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洗礼下,如同手环、手表、出行等许多领域一样,行车记录仪这个赛道已经占满了大大小小的选手。比如大佬360,又比如由李开复、徐小平为其站台的极路客,以及米仓资本投资的喵小瞳,等等。
不过也如同其他领域的智能硬件,这一波行车记录仪“智能浪潮”还在初级阶段,与传统行车记录仪,无论性价比、规模、吸引力,还没完全占据优势。其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互联网化”离“智能化”还有距离
互联网行车记录仪,直播行车记录仪,听上去好像跟过去真的不一样了,至少在互联网时代,行车记录仪也升级了。
不过买到手之后,才发现,其实是用手机为行车记录仪提供WiFi热点,然后行车记录仪的互联网可以使用“互联网直播”:可以给特定的人直播你开车时看到的前景,也可以把图片和短视频分享给好友。
体验是改变了,但总觉得有些不对。没错,它不能离开我的手机。某些痛点解决了,但又让人感觉很痛:
1、 手机电量问题。根据多数人的经验,手机当导航跑1-2个小时电量就耗得差不多了,只适合短距离,而用手机当热点耗电结果也好不到哪去。手机没电时就傻了。有人说了,有充电宝也可以车充啊。问题是,且不说充电效率问题,我为什么还要特别准备这些东西呢?
2、 手机流量问题。首先直播流量是硬伤,比如视频直播功能作为极路客的杀手锏依然没有解决消耗手机流量的问题,尽管极路客为了防止持续播放导致流量意外消耗,设定直播视频在播放30秒后会自动暂停,这看起来颇为人性化的设计,虽然控制了流量的消耗,但对于用户来说,所谓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播。除非它能帮用户弄一个运营商的流量包月功能,每个月几块钱或者十几块钱,使用不限流量,这倒也行。
3、 再来说说直播问题。就像我们喜欢在朋友圈分享一样,是基于熟人社交圈的,其实对于智能行车记录仪也一样,实时直播也是为了让朋友和家人来分享路上的风景和心情,试想谁愿意浪费自己的流量去发起一个连观众都不知道是谁的直播呢。
那问题来了,如果这样,你会一直开着直播吗?大概不会。反正笔者不会,至少目前的手机电池容量不大,以及流量费很高的情况下,不会。那这么低的频率,或者只是记录就好,那我为什么还需要一个互联网功能呢?这与传统的记录仪又好在哪里?
“智能化”要义在于提高使用频率
创造新事物,是需要时间的。但在不少创业者看来,市场窗口期很短,等不及。
等不及的结果,就是产品仓促发布,然后各种跳票或者问题;或为了抢时间只是对传统产品稍加升级,功能没法直击痛点,更是离“智能化”相距甚远。
而智能化不彻底的结果,就是在传统产业的碗里抢饭,而不是给行业带来新的增长。
如果就行车记录仪这个市场来说,笔者和朋友探讨,结合自身情况和围绕汽车相关的说一说自己想法,也供业内人参考:
1、安全是核心诉求,也是刚需——因为担心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进行记录取证,这是核心的需求。这个是在行进中的需求,记录仪在主动工作状态。
那么白天或者晚上停车之后后,此时当车主和记录仪都处于“被动状态”,比如汽车停在那里被人蹭了刮了,它是否能够捕捉并记录下来,甚至通过自身的网络提醒了车主?目前我们知道的是主打智能化的极路客、喵小瞳等新兴厂商都能做到及时捕捉到剐蹭现象,即便是在休眠,也能做到被剐蹭时及时发消息通知用户开启远程查看。
2、其他安全场景,比如近年屡屡发生孩子遗忘在校车内发生事故问题。这与交通事故一样,都是小概率但发生之后伤害很大,要“以防万一”,换到另一普通场景就是确认是否遗忘物品在座位上。如果它更智能一点,能够主动提醒车主,或者让车主通过手机自由操控视角,是否可以化解许多的问题?
3、安全之外,场景丰富性问题,这涉及使用频率问题。围绕快乐车生活的相关场景和诉求,比如路上故事和风景,直播或分享。甚至围绕车主和车主之间的连接等方面做文章。
其实不仅仅是行车记录仪的问题,智能硬件起点很高,但走着走着经常变成了“硬件+APP”,“智能硬件不智能”这一点也被各种诟病。其实都知道创造不易,智能硬件是对传统产品、生活方式的一次大升级,市场看起来很大,但蛋糕没那么容易切。希望不再经常看到,一个很好的开头,以各种跳票结束。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好像是的
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