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一篇文章读懂欧洲互联网,为什么千万别去欧洲创业?

闲话欧洲互联网?欧洲有啥互联网?好像没听过什么出名的公司?了解欧洲互联,你就从另一个侧面看懂大天朝互联网。来看看两三年才能融到资,企业级应用数倍于消费级市场的大欧洲 ~

看到这标题,各位看官可能会心里会嘀咕:闲话欧洲互联网?欧洲有啥互联网?好像没听过什么出名的公司啊!你特么是没呆过美国写不出老美只好写欧洲么?

这个嘛 ... 事实虽然如此,但还是应该说说,虽然欧洲的互联网产业本身发展稍慢,但一来它有自己的特点以及与中国的共性,可以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一面镜子;二来欧洲作为西方文化的老巢,拥有和美国相对接近的社会形态与经济发展水平,通过欧洲来理解美国互联网背后的底蕴与模式,这个也是一条捷径。 

小声再说一句,俺在欧洲也没闲待着,先后把Amsterdam的UPRISE Festival与芬兰的SLUSH大会都转一遍,拿到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啥?这么高大上的行业大会你都没听过?没事,后面我会慢慢说。

咱们先说共性与特点吧。共性么,欧洲和中国一样,都是大政府,当然欧洲是相对的大政府。欧洲政府对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管制还是比较多的,体现在周边普通人身上就是每月工资里要扣的税贼高,但福利体系也贼好,搞得一大堆本国懒人和阿国移民们拿着失业救济在家干等着 ... 咳咳,这个扯远了啊,回来回来。

说完共性再说欧洲的特点,欧洲有几个和中国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还记得欧洲是一堆国家组成的联盟么?没错,欧洲有28个成员国,这就是28个不同法规监管税收语言文化货币的市场,哦,语言和货币不到28个。大家感受一下欧洲网站的常见语言备选项:

有点感觉了吧?想象一下你要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拿下,除了要满足各国的regulation还要注意欧盟统一规范,这对于本来资源就有限的创业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今年SLUSH大会上一位创业者的'痛诉',很能说明问题:

(我们已经成功打入15个市场,正在继续努力剩下的13个 ... @2015 SLUSH)

对,你可能会说,既然如此那何苦一上来就要欧洲全频道打击呢?这你可就说到点子上了。因为单看一个欧洲国家,这市场都不够大啊!很好,后排的同学你很有商业sense,想象空间不够怎么向风投讲story呢?忽悠不到钱嘛!欧洲创业公司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默认以全欧洲作为目标市场。来,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个图表:

 

(摘自:The State of European Tech, 2015, @Atomico)

发现 96% 这个高到令人发指的比例,以及和边上亚洲(主要指中国)、美国数据的对比了吧?作为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我们真的应该非常庆幸,中国与美国都是体量巨大的单一市场。啥叫单一市场?统一监管统一法规统一税收统一文化统一语言,再加上巨大的用户基数,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是其他所有国家的创业者都眼红不已的。

多说一句,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仅仅依靠本土市场就可以成为一个个独角兽、百亿美元甚至千亿美元公司,也因此对于进入国际市场相对动作较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欧洲市场这趟浑水,创业公司是不想趟也得趟,流泪也要趟。当然了,这些年很多创业者学乖了,要么就直接上英文版去打北美市场(包括英国),等北美市场成熟了再反攻欧洲大陆。要么,还有很多创业者直接举家搬迁到美国的事情我会乱说么 ...

(今年SLUSH上,有几场主题为中国在线市场的专题讨论 @2015 SLUSH)

好了,说了这些,你对欧洲市场的第一个特点:碎片化,一定已经颇有心得。

现在我们来说说欧洲互联网创业公司普遍面临的第二个问题:融资。大家都明白,互联网行业发展到今天,仍然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资本的推动。这些资金,可以是天使,可以是风投,当然也可以来自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与美国的创业公司,一个普遍被认可的模式是这样:

你有一个比较好的想法与Business Model,你用自己的钱做个demo或者进行最初期的开发推广,你说服投资者给你投点钱。有了这笔钱你很快大规模发展,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打,然后一轮一轮地融资,可能在C轮的时候你都还没有盈利。不过没关系,大家看好你,你是投资者的座上宾,你是各种创业者大会上的常客,你是业界媒体眼中的明日之星,你察言观色,你生龙活虎,你自信满满,你living the dream ...

以上场景纯属假设,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偶不,请勿对号入座。你会说,这个有问题么?对于欧洲创业公司,这个就真有问题。

首先,欧洲在TMT领域的风投数量要少于中国美国。第二个更要命,欧洲的投资者总体相对保守,会期望创业公司能够实现盈利养活自己之后,才会逐渐投入资金。用SLUSH大会一位嘉宾的话来总结,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一般会期望在其成立两三年后,才会收到第一笔投资。

两三年是什么概念?放在这几年的中国创业环境下,一年拿不到融资,很多创业者已经会考虑放弃当前的尝试,或者干脆换一个模式。当然,这个属于市场机会过多的历史阶段才有的问题,但也多少看出欧洲创业者的窘境。

(@2015 UPRISE Festival,创业公司站台展示区)

上面说了欧洲互联网市场的一些情况,也许可以从侧面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在全球市场看不到太多出名的欧洲互联网公司,反倒是美国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分庭抗礼。也许有人觉得刚才说的有些负面了,那我现在再说下欧洲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些特点,也就是第三点了。 

欧洲互联网公司关注的领域与中国有一个显著变化,这就是2B与2C的比例问题。在国内不用说了,各种创业公司风卷云涌、但你注意一看就发现基本都是2C(面向消费者)的公司,或至少也是连接用户与服务商两端的平台商,比如滴滴、美团、小红书、饿了么、泰笛、河狸家 ... 例子很多了。

放在欧洲,这就完全是另一码事。你在几个展会走一圈,就很明显发现2B公司的比例要远远高于2C的公司。这些2B公司比较常见的是为企业提供各种在线服务,比如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公关支持、存储服务等等。这些服务放在全球也大都走在前沿,反而是2C的公司不仅数量少而且看起来模式也缺乏可陈。

 

(企业市场 vs 消费市场 @2015 SLUSH)

同样的情况,在美国也类似,但比例可能是50% vs 50%。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放在欧洲的大环境下,这里公司的整体治理较好、运营水平较高,同时信息化程度也跟得上,于是萌发了对各种企业级应用的大量需求。另一个重要原因,2B服务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并且波动相对较小,这对于融资不易的欧洲创业公司也是一大吸引力。 

既然说到企业市场,当然也要提提个人消费市场。就笔者这几个月在欧洲的不完全观察,对前人总结的一个全球互联网特点有了深刻理解,那就是: 

  • 中国:Only Mobile
  • 美国:Mobile + PC
  • 欧洲:Only PC

欧洲人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程度,那是绝对比不上中国(以及日韩)用户。在中国新兴的广大O2O以及电商公司看来,网站已经快成为一个跳转AppStore下载链接的宣传页了,智能手机上的APP才是主战场。

你以为世界已经大同,移动互联网就要统治世界了,这时你定睛一看欧洲,oh no!认认真真做网站的大有人在!再看欧洲用户们,手机上的APP丰富程度远不如亚洲童鞋们。不要说移动互联网了,就算是网站,对于欧洲人生活的渗透程度也远不如中国,尤其在生活服务方面,这又是一个大话题,下次再聊。

好吧,这篇文章看起来不长,也写得笔者头昏眼花。要不各位看官,今天就先到这?来来我们来个复盘,一句话理解欧洲互联网:

  • 两三年才等到的融资,
  • 二十八个碎片化市场,
  • 企业应用为王的局势,
  • 电脑电脑,还是电脑,
  • 以及廉价码农哪里找,
  • 欧洲蓝翔,还看东欧~~

【钛媒体作者介绍:邹煜 (Joey),微信公众号:Joey-talks】

本文系作者 大舌九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个也许就是德国式创新的特点:稳打稳扎,步步为王。不会脱节,但是会错过许多好的东西。

    置顶
    回复 2015.12.02 · via pc
  • 目前欧盟在搞数字单一市场,这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有没有任何潜在的商业机会呢?

    回复 2017.02.27 · via iphone
  • 欧洲在二战后就没落了

    回复 2015.12.11 · via android
  • 还是中国好。消费者福利多。

    回复 2015.12.05 · via android
  • 这样看起来还是中国市场活力大

    回复 2015.12.03 · via iphone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