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人人都道,分享经济是下一个商业大势。从以美国Uber、Airbnb为代表的分享经济体给用户带来了出行、住宿的快速和便捷开始,在中国,以滴滴出行、在行等也在分享经济的大潮中快速成长着。
作为“分享主义”的绝对支持者,《认知盈余》(详见钛媒体报道:【周末荐书】所谓“大规模业余化”:再读《认知盈余》与《人人时代》)作者克莱·舍基曾在接受钛媒体专访时表示:中国具备分享型经济发展的优质土壤,同时还预言明年我们将见证中国分享型经济的大爆炸,P2P租车只是开启了序曲。(详见钛媒体报道:专访《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不主动参与“分享”,你就会被炸的粉碎)
这次,克莱·舍基又抛出了“如果你为人们喜欢的事情付费,他们喜欢的程度就会下降”的观点,他还说了些什么呢?跟随钛媒体一起来看看吧。以下内容根据克莱·舍基授课内容整理而成,原文刊载于微信公众号:颠覆式创新研习社(微信号:dfscx2014):
我之前提过认知盈余的概念,就是人们有能力用他们自己的自由时间,做一些大范围大群体的事情。
真正的激励源自内在
比如维基百科,2009年,我研究它时,它集合了使用者1亿小时来创造内容。这1亿小时相当于多少呢?美国人每年在电视上花费的时间是2千亿小时。所以,维基百科占用到的空余时间,只是非常小的片段。
这是维基百科上“中国”两个字的搜索,很多年前,它只有寥寥几个词的解释。但是今天,这个词条的信息量非常大,从各个方面分了很多章节。
寥寥几行的词条怎么演变成这么丰富的揭示了?可以看到,一共有3000多人对这个词条进行了编辑,一共编辑了8000多次,平均一个人不到3次。
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关于“中国”这个词条,维基百科上用户的贡献度非常不平衡,最活跃的用户一个人就贡献了250多次编辑,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用户只是编辑了一次,而且再也没有出现过。
只有一个人把大部分的工作都做了,其他人只是做了一点点偶然的贡献。要管理这么一个不平衡的状态,对于所有的组织来说都是非常有挑战的。
肯尼亚有一次备受争议的大选,伴随很多暴动,一位女士想知道所有的暴动都在哪里,给大家提醒。但是她一个人做不过来,就在博客征集了两位工程师帮她建立了一个“目击者网站”。
很多人目击到暴动,可以通过邮件上报到这个网站平台,所以在这个网站上,你可以看到全肯尼亚的暴动情况。
这个网站的价值不仅如此,它成立后不久就被用于墨西哥选举,华盛顿特区雪灾,海地地震,日本福岛核辐射事件,在这个网站都可以看到动态。
几年的时间,这个网站的影响力就波及全世界,这是很好的能力,就是我们替你汇总。如果你想要对我们组织有所贡献,用不着做我们的员工,只是需要稍微一点出手相助就可以了,因为人数多,所以汇总之后就是很大的价值。
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动力,无论是维基百科,还是给目击者网站提供情报,不拿钱,也不能被炒掉,为什么他们还这么做呢?
企业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依赖外在的激励,但是实际上他们缺失了这样的一种视角,真正的激励是内在的激励,不是拿多少钱或者受到什么惩罚。
如果用户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就会倍受打击
有一个乐高爱好者,用乐高积木搭了泰姬陵,甚至还包括前面水池的倒影,这是花了很多精力和心血的。
乐高积木公司自己也搭了泰姬陵,效果并不如业余爱好者搭得好看。搭泰姬陵难度很高,但是乐高爱好者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做了这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这都来自自我激励。
乐高最早想,用户不要自己搭积木,应该由我们出标准的版本,你们按照我们的模型来搭。也就是说,你们的积木能搭什么形状,我们说了算。
这样的方式一点都不好,它阻止了用户的热情,用户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非常打击用户。因为越来越多的积木爱好者,他们想要用自己的想法,拼出各种心中的造型。
所以过了几年乐高也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开始欣赏用户的智慧,不跟用户斗争了,你自己爱搭什么就搭什么,我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积木卖给你。
所以我们看到乐高就是简单卖积木,不卖模型,而且用户受到了鼓励,花样层出不穷,有许多的模型,开始拍关于乐高的电影。甚至还建了一个工具,就是积木百科,因为有一些人真的是积木爱好者。
如果搭积木有更多创新的想法,他们就可以买更多的乐高积木,所以乐高不再控制人们搭积木,只是希望能卖更多单独的积木,让用户自己去搭。
当乐高不再去宣称只有我可以有创造力,用户的激情就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
如果为人们喜欢的事情付费,人们喜欢它的程度就会降低
为什么一般人和工作者之间的行为有如此大的区别?在1970年,人们就开始注意到这点,有一个大学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给了他的学生一些积木,看他们能拼成多少种形状。实验开始后,学生在半小时内不断拼出不同的图案。
过了一段时间他叫另一组学生过来,他说,我要看你们有多少人在半个小时能拼出这些图形,每拼出一个图形,会给大家奖励。
半小时后出现的情况是:没有人碰这些积木,这些学生在拿到之前所说的奖励之后,就没有兴趣再继续拼了。
这个例子告诉,如果你为人们喜欢的事情付费,人们喜欢它的程度就会降低。
这其实是过去很多年以来,大家的经验和教训。你要开始一项新的业务,怎么来进行呢?很好的想法就是你创造一个环境,让大家来参与,这样你就可以知道大家的想法。
这样做不是让你自己把弱点暴露出来,而是会给你带来更强大的生命力,也就是从用户方面学习新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记住:
第一,你不能够通过付钱,来维护用户关系。并不是你花钱越多,就能够激励到他。
晋江文学网上有很多小说,有免费的用户,也有付费的用户,大部分作者是自愿参与的,这就是自愿经济和现金经济共存。晋江推出各种各样的榜单,一共有14个,只有最上面两个是官方推荐的,其他都是用户自己推荐,就这样让价值在读者和作者之间传递。
还有很多东西是读者可以购买的,比如观望票,或者小红花。晋江把交易变成一种礼物,就像你花200块钱给爱人送了一束花,但是并不等于你给了她200块钱。
晋江也是考虑到这个,一方面实现了商业的交易,另外一方面也完成人们的社交和送礼的需求,这样读者、作者真心感谢对方。
第二,用户不能像自己的员工那样管理,你可以从他们这边得到价值,但是你不能把他们作为员工,给他们物质奖励,这样会适得其反。
如果你想让用户做一些他们关心看中的事情,必须表现出,你对他们做的事情很关心,很在乎,要给他们个性化、社会性的奖励,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热情。
当然有的组织可能会想,我们是唯一的价值提供者,你们应该从我这里获得价值,但是这一套已经行不通,用户彼此可以创造价值,并且他们期待有这样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中,用户之间有价值,他们就会一直留在这个组织中。
大家可以想想微信只是一个软件,如果你只是世界上唯一使用微信的人,你不可能打开这个软件。微信存在的原因是使用微信的人相互有价值。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个人觉得他是以偏概全,骨子里很狂躁。分享还是垄断,都有受益者、受害者,谁该被打倒?谁不该被打倒?交给时间做选择吧。还有就是不同的圈子、行业、地区,以至于国别,族别,利益是有差异甚或冲突的,必须正视现实,才有真正理性务实的判断。
这个观点不能接受
原始了,也就本能化了。。。
喜欢是对某个事物的感受。 最简单和深刻的喜欢是:只和这个事物本身有关,而无关于对其得失。。。。 我喜欢拼积木,不论我现在可以,还是,不可以拼。 我喜欢她,无论。。。 当喜欢和交换、金钱有关系时,喜欢也就不再那么简单、原始和一尘不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