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纸质书不会消亡,因为我们需要确定感

在茫茫比特海中只取一瓢印在纸上,也代表着我们不愿这些文字、情感被信息洪流席卷而去的意志。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竞拍话题【纸质书消亡的预言失效了吗?】的竞拍,如果持有不同见解,钛妹欢迎你来参与竞拍,观点PK,不服来战!)

进入了数字时代之后,纸书似乎就被宣判了缓期执行的死刑,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手机屏幕已经吸魂摄魄一样攫去了人们的注意力,而曙光初现的 VR、AR设备则布下了一个个数字桃花源在前方。与这些时时刻刻令人心潮激荡的新技术相比,现代纸书这种悠悠五百载而进化甚微的载体早已不合时宜,只能用来发发思古之幽情,作为一种纸艺作品装点艺术品商店,昔日承载文明的荣光已经一去不返了。

然而,正如《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的观点:

一件事物存在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存续更长的时间。

纸书的生命力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顽强。2010年,以《数字化生存》一书闻名的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预言:纸质书将在5年内消亡。显然,他的预言落空了。纸书不但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节节败退,反倒有所增长。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4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4年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一改前两年的负增长态势,实现了3.26%的正增长。纸书的风景不只这边独好,欧美等国近两年也传来了纸书复兴的春汛。

为什么人们的预言落空了?纸质书的复兴是强弩之末的最后几箭,还是将划出一条昂首上扬的曲线?在信息成灾,眼球争夺战愈演愈烈的时代,一纸凝固的书页何以魅力不减?

纸质书复兴最大的“助攻手”当然是“不争气”的电子书。曾被认定为书籍进化终极形态,被赋予革新纸质书使命的电子书却有点霸业未成而锐气先挫的感觉。2007年kindle问世,仅仅3年后,杰夫·贝索斯便透露,“亚马逊用户购买kindle电子书的数量已经超过网站上精装本图书的销量。”此时距离kindle电子书首次上线仅仅33个月。然而又三年后,电子书的势头明显放缓了下来,2013年美国电子书的销售额仅增长3.8%,电子书只占一般大众图书销量的不到30%。

问题出在哪里?

就像大英百科全书在数字时代变成了维基百科而不是电子书一样,《Lonely Planet》被手机上的穷游、马蜂窝所取代,你不会下载一本电子版的中国地图来翻阅导航,而是会打开Google Map。与之类似的,取代菜谱、乐谱、摄影集、画册的并不是电子书,而是一款款功能各异、交互丰富的应用。当信息被从封面、封底的囚笼里解放出来,有了无数种可能的展现形态,有了与人互动的各种可能性,为什么还要画地为牢地被装进“书”这种封闭的容器内呢,哪怕是电子书?当然,在这里免不了涉及到对于电子书的定义。在中国,就连网络游戏都被算进了数字出版的范畴,而很多只会看后视镜的业内人士把用书的内容做的各种App都称之为电子书,颇有些刻舟求剑的意味。

而那些自身封闭、无法被拆解重构的虚构、非虚构作品虽然变成了Kindle等电子书架上的电子书。然而,由于DRM、电子书格式、锚定纸书的定价等方面的固步自封,正在把自己逼到一条死胡同里。

前一阵,电子书的著名拥趸, Flipborad的设计师Craig Mod发表了一场演讲,讲到他曾经如痴如狂于Kindle的革命性光晕中,四年之间几乎已经抛弃了纸质书。然而,最近两年来,电子书却让他心灰意冷,重拾旧爱。最让他怒其不争的就是虽然是数字形态,但是电子书的自由度反而还不如纸质书:“亚马逊的生态系统是封闭的,而纸书的生态系是开放的,任何设计师、印刷厂、作者、文书程式公司、字体设计、装订、物流、书店,都可以自行切入这个开放的生态系。”Kindle 的 iOS App 上居然没有用连字号断字折行的功能,五年来没有长进。阅读程式始终没有寸进。

台湾著名出版人老猫陈颖青也在《说好的个人图书馆呢?》里提到 DRM 对电书世界的伤害:每个平台一心一意想做的事情就是“独大”,独家书目,独家阅读体验,独家功能,独家 DRM(数位权利管制)。我卖的书只能在我的阅读程式打开,即使跨平台,也是在我有发行的 App 上才有效。

虽然前几年一再声明“还没有准备好”做电子书的《读库》老六也准备在今年开启电子书实验。他还是坚持做一些不那么容易被电子化的内容,比如梁思成的手绘图。正如老六所说“就《读库》而言,其中许多文章都是图文穿插的形式,是没有办法呈现在不同大小的屏幕上、不同字号的字里行间的。像《读库1303》里的那篇《万神殿堂》,三万多文字,近百张照片,我们将它们糅合在一起,所下的工夫不亚于单排一本书。这种限制性更强的页面,很难呈现在目前的电子书中。”

前移动互联网时代崇尚一句信条:信息渴望自由。而我们之所以心甘情愿地在一个个封闭的App围墙花园里流连忘返,之所以毫无防备地把个人信息上传到一个个自成体系的应用中,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让算法更懂自己,让世界以我为中心重新呈现。而封闭的电子书不能带给我们这些允诺,它的封闭只会让我们敬而远之。

细嗅书香、摩挲书脊、在封面的引领下渐入佳境、以口舔纸翻阅书页、感受着余下的书页在手中慢慢“瘦”下去……与手指在冰冷的屏幕上摩擦摩擦相比,纸书提供的是一种更加立体、全方位的交互方式,是物理层面而不是数字层面的互动,重新唤醒你每一种感官,重新感觉肉身之存在。手机屏幕、VR、AR都试图让我们忘却肉身的存在,以虚拟之身进入飘渺之境,然而只要肉身不灭,割裂感就不会消失,我们需要一些随时可以掏出来看的证物,这是最后的一道安全感防线。

过去,“白纸黑字”有确凿无疑,不可磨灭之意。现在,在茫茫比特海中只取一瓢印在纸上,也代表着我们不愿这些文字、图画被信息洪流席卷而去的意志。它与我们矢志守护的情感——依恋、思念、怀旧相关联,它给我们以确定感、掌控感。所以,社交红人们会用一本本书来定格微博上的睡前故事,微信上收藏了100篇心灵鸡汤,还是有人愿意买来一本“把握”在手中。哪怕在知乎上看了一千条创业问答,创业者们还是愿意手捧一本《从0到1》告诉自己:创业成功的密码全在其中。书的封闭性提供了一种边界,一种“不用再继续寻找了,只需要这些就够了”的边界,它让在横无际涯的比特海中打捞到精疲力尽的我们“偷个懒”。

纸质书的复兴映照出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无所适从、茫然无措,映射出我们在快要被信息没顶、溺水而亡的时候抓住救命稻草的一种渴望,哪怕我们买来并不看,求的就是那一份安心。(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竹光侍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我还是喜欢纸质书本,不喜欢电子书

    回复 2016.01.18 · via android
  • 白纸黑字,是我们永恒的信仰。它不仅仅只是在传播文化,还表达着我们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所必备的文明生产方式。但是,没办法,她不会因为我们的情感需求,就会长生不老,就像我们的母亲!

    回复 2016.02.02 · via android
  • 作者在文章偷换了概念,将浅层阅读看成电子书特有的内容,而另一方面将深层阅读看成纸质书特有的内容。(所以,社交红人们会用一本本书来定格微博上的睡前故事,微信上收藏了100篇心灵鸡汤,还是有人愿意买来一本“把握”在手中。)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在电子书上看最新近的paper,你也可以在购书中心买到成堆的鸡汤书籍。电子书与纸质书是呈现形式的不同,而非阅读内容的不同。

    回复 2016.01.18 · via pc
  • 知识的传承不会消失,只是载体变了。纸质书的传承短时间内不会存在风险,但是长时间就危险了,我怎么能这一代好点,但是下一代的纯粹的手机带就不一定了。

    回复 2016.01.06 · via android
  • 纸质书消亡后用什么沉淀让自己慢下来?

    回复 2016.01.07 · via pc
  • 请参照电影《艾利之书》

    回复 2016.01.06 · via pc
  • 只是时间还没到,数字时代还没有完全来临。

    回复 2016.01.06 · via android
  • 原始也有原始的优点,没电池的续航限制,更大更能看清,特别遇到专业书籍需要大篇幅表格的电子书的便携性就变成劣势。电子书不仅是把文字内容数码化,还要对书适配不同的特殊功能,但这就不叫电子书而是电子软件了。

    回复 2016.01.06 · via iphone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