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跨界创新者的思维方式,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的

跨界创新者往往不是从现有模式中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学习“最佳实践”获得成功,而是探究问题本质,从事情中提炼出核心原理,然后再演绎推理,发现其中的创新点并获得成功。

聂圣哲,江湖外号“夜神贼”,他给很多人的印象是一个说话比较直率的“公知”,在微博上嬉笑怒骂,甚至还和方舟子吵过架。但他最为人知的身份是德胜洋楼的创始人。他创办这家公司时国内甚至没有木制别墅这个行业,目前这家公司是这个行业的冠军,研究这家公司管理哲学的书至少有4本,每天都有企业和个人慕名前来学习。

但他声称自己花在公司的时间只有10%,其他时间都在做教育和文学创作。他是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的执行院长和同济大学的兼职教授,以及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的主席,他创办的休宁德胜鲁班木工学校首创“匠士”学位。

不仅如此,他联合执导的《为奴隶的母亲》曾获得国际艾美奖,策划和监制的《徽商》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他编剧的黄梅戏《徽州往事》在全国巡演。但如果说他还出版过两本化学专著,以及国内第一本美制别墅的教科书,你可能就惊讶了。

他至少涉足5个领域,而且都在这些领域做到了很高的水平,这在很多人看来很匪夷所思。当笔者问他,跨界牛人是如何修炼的?聂圣哲说,其实没那么难,化学和木结构都是理工科范畴,他的确是花了很多功夫。但经营企业、制定管理制度、编写剧本和创办学校在他看来都是不需要严格训练的,更多地是考验一个人的哲学思辨能力。对于一个“理工男”而言,关键在于发现其中的基本原理,然后就一通百通了。

从聂圣哲联想到一些跨界牛人,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他们从事的行业千差万别,但思维方式有相通之处。他们往往不是从现有模式中归纳总结出规律,然后学习“最佳实践”获得成功,而是探究问题本质,从事情中提炼出核心原理,然后再演绎推理,发现其中的创新点并获得成功。

这也是创新者和追随者的区别。创新者往往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来做产品的,比如iPhone的诞生,就是基于对一款革命性的智能手机应该具备哪些功能的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往往能带来“颠覆性创新”。追随者往往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去学习,看到了一个成功的模式,就去研究其中的成功要素,然后加以模仿和改进。

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是对第一代iPhone的持续改进,他们追求的是“更大的屏幕、更薄的机身、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容量”,但在基本原理上并没有根本性改变,学术上称之为“持续性创新”。

是这些创新者很牛么?初看上去的确如此。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先后改变了电脑、软件、音乐、电影和通信行业的规则,并在这些领域都做到了出类拔萃。而埃隆·马斯克则在互联网、电动车、太空探索和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但他们其实并非这些领域的技术专家,他们有一个无人能敌的优势,就是善于洞察消费者都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并且能够凝聚一批业内的牛人,把一些看上去并不相干的技术组合在一起,创造让人印象深刻的产品。

这种跨界创新不仅需要“由内而外”从事情本质出发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也需要“由外而内”从用户角度看待一项技术的市场价值的思维能力。这两种能力不可能通过模仿获得,而是需要天赋,再加上长期“有意识训练”才能获得。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如果有意识地训练这两种完全相反的能力,至少可以让自己看上去更有意思一点。(本文来自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12月刊,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陈雪频,智慧云领导力发展机构创始人,私人董事会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本文系作者 陈雪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创新思维确实可以训练的。

    回复 2016.01.02 · via android
  • 问题的本质

    回复 2016.01.03 · via android
  • 抓住诀窍

    回复 2016.01.17 · via android
  • 说的话

    回复 2016.01.03 · via android
  • 天赋…

    回复 2016.01.03 · via iphone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