿的聊天中发现,这货虽然能把它当作行车记录仪来使用,但它并不仅仅是行车记录仪,而是集车载Wi-Fi、行车记录、视频分享、车辆检测等功能为一体的产品。
确切的说,自驾宝是一套智能车载终端设备,它包括行车记录仪部分和OBD盒子部分,在物理上是分体的两个东西,但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是一体的,必须要通过Wi-Fi连接在一起才可共同发挥作用,行车记录仪则主要用于记录,OBD盒子实现车况监测,负责搜集行车过程中的车况信息。
囊括B端、C端的车载智能系统
自驾宝作为行车记录仪的部分,自然功能属性多一点。不过自驾宝的游记分享和实景直播还是非常好玩的,当用户开始使用自驾宝的时候,只需在APP端点击一个“开始”按钮,除此之外几乎不需要任何多余的操作,每天的行驶路线、平均时速、油耗、里程等这些数据会被统计出来,结合GPS导航功能它可以自动生成行驶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自动抓拍沿途风景,通过APP自行选择短视频拍摄并同步到手机中,同时这些图片和视频都会成为你创建H5游记的素材。由于这款强大APP加入了后期编辑功能,如果你对系统生成的路书效果不满意,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文字配图,行程有自己风格的一份游记并分享给好友。
尽管游记分享和实景直播的功能趣味性很强,也的确能满足一部人的需求,但这仅是把手机当作屏幕,依靠这一点还无法获取大量用户,也不足以完成对于车联网入口的布局,赛维安讯副总裁李志鸿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自驾宝代表着车载智能终端的规模应用,是从功能车向智能车转变最重要的环节。它既不是行车记录仪也不是单纯OBD设备,而是要整合这些硬件和用户需求,创造更多维度数据上的价值。”
如果前面的行车记录仪是为了为普通的C端用户服务,那么对于OBD接口数据的收集和利用,目的则是为了服务好B端。
其实OBD本来就是车载诊断系统,用来检测汽车各项数据,满足企业的数据搜集、分析等用途,这些数据的价值虽然不可否认,但普通用户是并不关心具体的数值的,自驾宝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云端的数据交互,将信息即时传递到绑定的手机,通过手机APP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
一旦汽车发生故障,把车开去B端,通过检测到的数据可以直接对你的汽车“对症下药”维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谓的B端指的是品牌汽车的4S店,它想做的是把4S店一起去融入到这个大的模式里面来。
这种模式下产品与线下渠道产生了一种强关系,产品的购买过程只是整个商业模式的开始,自驾宝最大的价值在于B端的数据应用和后续服务,这样就会形成了商业闭环,所以线下销售对于自驾宝的后续服务内容至关重要。
据赛维安讯副总裁李志鸿介绍,自驾宝采用的方式是在一个区域市场做试点,目前其主要开发的城市是汽车销量较高的济南和青岛,在四个月的时间里做到了几万用户,其中很大程度上是依靠4S店渠道的力量,一旦区域试点顺利的话,将会向其他城市复制从而逐渐发展全国市场。
总的来说,自驾宝车载智能终端囊括了传统OBD设备的所有功能,将传统OBD概念弱化的同时,又结合行车记录仪的功能,让它具备多重属性,是进军车联网的另类“姿势”。
它采集到的数据经过不同维度的整合以后,给用户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服务角度来讲,与单一产品所带给用户的服务是不在一个层面上的。
本文来自钛媒体创新产品社区:我造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用用看
自驾宝,新事物
对于行车记录仪这部分的小改造,我认为非常高明,直击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