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是贪婪的,在利益面前,最终还是抵御不了诱惑,这就是人性的悲剧,金融市场上有那么多人受到欺骗,99%都是因为这些人贪婪。在这种情况下,你只能加强投资者教育,优化整个社会的金融秩序。贪婪决定了社会的这种不安定因素,所以才会有监管,才会有了这些看到的乱象。
面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以及目前的挫折,谁是互联网金融门口的那个野蛮人呢?
野蛮人是谁?
看完《门口的野蛮人》之后,我就思索中国金融市场和国外金融体系的共性。在贪婪的人性下,华尔街和如今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出一辙。
在华尔街,通常分为两大对峙的阵营,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员。投资银行家衣冠楚楚,做事圆滑,一般有哈佛大学等名校背景;而交易员一般都是那些面红耳赤的犹太或爱尔兰后裔,他们一般在城市大学接受教育,在交易大厅大喊大叫混口饭吃。
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也曾经争得你死我活,在互联网颠覆的观念下,互联网金融野蛮发展,他们在传统金融的大门口不断窥视着传统的体制。在支付领域,中国银联在战略上的懒惰导致了互联网在策略上的勤奋。到之后互联网支付一枝独秀,也导致了不同场景下不同支付习惯的养成。
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互联网进程。这种外在的动力下,互联网金融的野蛮之处就在于三点:用高收益不断吸引用户,导致银行的存款搬家;用高收益率去覆盖风险,导致小贷、担保等公司规模性的阵亡;用高收益去挑战传统的金融秩序,中小企业融资没有改善,反而加剧。
这是高收益带来的原罪,这也是互联网金融过分追求高收益最后变成了门口的野蛮人。我们无法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去教育投资人,让他们区分哪些平台是胡萝卜,哪些平台是大棒。我们只能用最原始的手段从风控上保证资产的优质,利用风险去定价。
野蛮人的路径
互联网金融发展到第二阶段,企业已经不能用规模去比拼了。在和传统金融互利合作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的生存环境正在经历一次洗礼。这种洗礼对中国表现在三个地方:
第一,在合规的压力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经历一次洗礼,正在大批量的倒掉,没有合规的企业,也处在深深的忧虑之中。第二,中国的法制也经历了一次洗礼,从之前的无法可依,到现在有法可依,从之前无法界定,到现在有了一个基本方向。第三,中国的经济也经历了一次洗礼,在互联网+的大力推广下,经济增长结构的调整已经火烧眉毛。
看过《做单》,《圈子圈套》,在看《门口的野蛮人》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国人写的每个主角都像曹操,规划设计好各种各样的“局”,让对手或者猎物一个个地钻进来。外人写的每个主角都像孙权,大企业的兼并与重组就像资本的战争,各个混乱不堪,英雄草蜢的线索中,时刻体现出来的是分中带合,合中带分。
我把野蛮人的路径分为两个,从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来看,电商和团购造就了互联网经济1.0,那个时候诞生的BAT一统天下,占据了信息搜索的入口,电商的入口和社交的入口。紧接着在免费和资本是王道下,诞生了一批垂直玩家,安全领域的360,手机领域里的小米,打车领域的滴滴出行等等。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的电商模式不适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甚至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造成阻碍。互联网金融需要一个新的“净化器”,把原来属于互联网的免费思维,快速迭代思维,资本侵略思维过滤掉,转化成基于人的移动金融,社群金融,场景金融,人人金融,这是互联网经济的2.0阶段。
野蛮人的蜕变
不同于1.0的流量模式,免费模式,资本扩张模式,移动、场景、人人、社群等成了新经济模式的代名词。面对互联网经济从1.0过渡到2.0时,企业应该抱着什么心态?发生什么样的蜕变呢?
第一个蜕变是商业模式的蜕变。在共享经济下,众筹的背后是众创、众享、众筹,本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产品经济人群被分割之后,人的价值回归、人的选择多样化、人强调这种所谓的个性,带来对品牌、对文化、对价值的回归和认同,就像阳光一样,穿透很多过去被封闭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廉价的互联网狂欢的泡沫。
第二个蜕变是互联网用户的蜕变。过去,被电商洗脑了“屌丝经济”不再有自己生存的土壤。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情感、价值、私人订制。这种是电商时代的产品不曾给与的,互联网金融已经从屌丝经济上升到精英经济。在精英经济的驱动下,众筹带来产品多样化和情感化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第三个蜕变是互联网经济的蜕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遇到第一个天花板,生态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一个顶点。生态之下,都是平台上各种各样的产品。生态之上,我们发现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更大的跳板。目前来看,一个是资本的杠杆,通过资本市场的飞跃来实现一个转变。一个就是人的杠杆,通过众筹不断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使传统金融体系的主导权从银行主导回归到人性本能。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杠杆是一种工具,互联网可以应用,互联网金融可以应用,资本市场可以应用。我看《门口的野蛮人》时,认识到华尔街的尔虞我诈,资本市场通过杠杆收购带来的糖衣炮弹。我从书中明白了杠杆收购好坏的意义和价值。好的案例无非在于,收购方再次转手后,获得巨额的资本回报;而管理方通过持股等制度安排,也能分得一杯羹。
资本市场,要么是皆大欢喜,要么是满盘皆输。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如何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想要把法律交给政府、道德交给媒体、金钱交给企业,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大家都能认同的东西,在实施过程中注定是条崎岖不堪的小路。因为政府不仅要监管,还要创新。媒体不仅要反映舆论,还要引导舆论。企业不仅要在资本市场下生存,还要借助资本市场做更大的普惠金融。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又是门口的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