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一两个人、通过持续的艰苦的更新而养成一个微信大号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正如钛媒体作者吳儁宇所说自媒体风口已过,格局已定。大V们霸占流量资源,新人玩儿不转——自媒体领域的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然而,新的平台依旧在尝试对自媒体人平等开放,比如今日头条。“头条号”如何为更多的自媒体带来新的价值,以下内容来自钛媒体编辑对今日头条的专访:
一个新生自媒体的第一篇文章阅读量突破百万,这在微博、微信等“粉丝养成”的平台上都是不能想象的事,然而,在今日头条上却成为了可能。
2015年4月30日,田科武入驻今日头条,开通了头条自媒体号“超级爸爸”,并发出了第一篇文章《谁是女儿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全天下的男人都要看》。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文章发出后迅速走红,在此后的几天时间里,阅读量不断攀升,至5月4日,阅读数已突破130万,并将刚刚诞生4天时间的“超级爸爸”带入头条育儿自媒体阅读周榜TOP3。
实际上,在今日头条上,超级爸爸这样凭借着一两篇文章迅速蹿红的“头条号”并非个例。今日头条的个性化的智能推荐系统,使得那些“姗姗来迟”的自媒体人不用苦心孤诣地熬过漫长的“粉丝培育期”,而能够迅速凭借优质内容脱颖而出。
对于自媒体而言,头条号在已经渐见僵化的自媒体格局上又撕开了一条口子,是可以乘势而起的新一轮大潮。对于今日头条自己而言,头条号则是为了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
作为一家用技术让信息高效流动、填平信息洼地和信息鸿沟的内容分发平台,上游的“内容源”从何而来,一直是在算法系统高速运转之前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当一年多前的版权风波按照门户的“老规矩”一一搞掂,它又开始面临着传统媒体内容空心化、自媒体风起云涌,内容源从1000多家增至几万、十几万家带来的挑战。
彼时微信公众平台的诞生,可以说是为微信增强用户粘性和活跃度的“锦上添花”,为了用户体验不惜折叠隐藏;而头条号对于今日头条来说则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是性命攸关、不得不发的一步棋。这也可以解释它去年以来一直在内容领域招兵买马,将多名知名媒体人招致麾下的原因,按照张一鸣的说法,接下来“还要聘请更多的员工来响应开通头条号的朋友的诉求。”
据张一鸣透露,自从去年年初推出头条号以来,有超过35000个内容的创作者入驻。其中,政府加各类机构超过9000家,签约的传统媒体有超过1000家,其余的都是自媒体,数量以每月20%~30%的环比速度上升。
作为一个“后来者”,头条号已经成长为仅次于微信公号的国内第二大内容创作平台。当然,与千万量级的微信公号相比依然存在差距,而且,只有长尾的内容足够丰富多元,今日头条基于大数据和推荐算法的分发优势才能凸显出来。由此看来,今日头条的“自媒体平台”之路尚且任重道远。
头条号与其他的自媒体平台有何不同?头条号的分发机制会对自媒体的创作生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新的平台对于自媒体意味着哪些机会?如何赶上这一波自媒体爆发的浪潮?带着这些疑问,钛媒体采访了今日头条副总裁、内容运营负责人赵添:
钛媒体:今日头条当时做头条号的初衷是什么?
赵添:头条的核心优势是精准分发,但分发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好的内容。你的信息越长尾,大数据的优势就越突出。
在一年多以前,头条已经用版权合同等方式把一些重大的版权隐患消除了。头条当时的信息深度、宽度、广度已经不亚于任何一家门户网站了,但是我们的志向是做最大的中文内容的创作、分发和讨论的平台。在创作这一块,传统媒体中的人纷纷出来自己创业,大量自媒体崛起。生产内容的创作群体有了巨大的迁移。这个时候如果你不follow这个趋势,还是只和1000多家纸媒合作的话,内容就不再是最新的、最活的、最吸引眼球的、最有趣的。生产内容的人到哪儿,头条就要把内容的覆盖也做到哪儿。
覆盖原有的媒体内容对于头条不是太大的挑战,我们更大的挑战是如何能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内容。面对一个有几万人并且不断变化着的业态,我们必须拥抱变化,与时俱进。
钛媒体:头条号与微博、微信等其他自媒体平台有哪些不同?
赵添:微信公众平台是搭载在微信这一人和人交流平台上的一个副产品,但头条号是用户消费内容的上游,是头条产品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创作者的利益和生态是和头条100%一致的,在这里,你可以真正开展你的创作事业,平台不会无故关停你的账号,牺牲你的利益,我们在乎每一个认真创作的人。
最近半年请进来的中咖、小咖,我们会发现他们在头条上成长的速度非常快,因为在这里不需要过度营销自己,你的内容好就能够起来。我们和微博、微信最大的不同是,精准分发的优势很明显。
因此,我想对有志于从事新媒体创业的人说,如果你错过了微信这一波,绝不能再错过头条这一波。
钛媒体:在今日头条这样一家技术公司,内容部门如何同算法部门互相协作?
赵添:我们给头条用户的是“热点+个性化长尾内容”,热点内容我们的团队会介入更多一些,长尾的内容机器做的会更好一些。大家去做各自最擅长的事情,然后再结合在一起。
我们和算法合作的方法论还在磨合之中,因为这是全球范围内没有人做过的事。我们管这个叫做“画龙点睛”。最了解人想看什么的还是人,大数据铺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人需要在关键的地方推一把。从内容获取的源头到最终推给用户,在中间这复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介入?应该用什么方式介入?是我们介入一批内容,还是介入单条内容?我们是和产品、技术一起在做所有的策略。我们会去参考一些其他的门户网站和客户端,以及国外的一些媒体通讯社,它们对于内容的处理方法。我们用机器去获取它们处理的模式,技术更多地去学习其他人脑产生出的判断,然后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判断。我们希望把人在里面花的精力放到最小,人只做最后“点睛”那一步。
钛媒体:作为一个后起的平台,头条号如何吸引已经在其他平台扎根的自媒体入驻?
赵添:坐拥上亿的用户群体,并且依靠个性化推荐引擎,在头条的平台上,头条号内容精准分发的优势相当明显。吸引自媒体人入驻没有当时做博客、微博时候那么费劲。头条号做了一年时间,已经开通的有3.5万个账号,有大量的账号的文章在我们这边有着过百万的阅读。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入口高度集中的行业,而今日头条已经是一个巨型的流量入口。
微信是粉丝阅读,我们是“粉丝阅读+推荐阅读”。我们“推荐阅读”的量超过了“粉丝阅读”,这对于自媒体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入驻的自媒体发现,在头条获取粉丝比微信公众号要容易,在微信,你每次发一条都要去刷微信朋友圈,找朋友帮你关注、帮你转发、帮你推荐。而在头条,我们会推荐给可能对你的创作主题感兴趣的人,帮助你在头条找到知己,进而转化成你的粉丝。你的声音让真正关心这个领域的人听到。头条在通过信息来连接人这方面,是效率最高的。
除了阅读,我们也在逐步加强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关系,创作者要对他的用户看得见、摸得着、有感知,才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商业的关系。
钛媒体:头条号会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哪些帮助和指导?
赵添:我们3个月之前上了视频,这个月上了图片,今年之内会做音频。在内容创作的品类上,今年会全都覆盖。还有大量领域是以前的纸媒和门户都不会覆盖的,越是在长尾领域,头条的优势越凸显。
我们现在支持把其他平台的内容同步过来,但是下一步我们会在自己的平台上增加更多的组件和功能。如果你希望用这些组件和功能跟你的粉丝互动的话,你就只能在我们平台上发了。
我们下周会上一个新的功能: Quiz创作组件,创作者可以在后台自己创造测试、问答、投票等,会加强创作者与用户的互动,更了解用户是什么样的人。以前我们有一个汽车号,希望汽车企业来赞助它的头条号。如果你放一个调查,问问用户现在是买完车了还是没买车,关注的是哪个领域的车。这会对于下一步的商业化和客户定点的投放,会有更大的帮助。
头条在大数据领域有深厚的积累,未来我们也会做一些这个领域的尝试,给创作者更多的工具,来协助创作。
钛媒体:运营头条号的收益情况如何?
赵添:头条号目前有两种广告形式。第一,头条有广告系统,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匹配头条的广告系统,我们给用户返还广告收入。第二,用户可以自己经营广告位,可以放App下载,商品链接,或承接的广告。一些头条号,像电动汽车时代网、山茶花、石榴婆报告,都经营得很好,公司规模不大,也获得了挺好的收入。(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思路挺对的,感觉比知乎的专栏和公众号要好,自媒体们买不买账就另说了
同一篇文章在各种公众号都能看到
今日头条不爱啊,卸载了。
交给市场
这个不错,也可以尝试im。
要火…如果真做得好的话…
今日头条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