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印象魏志成:用户连接数已饱和,下一代社交要提升连接质量

2015年是社交网络的转折点。也就是说社交平台的用户连接数已经饱和了,人们可以很高速、高效率地在社交平台上去看头像看脸,但是脸背后是什么不知道。所以快速刷脸的需求,这个新鲜感的红利已经过去了,下一代社交要改变的部分是提升连接效率和质量,帮助用户去了解另外一个用户。

钛媒体注:钛媒体“变态课堂”在9月如期而至,以“下一代社交”为主题的第一堂课于9月18日开讲,四款社交应用App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分享了他们的产品,并接受了“变态”挑战。朋友印象联合创始人魏志成认为,下一代社交要提升效率。

在魏志成看来,此前社交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饱和了,人们可以很高速、高效率地在社交平台上去看头像看脸,但是脸背后是什么不知道。所以下一代社交改变的部分是效率,社交领域效率的本质是社交平台上面得到的价值和体验,不像一个电商的平台,社交平台投入的是时间和精力,得到的一个社交的体验。

如何提高社交的有效性和质量?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的切入口,就是如何帮助用户去了解另外一个用户。

拿陌陌举例,如果一个女孩,在陌陌上收到招呼,一天有几百个招呼打过来,她其实是应付,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那些人。那些人里面那么大量的数量上面,肯定和她有共鸣的人,但是这个女孩没有这样的意愿去了解,越来越疲了。就是不愿意认识新的朋友、做深入的交流,疲于向一个又一个人从头到尾交代自己的人生。

在2015年之前,社交网络主要给用户的帮助是大量建立了连接。但是,进入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其中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朋友印象诞生。为什么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那就是我们的关注从连接的数量切换到质量,就是这个连接以后到底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给用户带来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个信号就是陌陌6.0版本的变化,把附近的人给雪藏了,现在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经过一次点击才能够到达那个地方。进来首先是动态,然后你要去选择这个人才能看到附近的人。

这个是为什么?陌陌曾经是一个可以刷附近的美女帅哥的软件,它把它招牌功能放到二级甚至三级,就是因为快速刷脸的需求,这个新鲜感的红利已经过去了。只是看脸这种方式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认为对自己没有什么社交价值体验的帮助了。

陌陌把内容放在首屏,他们希望通过内容去连接用户,建立共鸣,有了这样精神的共鸣,话题的共鸣,基于内容的共鸣,让你们建立连接,提升了这个连接的有效性。

以下是朋友印象联合创始人魏志成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朋友印象的魏志成,刚刚主持人说90后的气场不一样,可是我不是90后。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朋友印象的联合创始人,我其实是1987年出生的,虽然我是一个85后,其实我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我在12岁的时候,就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站长,我在17岁的时候就开始做手机软件,那个时候没有苹果,也没有安卓,我做的是在windows平台上开发一些手机的应用。我在大学的时候做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当时我自己包办所有,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做的。

我中间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包括我在2011年的时候做了虚拟现实的游戏。后来我在2011年的时候,我做了国内第一款社交工具,那个时候可能灵感是来自于facebook一个插件,那时候匿名社交大家还没有这个概念。我过去做了很多的东西,2012年的时候我从香港回到上海,我的大学是在香港,我回到上海以后,我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我们做了两款社交产品,第一款产品是依照出行去匹配用户,第二款产品是一个少女社区,她们在上面探讨情感问题,探讨她们的男朋友跟她们是怎么相处的,闺蜜社区。这是我过去做的事情。

去年2014年的时候,上一家公司我是独立的一个创始人,这次有一个联合创始人,我们认识,然后我们大概酝酿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基于我过去做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我们建立了朋友印象这个产品,所以这个产品是建立在我过去对产品,对互联网,对社交产品的理解的基础上。

今天的主题叫下一代社交,我想用我个人使用看看的体会来展开这个话题,这是我的主页,大家可以看到有说756人转发了我,别人可以发yes给我,我可以给别人发,我可以跟他有一个对话。这是对话,大家看到这700多个YES过来,我回了200多个。在这200多个对话里面,我可以告诉大家发生有效社交的概率,远远小于我在豆瓣,甚至我在陌陌跟别人沟通的成功率,就是能够发生一个有效的对话,或者说我们能够有一些共同话题的探讨。这个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之后所讲的应该会给大家一些答案。

这个带出来我对下一代社交的看法,下一代社交跟当前的社交,或者跟以前的社交它进化的部分是什么,改变的部分是什么,我认为是效率,在社交领域效率的本质是你在社交平台上面得到的价值和体验,除以你投入的时间精力,这个不像一个电商的平台,社交平台你投入的是时间和精力,你社交的能力技能,你得到的一个社交的体验。

我们认为过去像探探这样的模式,像陌陌这样的模式,我们认为它们强调是从数量上突破去增加效率,因为社交的体验和价值就等于说你接触的人数乘以你跟这些人所接触的深度和质量。在数量上有一个巨大的突破,那这个效率肯定会提升的。

我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互联网之前,我们的社交就是电话网络、邮政网络,我可以花三个小时,跟不同的人写信打电话,可能有一个几十分钟电话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一些社交的体验和价值,当然我投入的可能是几十分钟。

有了互联网之后,有了人人网、开心网、微信朋友圈,我可能同样这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不仅仅和几个人发生关系,我可能和300个人,我在陌陌上探探上可以刷1000多个人的脸,大家说这是看脸的时代是有这样的原因。我可以很高速高效率去看脸,但是脸背后是什么我不知道。

那么我们认为下一代社交要提升这个社交效率,数量这边已经饱和了,我们已经一个小时,三个小时看1000张脸,还要什么呢,下一代的社交要基于社交的质量和社交的有效性。

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社交网络从连接的数量切换到质量

我们认为要提高社交的有效性和社交的质量,我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的切入口,就是如何帮助用户去了解另外一个用户。我如果是一个女孩,我在陌陌上收到招呼,一天有几百个招呼打过来,她其实是应付,她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了解那些人。那些人里面那么大量的数量上面,肯定和她有共鸣的人,但是这个女孩没有这样的意愿去了解,这是为什么。我们用户的一句话能说明这个问题,为可能刚有陌陌这样平台的时候,我们很新鲜,每天跟个中人打招呼,很好玩。后来大愿意去恢复这些招呼,或者愿意去交这些朋友,大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越来越疲了,这句话就是不愿意认识新的朋友,做深入的交流,是因为疲于向别人从头到尾交代自己的人生。你跟一个人聊,你跟第二个人聊,你跟他说的是同样的东西。但是我们如果看陌陌,或者现今一些产品的界面,主要揭示人的外表,就是人的照片。像徐可说的一个会约炮的人很容易约得到,这就是说其实现在社交的结果,大多来自于这个人本身的技能,这个平台没有在过程中帮助他,只是帮他们建立了联系。他的价值就在于帮你快速建立大量的连接,你去发挥自己社交的技能。

我们是这样总结这个事情的,在2015年之前,我们认为社交网络主要达成给我们的帮助是大量建立了连接,但是进入2015年,我们认为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其中一个原因我可以说是朋友印象诞生,大家看到一个广泛的原因,为什么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从连接的数量,我们的关注从数量切换到质量,就是这个连接以后到底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给我带来我想要的东西,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

还有一个信号就是陌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6.0版本的变化,他们把附近的人给雪藏了,现在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经过一次点击才能够到达那个地方。进来首先是动态,然后你要去选择这个人才能看到附近的人。这个是为什么,陌陌曾经是一个可以刷附近的美女帅哥的软件,它把它招牌的功能放到二级甚至三级,就是因为这个快速刷脸的需求,这个新鲜感的红利已经过去了。只是看脸这种方式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大家认为对自己没有什么社交价值体验的帮助了,陌陌把内容放在首屏,他们希望通过内容去连接用户,建立共鸣,有了这样精神的共鸣,话题的共鸣,基于内容的共鸣,让你们建立连接,提升了这个连接的有效性。

人是非标准化的一样东西,不能用一些标签总结一个人

这个是我陌陌的页面,6.0以后你必须要填你的家乡,你的学校,这些信息才可以进入,我填的是互联网行业,于是它给我推的全都是互联网行业推的东西。第一条是个鸡汤,第二是风景,第三是小龙虾。它给我推荐的这个原因,是因为他们都有互联网标签,最后给我的结果,跟这个标签是完全无关的。这可能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人,他发的内容都是跟这个标签无关的内容。

我们再看一下它的个人主页,基本上我们把它总结位一个是颜,然后是表格,比如他的职业是什么,他可能关心什么话题,他有什么礼物,这都是虚拟社交的东西。还有一个就是标签,比如他看过什么书,有三本,这是他所展示的可能既希望帮忙你们建立有效连接的信息。这是世纪佳缘,它是怎么样解决人和人深度了解的问题的。我把它总结为首先也是颜,这个是标配,然后是表格,这个表格就像一个人的户口本一样,你的年龄、身高、学历,你的性格,开朗、乐观,你的脸型,发型,体重多少。你会发现你要去真正找一个能够结婚的人这个东西可能并没有真正实质性的帮助你,我跟我的合伙人经常说一个笑话,现在上海北京的离婚率远远超过50%,甚至60%,因为大家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因为了解而离婚。就说人和人之间的了解,其实非常难,你打开你的通讯录,里面可能有200个熟人,这200个熟人真正互相有了解,你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东西,你知道他追求什么样的东西,其实非常少,可能就是200个里面的5个,10个这样的结果。

那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打破这样一个人和人之间的鸿沟,那么在两年前,2013年的时候我做的这个女性社区的,薇蜜,当时做的是何炅这样一个页面,我们平台上所有女用户可以给他贴标签,把何炅当成豆瓣上的一个电影一样,可以贴标签和打分,何炅的总分是8.4,他的标签是脾气好,搞笑,贴心,他经常去什么地方,他前女友是谁,他讨厌什么东西。我们让用户去共同编辑,建立这样一个档案,看看能不能帮助别人快速了解他,我们甚至有这样的打分,你可以给他脸打分,我们的打分是情绪化的,哦,呵呵。

我们最后发现这件事情并不成立,为什么呢??这个模式非常适合可量化或者静态的东西,比如一个商品,或者一本书,可量化的东西特征你可以用一些词语很清晰的总结这本书,这个原因是什么样的,这个商品有多好,淘宝上我们可以给所有的商品打分,最后有一个结果,帮助你看到这个产品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我们发现人是非常不一样的,人首先是动态的,一个人三年前,五年前,跟现在可能完全不一样。人是非标准化的一样东西,你不能够说去用一些标签粗暴的一个人。

如果我们用标签去总结一个人,可能所有人都是千篇一律,这个人是高富生,这个人是白富美,我们最后就发现人就这么几类,但肯定不是这样子的,也是基于过去的经验我们做了这个。我发了一些东西,通过这个间接判断,间接猜测他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是我前端时间徐晓平朋友圈的主页,大家觉得看这样一个图,能不能帮助你更深入了解徐晓平这个人,大家会发现没有,这些信息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你已经知道这些信息。大家觉得这些名人不够好的话,这边有一个90后女生的例子,首先你看到她朋友圈说自己被蚊子咬了,这里可能是说吴彦祖的一个信息,大家的朋友圈一半是转发,另外一半是情绪化的发泄。所以说朋友圈虽然是我们目前为止了解一个人最显而易见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要说这个绝对不是终点,在我们的朋友印象是怎么样的。

我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们朋友印象上徐晓平老师的主页,你可以在进入这个主页的十秒钟之内,你就能看到徐晓平投资过什么项目,看过什么书,看过什么电影。这个是徐老师不能完全控制的,是所有了解徐老师的人共同编辑的这么一个空间。所以这些协作编辑的信息,我们一旦把它用前面这个标签归纳整理以后,这个页面将会成为全世界了解徐老师最高效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得上。

朋友印象的UGC有一个特点:生命周期非常长

我们的软件是怎么样工作的呢,我可以给大家看一下。在我们的软件上面,首先我们怎么样去解决人和人之间了解的问题,我们有三点,多面、纵深、互动。

首先我们认为人是动态的,一个人在学校,在工作的时候,在跟家人和恋人相处的时候一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每一条内容前面都有一个标签,比如说这是我的合伙人的主页,比如你在同事、同学眼里什么样子,它会展示,即使在这个标签上有再多的内容都是横向去发展,不会竖向去刷屏,就说这个标签我们对一个人任何的一个方面有纵深的可能。

然后就是互动,就是我刚刚说的协同的编辑,浩阳的页面有他下属给他贴的标签,因为浩阳本身很喜欢各种各样的衬衫,他的下属发现了这个事情,在他的标签上添加了一个传说中的500件衬衫。所有关于他衬衫的照片都折叠在这个里面,你通过这个照片,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个人的穿衣品位是什么样的。你想象其他的场景,如果是美食、旅行的偏好,情感方面的一些情况,就是任何一个方面的信息,都可以在这个页面上出现。在别的平台上,如果在朋友圈里发这个东西,别人可能以为她是一个代购,还有人会觉得你在骚扰,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因为它是折叠在一个标签上面。

我们最后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的熟人,可能我们的手机里面发现有200个,熟人的熟人可能有4万,这是的二度关系,陌生人是无限的,我们跟身边的人建立深度交往的可能是熟人里面的5%,10%。为什么只有这么小的一个碎片,原因就是我刚刚说的,社交互相的这种了解共鸣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还有一个社交技能的门槛在那里,决定我们没有把这个绿色的面积扩大到一个我们想要的大小。如果说通过我们朋友印象这种方式互动、协同编辑,可以分门别类的方式,你就不用向每一个人去重新交代自己的人生了。

这里面我还想提到一个特点,我们朋友印象上面的UGC有一个特点,它的生命周期非常长,你会发现你在朋友印象发的关于穿衣品位的东西,关于你和朋友之间有意思的故事,不仅仅是发布以后短时间有效,可能在两年,三年,甚至五年以后都有人需要看。UGC有长生命周期和短生命周期,有知乎、豆瓣这样的平台,你在上面发的UGC,可能两年后也会有人看。为什么猫扑和天涯衰弱了,它虽然能够在短时间有大量的热度,但是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

最后我们是希望可能经过下一代社交的积累,我们可能到下下代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可能每个人可以戴上智能的隐形眼镜,我看到任何一个人,他的头上都会冒出一些气泡,告诉我一些能够帮助我跟这个人社交的信息,这个图片是来自于一部短片,它讲的就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可穿戴设备,帮助戴这个眼镜的人,她对什么感兴趣,这是我看到我们最后的未来,我觉得我们去建立这样一个社交,是帮助我们加速去接近这样一个未来的方式,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1 一个奇怪的点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希望用形式去解决内容的问题呢? 2 就好比O2O做的再牛逼,也改变不了一个区域内线下物资贫瘠的现状:没餐馆的仍然没餐馆,没服务的仍然没服务。有很多人,就是很普通,你怎么帮他们找对象?他们有社交的需求,可是他们太普通。 3 最后陷入到徐可举例的死循环里:有能力的,没有你这个工具,也能约炮;没能力的,有这个工具,也约不到。但可惜的是,徐可做的东西,和文中此人想做的解决社交质量的东西,本身仍然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 4 实质上,社交机会多了之后,普通人更难社交了,因为社交牛人们在一个大平台上,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社交优势,占用更多社交资源。类似马太效应。 5 插播吐槽:广东普通话转变成文本仍然有一股浓浓的语气区别。 6 插播吐槽2:图中此人看起来像70后。 7 总结:其实我一直觉得两个人之间想要达成“相互了解”是极难的,我和你面对面聊一天,聊一个月,聊几年,你也未必能了解我,反之亦然。这不是工具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8 插播吐槽3:文中吐槽说上海、北京的离婚率,我就呵呵了,且不说数据是否真实。A 离婚率高不代表彼此不了解。事实上,99%结婚的人彼此了解的深度,远远超过一般社交工具上彼此了解的深度;B 为什么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离婚了?正好是因为社交工具增加了社交机会啊!在一个充满了广泛的社交机会的世界里,当下的事实是社交广度所带来的“鱼跃龙门”的这种机会(比如屌丝男遇女神,屌丝女遇高富帅),可轻易击败深度社交(彼此了解的男女屌丝们)。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让社交更有效率根本就不会增加普通人的社交机会,相反,会更快的把他们淘汰掉。

    回复 2015.09.21 · via pc
  • 最后再补充一句,美图秀秀花了那么大精力去掩盖人长相上的缺陷;各种衣服花了那么大精力去掩盖人身材上的缺陷;各种化妆品花那么大精力去掩盖人皮肤和五官上的缺陷;各种鸡汤花那么大精力去掩盖人能力上的缺陷。如今,你想把别人的伪装一层层的扒下来;你想来一个“真金不怕火炼”,结果扒出来大部分人都是狗屎。有人鱼线总想着怎么露,你不说他也会露,有肚腩的你去扒他肚子试试。

    回复 2015.09.21 · via pc
  • 所以,指望通过“改善社交效率”进而获得市场成功,还是歇菜吧。即便你做的再棒,又有几个普通人愿意扯下自己的遮羞布呢?普通人的遮羞布下面是什么?是真的一无所有。

    回复 2015.09.21 · via pc
  • 人生真的碎片化了,微信的朋友圈有点乱了和累了吧,该换换口味了。

    回复 2015.09.19 · via android
  • 说起来各个都有很多花样

    回复 2015.09.21 · via android
  • 质变

    回复 2015.09.20 · via android
  • 有道理?加油看好你

    回复 2015.09.20 · via android
  • 新版真TMD难用。

    回复 2015.09.19 · via android
  • 目前来看社交平台还没有到变化的时候,以PC端为首的qq到如今的移动端的微信,大的变革背景还是计算平台的演变,有人会说以VR为首的增强现实设备会再一次颠覆,个人对这个结论持保留意见,因为VR设备仍然是移动设备,而且目前来看交互性体验性都没有到取代智能手机的时候,退一步来讲,即使普及,微信仍然有很大几率因为移动端的黏性而平滑过度。 具体谈到社交软件的出路问题,虽然大的格局没有巨变的可能,但是在细分领域仍然会有一定机会,多场景个性化需求依然是机会蕴藏的地方,之前的陌陌是这个例子,美国的领英是个例子,甚至微信本身推进的智慧城市与企业号也是一个例子,从这块儿还是有机会…

    回复 2015.09.19 · via iphone
1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