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大潮中那些个体:初生牛犊的创业新贵、名利场上的资本明星、聚光灯下的高官巨贾、籍籍无名的程序员、运营、极客、地推、快递员、讲师……他们的瞬间,都值得被记住。版权为钛媒体所有,勿经钛媒体特别授权请勿转载】
看到朋友圈流传的那篇《马云96年跑业务被拒视频曝光,献给正在拼搏的你》之后,58岁的曲建防认为,自己现在正处在和当年的马云一样的境地。
他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后进入军企工作,因为一直喜欢骑车,他从90年代初开始设计、改装自行车,在那个自行车王国的年代,曲建防尝到过市场的甜头,也经历过沉沦。2012年他还曾与慈善人士合作,使自己设计的人体工学自行车进入清华校园,成为师生的代步工具。
2014年,他设计出了拉杆式微躺自行车,他认为这个设计,不仅超越了自己,更是超越了自行车本身,可以改变人类错误的骑车习惯,是颠覆性的,这样的成就将和马云不相上下。事实的境况,跟曲建防想要的效果差距还很大,但他认为自己很“伟大”,因为他正在“以单人的力量,抗衡整个自行车世界”。
2014-2015年突然而来的创业潮和各种自行车创业热,他坚信,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个自认为不逊于马云的人,就是钛媒体影像《在线》第三期主角。
前两期,《在线》框取了聚光灯之外的95后CEO以及创业大街的两位“新人”的创业片段,《在线》第三期,我们遇到了一位50后创业者。
曲建防想要找一笔钱,做一个微躺自行车比赛,推广自己设计的自行车,他来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给投资机构送自己设计的车。
只要碰到感兴趣的人,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推销自己的产品,他的车定价三四百左右,“我送你一台骑骑,你就知道我这车做得真的好”,碰到真正感兴趣的人,他常常这样对对方说。
一名投资人在试骑了他的车后,赞不绝口,收下了他送来的车作为展示,还为他介绍了可能可以进行合作的伙伴。
平时运车、改车,曲建防都会开着自己的奥拓,他说自己换过好几辆汽车,这台奥拓他开了13年,“舍不得换,有感情,而且现在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换”,曲建防年轻时开过一段时间出租,那时是夏利,他说,那是他以前最风光的时候。
小奥拓的空间捉襟见肘,为了给自行车腾出地方,他把后座卸了,他就这样开着车满北京城跑。
曲建防的自行车原型就是在家附近的门窗安装店做出来的,他出想法和图纸,然后和店里的老板一起下材料,做电焊,把原型做出来,经过反复试骑、修改之后,再把样车拿到天津的自行车工厂下单进行量产。不过让他恼火的是,自己对这些厂家都不太满意,不论是对产品的态度,还是对契约精神的遵守上,他亟需找到一个稳定的工厂。
门窗店的人在电视上看到曲建防,兴奋地用手机拍下电视屏幕拿给他看,那是一个讲发明的节目,节目里,曲建防骑着自己的微躺自行车,和其他车手比赛,测试自己的车速。
曲建防自己骑的车,看上去已经破烂不堪,他说这辆车是他完善自己产品的一个活动数据库,“我骑车的时候,时不时有新的灵感,如果要改哪里,怎么改,只要先在这台车上下手”。
在院子里,只要碰到有兴趣的人,他都会上去推销自己的车,还有自己对传统自行车错误骑行方式的看法。
曲建防的父亲,是老八路,参加过一系列战斗,1949年后还参加过抗美援朝,说起这些,他非常骄傲,父亲1996年过世以后,他感受过人走茶凉和经济困难的感觉。他独居的母亲跟他离得不远,他没事的时候常常过来看看。
母亲这个小房子里,也堆满了自行车零件、车架,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家人不太乐意他捣鼓自行车,觉得那不是个正事,后来自己取得了一些成就,家人也慢慢看开了,替他也感到高兴。
曲建防最引以为自豪的是,传统自行车要求骑车的人长期趴伏在龙头上,这样容易劳累,损害健康,他自己设计的微躺自行车,因为靠背和龙头的设计,可以带来颠覆性的突破。
这两年,他四处找投资人,但大多都没有下文。除了想搞一个影响较大的比赛,他说自己还有更有意义的努力方向,他希望通过联络和推动,把微躺自行车推进奥运会,成为奥运项目,“中国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奥运项目,这么一个大国,太不应该了”。
母亲住处的天花板隔断上,曲建防写了很多东西,有自己灵光一现的灵感,还有日常的重要记事,他习惯于这样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想法。
他在隔断上写的话语,有的是自我鼓励的话语,有的是他关于“社会问题”的一些思考。曲建防曾经入伍,他说自己“身上一直流淌着战士的血液,追求真实是我生命的营养”。
在门梁上的一个角落,他还写下了乔布斯的一句话: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因此改变世界。他很推崇这句话,自己也正在按这句话做自行车。
他也会时不时再看一看自己写过的那些零散的话,偶尔陷入沉思。
他说,自己有时候为了几个数据,会把小库房里的车翻出来量一量,对于现在的状况,他说,只要地球上还有趴着骑车的人,就是他的失败,他希望尽快找到投资,去实现自己对自行车的追求。
钛媒体影像专栏「在线」
力图准确记录互联网创业潮中那些在线的个体
影像是准确的,但影像并不是全部的事实
影像是自由的,但影像也是陷阱
这个「在线」的时代,我们等你来一起发现
【图片版权归钛媒体影像《在线》所有,转载请主动联系钛媒体授权】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见识是这个做实业产品的最大的短板,闭门造车四个字是他最大的写照。
老人家对事情的这种坚持的精神,是我们所追求的,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还是要归于现实,这种车的实用价值到底是多大,这真的是个问题,
有梦想的执着的活着,也是一种活着
有理想的大爷,还梦想把自行车搞成奥运会项目......即便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这是个没有自娱自乐精神的国度
好像是心比天高啊,结局好像不会特别完美,目前来说,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的运动,如果坐的过分舒服了可能达不到运动的效果了。怎么才是最好的,确实不好定论,不过不能过分想颠覆自行车行业,而是要在自己这种车找到一条新的市场倒是有机会的。如果依然想让世界上没有趴着骑车作为目标是有点太过乐观了。 我们如果都想改变世界,而不能适应一些环境可能会面对更多失败。不过我还是挺欣赏这位大哥认真的做事风格,在艰苦环境下的奋斗值得赞,祝早日把事业做到一定规模,先改变自己开始。加油!
不知道骑行感觉咋样,需要实际体验。
大爷一定不知道有一种自行车叫做躺车,世界上最快的自行车就是躺车
1 有时候我们老是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选对方向(否则越使劲儿错得越远),要了解的市场的现状、做市场分析。 2 可这真的对吗?少走弯路,说得好听。那些聪明人又做出了一辆什么车出来呢?
精神可嘉 ,可惜闭门造车。趟车,几十年前国外就有了,国内也有成型产品了。只是在国内没有普及而已。趟车发力更加舒畅,速度快,但是爬坡能力差。看看成龙98年的《我是谁》,阿姆斯特丹的街头已经有一半是趟车了。
精神可嘉,现实很惨;那年的马云很多,现在的马云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