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正在阅读的是钛媒体献给所有用户的新年大餐!祝大家新年更上一层楼,年度干货奉上,更多精彩大猜想,欢迎订阅【年度总结与预测】专栏)
钛媒体注:2016年有很多笃定会发生的事情,例如GDP增速放缓,中产阶级消费的崛起,互联网加速向传统经济渗透,国产手机继续进军海外和高端市场,电商普及率进一步提升,体育经济进一步升温,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跨境电商的机会。
2016年,以BAT为代表的老牌巨头们的实力将达到了最顶峰,正处于前一轮发力的势头已缓,后一轮发力劲道未出的焦虑期之中,而中间层各种势力正在合纵连横,新的巨头已经在孕育之中。结合前面所述发生概率极大的诸多变化,以及2015年市场变化速度之快(变化速度真的很快,以至于我们做的针对2016年的预测,发现已经有两个在2015年12月实现了),我们完全可以畅想,在2016年这个时候,产业的格局会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新的格局会不会形成?
2016年也会有一些反向运动,例如资本泛滥造成了产业寡头化和泡沫化、O2O的白热化带来的向线下重资产和线上移动化并重的局面,这就更给2016年企业家们进行战略规划,带来极大的复杂性和决策挑战。
而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技术平台期,2016年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关键技术升级带来的冲击,一些原本被我们视作常态和基础的事情将会变化,这也必将给整个产业格局带来新的气象。
和往年一样,钛媒体和《商业价值》编辑部在经过反复讨论和PK后,依惯例对正在到来的新的一年,列出8个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趋势和变化,他们可能在2016年发生:
商业地产
寡头浮现
钛媒体编辑 潇棋 | 预测
2016年,全国城市的商业地产将加速向少数几家地产商集中。
商业地产是一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模式,但商业地产项目需要“养”,这不仅对开发者提出了巨大的资金要求,还考验开发商在选址、招商、设计、运营和管理各方面的能力。
全国8万多家地产商,有一半都直接或间接,主动或被迫介入商业地产,95%以上都没有商业地产的操盘经验。由于拿地时就非自身擅长,对商业品类的进化和品牌发展趋势并不了解,这些企业不具备中长期商业战略布局的能力。
这就是2015年中国购物中心哀号遍野的内在原因。
在看空中国未来商业地产发展的论调中,许多大的商业地产企业已经完成了早期的资本积累,形成了依靠持有物业的经营现金流辅助企业扩展的常态商业模式。
这些企业一方面继续开工建设新的项目,一方面开始管理输出与轻资产运作,以不同方式开始向许多商业地产项目渗透。
“什么是轻资产,就是投资万达广场的钱不用我出,都是别人出,使用万达的管理系统、品牌。”按照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表示的,万达只负责项目的选址、规划设计、建造、招商、运营管理,所有投资获得的收益,万达和投资方以35:65分成。而万达解决资金问题的办法,是和多家基金、保险资金达成合作,还有众筹。万达计划,凭借轻资产模式,2020年万达广场要扩大到400~500家。
其实,万达还有另一种扩张的方式:技术输出。2015年正式亮相的飞凡,以“实体商业+互联网的场景服务运营商”为定位。其规划,是用一个APP,把那些单打独斗的购物中心和商家们联合在一套规范化的平台之下,再通过大会员和积分联盟,构建用户成长体系,进而提升实体商业的赚钱能力。
据内部消息称,通过这种技术输出,飞凡2015年内将与近400家购物中心达成合作。
与飞凡提供的是一套为实体商业提供精准的营销整合方案不同,大悦城的轻资产运营是把渠道、消费者和资产三者结合起来,最大化地发挥价值。
2015年12月17日,大悦城地产首度通过轻资产运作模式接棒天津津汇广场,并正式将其更名为“天津·和平大悦城”。在大悦城地产天津公司总经理、天津大悦城总经理吴铮看来,轻资产运营是挖掘消费者终身价值的手段和方法。
据《商业价值》了解,大悦城地产以管理输出、商业运营、收益共享的形式全程参与和平大悦城项目的运营管理,从前期的项目定位规划阶段开始入手,到建筑设计、招商、开业运营,全程参与商业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
而发力较晚的红星商业,在2015年也提出了通过输出管理服务来扩张和获利的战略。
在红星商业公开福州、天津、兰州、重庆、上海、苏州、成都、杭州、唐山、淮安、临沂、驻马店等11个新项目中,约1/3是这种合作,其中唐山项目2016年开业。
可以预见,2016年中国商业地产的版图将越来越集中在少数房地产企业手中。
值得注意的是,品牌输出也好,技术输出也罢,首先必须自身取得了成功,其次是大量的品牌资源以及可匹配的人员储备。这两者才是决定寡头统治能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
智能硬件
入口级产品倒闭潮来临
钛媒体编辑 马婧| 预测
智能硬件从万众瞩目到资本寒冬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作为创业者较为集中的智能硬件领域,倒闭潮已经席卷而来。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智能硬件领域完成106笔融资。其中,天使轮44笔,Pre-A轮5笔,A轮43笔,B轮13笔,C轮1笔。天使轮到A轮阶段一共92笔,占比高达86%。唯一获得C轮融资的智能硬件企业为大疆创新,融资7500万美元估值达到80亿美元。
拿到A轮只需有概念和团队,来到B轮讲故事不再是唯一考量,要求模式必须成熟,有出货量、营收等数据保证。在极高的创业失败率面前,资本市场会认为硬件不是随便一团队就能玩的,需要综合实力出众的团队,大量的团队被淘汰出局。
倒闭潮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入口级硬件产品,因为受众最为广泛且延展力较强,聚集了大量的创业公司。在整个智能硬件市场中,手环、手表、智能摄像头、智能插座等入口级产品占到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更为恐怖的是小米、360等互联网巨头也瞄准入口级产品,和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较量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胜出的可能变得微乎其微。
今天的小米就像当年的腾讯一样成为了硬件创业者的梦魇,很多时候都要仔细想想自己的产品小米会不会也想做,如果小米做的话又该怎么办。小米的打法就是先进入一个红海市场,通过强大的供应链、渠道资源打造近乎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当出货量达到百万级别后,盈利空间才会逐渐显现。
小米生态链旗下的小米手环就是凭借这套打法脱颖而出,不仅顺利融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IDC公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预估统计报告显示,排名前五的可穿戴设备品牌分别为:Fitbit(占比22.2%)、苹果(占比18.6%)、小米(占比17.4%)、Garmin(占比4.1%)以及BBK(占比3.1%)。
2016年,硬件创业者可能需要摒弃入口思维,将方向瞄准VR、运动、音乐等细分领域,小众产品可以避开互联网的巨头的追杀,极客的定位也能让他们有个不错的定价。
垂直细分领域的机会一直都存在,就像搜狗CEO王小川说的那样,“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垂直服务硬件产品是智能硬件的未来之一。”
2015年智能硬件市场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产品五花八门,大部分产品并没有将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更多时间是在思考通过这个产品能获得哪些数据,能不能做成平台等等。其实,创业公司如果能够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并能建立起较高行业壁垒,存活下去的机会还是很大。目前,VR、无人机、健康类的细分市场增长迅速,而像医疗类、汽车配件类等方向还属于蓝海,创业公司也有比较大的空间。
互联网
二次元进军主流人群
钛媒体编辑 王玄| 预测
2015年是二次元元年,5000万的核心二次元用户和1.49亿的泛二次元用户(艾瑞数据)将二次元的影响从亚文化圈推向主流人群。
传统意义上二次元指ACG(Animation、Comic、Game,动画、漫画、游戏)或者ACGMN(Music、Novel,音乐、轻小说),泛二次元则可指一切“萌哒哒、贱兮兮”自带吐槽功能的内容,和弹幕、鬼畜、cosplay等参与、制作、表达某种文化和诉求的形式。
二次元尚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边缘处,未来的爆点往往容易出现在长尾中。资本的看好也是新项目诞生的温床。2016年,会有更多好玩的项目进入市场,但大多数会不温不火,然后行业内会出现一、两家寡头。
2015年年初,成立于2012年的腾讯动漫独立出来,并在当年11月投入3亿元建聚星基金,用以鼓励原创动漫作品创作。目前,腾讯原创国漫动画占国内网络动漫市场总量50%以上。按照腾讯副总裁程武的说法,腾讯要将动漫IP打造成大众流行文化。
前段时间腾讯入股Bilibili的传闻也得到了腾讯内部人士的确认,今后两者可能在内容、渠道、社区上碰撞出新的火花。B站也可以买入更多内容,聚集更多用户,在构建社区上更近一步。
而投资了Acfun的优土被阿里收购,A站站队阿里系。将原创内容视为重要发展方向的A站目前已着手做一些原创动画产品。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也在不久前的演讲中指出,要请同人小说作者创作故事,在原有的漫画、动画、小说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作品往往带有二次元风格)。A站背后的奥飞动漫还收购了有妖气,入股了斗鱼TV、布卡漫画等,在内容运营方面占有优势。
百度手握贴吧这个二次元用户集中地
和爱奇艺这个内容平台,在渠道上占有优势。在内容方面,百度动作较少,但爱奇艺却也成立了动漫创作公司,并宣布了加速开发动漫IP的战略。
BAT之外,体量较小的公司则纷纷进驻二次元各垂直领域。
Bilibili与Acfun试图将视频平台打造成文化社区,B站估值更是达到15亿元人民币;JUJU、糖果移动、半次元等定位于二次元社交的应用均在今年完成A轮融资;被窝、Echo回声等弹幕音乐应用也完成A/B轮融资;有妖气被奥飞动漫收购,布卡漫画完成B轮融资,均聚焦于内容生产。
其中,以带有3D音频、弹幕评论、有声表情功能的音乐社交Echo为例,截至2015年9月,成立一年的Echo用户突破1000万。相较之下,B站成立6年,注册用户数达到5000万,可见这两年二次元应用发展之快速,2016年还将继续攀升。对比日本的全民二次元和美国的漫威王国,国内的二次元市场正处于兴起阶段,2016年将有更多项目进入市场。
但是除了一些具有“寡头相”的公司,其他小团队可能依旧不温不火。大部分二次元应用都在打版权的擦边球,音乐社交、视频网站都是如此。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版权或生产原创,只能在灰色地带谨慎的生长,或者专注于社交或二次元周边、硬件领域的创新,以UGC内容为主社区也面临优质内容缺乏的尴尬,想留住用户也不是那么容易。
电影
后产品市场超越票房
钛媒体资深记者 美圻| 预测
就在市场为了票房增长5个、还是10个点而争论不休的时候,电影产业正在酝酿一波新的商业浪潮。2016年,票房不再是衡量一部电影在商业上是否成功的标准,后产品市场空间将超越票房份额,有望达到500亿~600亿人民币体量。
2105年12月初三亚举办的MCON大会上,万达电影院线总裁曾茂军分享了这样一组数字:2015年全球电影工业有13%的增长,2015年全球总票房410亿美元;中国2015年总票房将超过400亿人民币,到2015年年底有望突破430亿人民币。显然,这组数据证实了2014年时我们所预测的2015年中国的票房。然而,对于2016年,我们却不再把关注焦点放在“票房”这个单一的数据上,因为中国电影市场正酝酿一波新的商业浪潮。
2015年,中国已经拥有3100块屏幕,2016年会达到4000块;中国2015年有12亿观影人次,接近北美;人均观影次数为1.5次。中国的电影市场就像一座巨大的金矿等待着开采者们发掘,未来,只针对票房的单一评估不再适用于这个市场,当90后(今年90后观众占62%,90后人均购票6.1次)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2016年,后市场将正式被开启。
在成熟的美国电影市场中,票房只占1/3份额,其余都是衍生品份额。根据这样的比例,如果按中国电影在100亿美元计算, 2016~2017年,中国电影后产品市场将有500亿~600亿的空间可以发挥,这样的体量或将超越票房总额。
据海外媒体数据显示,电影《星球大战》六部曲全部票房收入近45亿美元,衍生品的收入目前则超过200亿美元。即将上映的《星球大战7》,而这一经典IP的热潮,势必再次席卷全球,而对于中国电影市场来说,这也将是一次市场转型的机遇。
时光网CEO侯凯文认为,国内电影产业的“痛点”是产业链不健全导致的盈利模式单一,这与国外产业格局成熟的状况差距明显。虽然国内院线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票房持续增长,万达“卖8亿爆米花”的神话也还在继续流传,但是从2015年开始,电影产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尤其在2015年BAT进驻电影业以来,围绕大IP进行的全方位开发从试水、到成型,逐渐寻找到系统化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携手电影产业的时候,IP不再只赚取有限的票房,围绕它开发的游戏、衍生品、餐饮、零售业等的份额,也不可小觑。万达院线的总裁曾茂军自嘲自己也无法高枕无忧,反而有了很强的危机意识:“现在院线就是在和电商抢时间。”
中国电影连续4年进入票房高增长期,但毕竟票房只是单一收入。当电商进驻电影市场后,对传统院线的冲击最大,如果某一天电商停止发放“福利”,院线就会重演“滴滴快的”的故事,院线已经到了不进则退的转折点。
其实2015年各家影业公司、院线、电影互联网企业已经在运筹帷幄中:阿里影业以一站式购物硬件入驻院线。时光网打造出中国最专业的Mtime PRO一站式电商服务销售平台。万达专注会员精分。大地院线干脆提出了“电影+一切”的概念。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将不再以“票房论英雄”,中国后产品市场的体量或许超越票房市场,成为全新的关注目标。
技术
《阿凡达3》采用VR技术来拍摄
钛媒体编辑 马婧 | 预测
在下一代技术中,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距离大规模使用最近的一项了。什么事件会成为引爆点呢?
《阿凡达》上映后引发的疯狂好像就是昨天发生的事儿,27亿美元全球票房纪录一直没有被打破。《阿凡达2》也早早预订了美国的圣诞档期,《阿凡达》的成功让3D电影深入人心,技术狂人卡梅隆会让《阿凡达3》成为VR电影的破冰者吗?
HIS预测2016年VR游戏市场将达到4.96亿美元,Gartner认为虚拟现实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市场爆发的临界点,将会诞生消费级产品,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在VR产业上动作频频,这一切都预示着2016年将成为VR元年。
近两年,77%的VR投资或收购都与娱乐领域有关,文娱行业里最早和VR产生亲密接触的游戏,受众面有限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反响。2016年真正引爆VR产业的恐怕不是游戏,而是电影。
VR能大幅提升电影的观影体验,在沉浸式的参与感下更像是一场动作为辅、以剧情为主的游戏,用户不再只是被动欣赏还可以主动参与交互。在感官上,3D技术只是加了一个景深,对信息量没有本质的帮助,VR对视觉提升是过去的数十倍,这种大幅的提升更符合人类对信息的渴望。
当VR普及后,戴上VR设备的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媲美影院的观影体验。但是这一天会很快到来吗?当然不会,制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现在的VR设备长时间佩戴都会出现头晕等症状,暴风魔镜平台上数据就是最好的例子,VR用户单人单日平均使用时长仅有27分钟;第二,设备价格普遍偏高将很多用户阻挡在了VR大门之外;第三,拍摄难度引发的内容匮乏,VR电影在镜头语言、拍摄、后期上都跟传统电影存在很大差异,电影导演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叙事体系,短时间内形成一套新的体系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很多导演也坦言,VR电影不是简单设备贵不贵,拍摄难不难的问题,是根本无从下手。已经面世的VR电影不超过10部,无一例外都在10分钟以内,平均时长只有3分钟。
比较可行的VR电影是什么样子,或者说《阿凡达3》有可能以何种方式呈现?
影片依旧会以传统电影的拍摄方式、呈现方式为主,绝大部分时间观众需要目视前方观看电影。在某些特定的环节采用VR的方式来呈现,比如需要展现宏伟、酷炫的场面,可以瞬间变成VR 360度的方式,观众可以随意扭头观看其他方向上的内容,这个过程可能只会持续1分钟,然后又变回紧盯着大屏幕状态。
对于一直很看重投资回报率的电影行业来说,盲目的完全采用VR拍摄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要知道,目前面世的几部平均时长在3分钟的VR电影的制作费用就已经达到千万元级别。部分镜头采用VR方式拍摄,可以当作投石问路,有效节约成本的同时也测试出观众对于VR的态度。
潜心12年耗巨资拍摄出《阿凡达》的卡梅隆无疑是个伟大的导演,他对于技术和创新的追求,会推动他在《阿凡达3》的拍摄中会采用VR的技术吗?
互联网金融
P2P上市潮
钛媒体编辑 孙骋 | 预测
2015年P2P发展开始分化明显,2016年将会迎来上市潮。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在2015年底出现了,宜信旗下P2P平台宜人贷在纽交所上市,宜人贷曾3次申请上市,此前2次冲击纳斯达克未果,似乎纽交所对P2P模式接受度更高,此前Lending Club已经在纽交所上市,宜人贷模式与Lending Club 表面上较为相似。
在众多平台跑路的大环境下,宜人贷上市被认为是行业正能量,并且具有较高的可复制性,海外股市在信息披露、商业模式透明度上有很严格的制度,P2P公司在海外上市,将在增信、合规、资本输入、品牌形象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如果P2P公司拿到的风投是美元基金,那么往往会选择去美国上市,如果最早拿到的是人民币基金,用户也主要在国内,那么国内资本市场也许可以给出更好的估值。
PPmoney通过将互联网金融平台资产置入新三板上市公司天锐科技,实现登陆新三板,金蛋理财、安心贷则购买、转让新三板挂牌公司股份,将挂牌公司业务转向互联网金融。
这几家企业所借壳的公司均声明该项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不属于借壳上市,从而规避监管部门对收购事宜的严格审批。
港股也是方向之一,金融工厂、翼龙贷等便先后借其控股母公司在港股上市之名,实现了在香港联交所的“曲线上市”。财加则由太平洋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收购,借壳在港股上市。
2016年可能上市的P2P平台还有:陆金所、红岭创投、融360、点融网、91金融、信而富等。
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近日表示:陆金所目前估值180亿美元,计划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在香港上市,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将新发行5%股份,募集资金约9~10亿美元,可能于2016年年初完成。
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拥有超过1000万名注册用户,业务模式与美国Lending Club、Prosper相似,2014年总交易额增长7倍,达到433亿美元,2015年8月,陆金所出资20亿美元从中国平安手中收购了消费者信贷公司平安普惠,将信贷业务扩展至线下。
传闻信而富正计划最早于2016年上半年在美国启动IPO,至多融资2亿美元。信而富2001年成立,在国内消费信贷风险管理领域耕耘多年,并于2010年推出互联网金融业务,由包括世界互联网金融鼻祖ZOPA董事长、美国运通信用卡部前总裁Phillip Riese、美国首家互联网金融平台Prosper董事、美国Capital One共同创始人等股东发起设立。
2015年7月,信而富宣布完成3500万美元C轮融资。该轮融资由Broadline Capital领投,瑞银投资银行协助其他投资机构也参与投资。
另一个上市风声较大的是红岭创投,据称即将借壳三元达上市。红岭创投于2009年3月上线,是国内较早的一批P2P平台,一直坚持大单模式,每个项目动辄千万甚至上亿元,曾出现数次逾期。
红岭创投创始人周世平曾说:红岭创投逾期可能集中在2017年爆发。可以推测红岭创投希望通过股市来为平台输血,提高平台的抗逾期、抗坏账能力。
“什么时候上市、到哪儿上市,还得要看资本市场、国家政策的情况。希望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继续推动,比如《证券法》的修改,包括互联网公司能够在中国上市、中国怎么做战略新兴板。当我们准备好上市,希望整个资本市场和政策能支持我们。”融360CEO叶大清如是说。
目前注册制尚未推行,融360会“多条腿走路”,美国、中国香港也在他们考虑IPO的范围之内。
在91金融联合创始人吴文雄看来,对于那些获得风投投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由于H股估值较低,风投的长期投入、时间成本与回报不符合盈利预期,所以赴港上市不一定会成为潮流。未来91金融很有可能在A股上市,或者在新三板挂牌,之后再转板。
即将到来的P2P上市潮,与此前几波互联网上市潮无异:
第1波上市潮,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创造了“入口”概念;
第2波上市潮以游戏、在线旅游等日常生活服务相关的互联网公司为主;
第3波上市潮以社交、电商、工具类入口为主;
在第4波里,我们看到了寡头的诞生、并购的频繁出现,中国市场涌现出十亿美元、百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金融也许踏上了第5波浪潮。
如果上市的那一瞬间是振奋与激动,如今我们复盘,发现热闹之后也许是一地鸡毛。这几波上市潮里,已经出现不少“明日黄花”,不少公司估值不高,徘徊在资本市场边缘。
大潮到来之前,我们需要看到2个问题:
一是资本市场真的看好吗?
宜信集中体系内最为优质的力量将宜人贷送上市,招股书中提到:宜人贷的很大一部分客户都是由宜信推荐过去的,占宜人贷贷款比重的六成以上。这意味着宜信把自己体系内比较优质的线上资产和资源都导给了宜人贷。
这样为了上市而上市,导致其公开招股书后,有P2P同行抱怨:“如此低的估值,让以后在美国上市的同行会比较吃亏。”
资本市场并不傻,宜人贷以10美元股价开盘后,随即暴跌超过10%,最低跌至8.35美元,收盘价为9.1美元,跌幅达9%,按收盘价计算市值为5.32亿美元。这说明市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存在很多疑惑和不认可。
美国资本市场向来喜欢互联网商业应用公司,而不是金融公司,同时资本市场厌恶风险资产,比如Lending Club这一类以服务费为主要收入的P2P公司,比赚取息差的 ondeck,更被资本市场青睐。所以国内纯平台的P2P将更有机会上市。
二是政策风险。
宜信成立以来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其创立的“债权转让”模式一度被很多线下 P2P效仿,同时也被舆论质疑其存在“资金池”、“不透明”。宜人贷试水P2T模式,以P2P挂钩信托产品受益权转让,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监管风险。
P2P公司率先上市就像一场“成人礼”,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把握行业洗牌的时机,带来巨大的品牌和背书效应,无论如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依然是风控,需要社会征信系统、大数据、监管政策的完善与支持。
新能源汽车
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20%
钛媒体资深记者 胡勇 | 预测
石油价格的下跌趋势似乎仍然未看到结束的迹象,沙特阿拉伯毅然坚持不减产的策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使得原油价格都将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毫无疑问,这将会对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造成极大的压力。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数据,美国市场上销售的以汽油、柴油等为驱动的车型的 MPGe 一般集中在在25~50之间,按照现在的汽油价格来计算的话,普通汽车每100英里油耗花费大约为4美元到8美元,特斯拉汽车每100英里的花费最高不超过5美元。
但是,数据显示,在美国市场上2012年到2015年销售的豪华轿车中,BMW、英菲尼迪、梅赛德斯等品牌汽车大多集中在5万~6万美元之间,而特斯拉汽车的最低售价为6.99万美元。这意味着,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之前相较汽油驱动汽车存在的巨大经济优势实际上正慢慢消弭。假设每辆车每年的的行驶里程为1.5万英里,并且油价和电费维持当前水平不变的话,特斯拉用户至少要在3年后才能在投入和回报上获得较之普通汽车用户实现平衡。
但是,讽刺的是,豪华汽车的用户实际上是对价格最不敏感的群体,而预计在2018年面世的 Tesla 3汽车的售价的起步售价为3万美元,Musk希望以此来抢占大众市场,但是连特斯拉自己都认为新车只有到2020年才能在产能上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的5年内,特斯拉手上唯一能拿出的产品是一辆售价昂贵、经济效应不明显、充电桩建设还未完善的豪华汽车,Musk或许现在最应该祈祷的是沙特阿拉伯恢复以往的原油产量从而推高原油价格,否则,特斯拉在未来的境况或许只会越来越尴尬。
在2015年8月份的时候,特斯拉将之前预期5.5万辆的年销量下调到5万~5.5万,但是到了2015年11月份,该目标已经下调至5万~5.2万辆。
2015年推出的 Model X 实际上也并未真正推动特斯拉的销量,即使之前每年在第四季度的消费旺季都出现20%以上的环比增长,它在2015年也不可能实现目标。对Musk而言,最惨烈最严峻的问题在于,经过最初的风光和喧嚣之后,特斯拉如今在中国市场陷入了泥沼,过高的价格、迟迟未能成型的充电桩体系以及前途未卜的能源政策正让特斯拉在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豪华玩具。
可以想见的是,在今后中国经济逐步从超常高速增速中过渡至平稳增长的大背景下,在中国这块市场上,特斯拉很可能只会遭遇更大的困难和挑战——这次,特斯拉并非败于它那些拙劣的模仿者和对手,而是输给了时势。
移动互联网新闻
新闻客户端被资讯类应用超越
钛媒体资深记者 张远 | 预测
计生法修正案取消晚婚假期你是在哪里看到的?雾霾中广场舞大妈翩翩起舞的“寂静岭”照片是如何进入你视线的?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哪怕半个月不关注“新闻”,也不会错过关系国计民生的时政新闻、点燃所有人神经的社会热点。微信朋友圈的“口口相传”已经帮我们过滤出了“社会公约数”眼中的头条新闻,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新闻门户、新闻客户端去浏览刚毕业不久的小编为我们筛选出来的新闻呢?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资讯类客户端的异军突起就不难理解了。“个性化阅读推荐平台”是今日头条成功的自我定位。它主打的不再是重要新闻的第一时间更新、推送,而是高尔夫、钓鱼、亲子这样的长尾内容推荐。
正因其“投读者之所好”、“越用越精准”,它的用户使用时长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新闻客户端。Trustdata《2015年1月至10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发展分析报告》显示今日头条用户平均每日打开时长超过40分钟,高于其他新闻客户端约60%。
2015年,感受到兵临城下的新闻客户端开始求改弦更张,拥抱潮流。凤凰网以上亿资金投资聚合新闻App一点资讯,即代表一种求变思路。而腾讯在占据新闻客户端头把交椅的腾讯新闻之外,开始大力扶持由马化腾钦点改名的天天快报(它的slogan是:你的兴趣阅读首选),代表了一种自我革命的决心。
在新闻资讯领域,2016年最大的看点就是天天快报能否复制腾讯新闻的成功,帮助腾讯抵御今日头条的攻势。Trustdata的报告显示:今日头条DAU已达腾讯新闻的六成半,平均每日使用时长是后者的两倍。
2015年是今日头条完成“内容闭环”的关键一年。前两年引发传媒业众怒的“版权风波”让它加快了“去新闻化”的步伐,也让它不遗余力地重金拉拢自媒体入驻头条号平台,如今头条号的内容已经占到今日头条内容分发的半数以上。今日头条的野心也逐渐显露无遗:成为移动端最大的内容生产、分发平台,这可比死守“新闻”的一亩三分地想象空间大多了。
腾讯显然不能对流量生命线被侵蚀坐视不理,而且它手中还有一张没有打出的王牌——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拼尽解数聚拢起来的自媒体也只有微信公众号的一个零头。然而,只能通过社交关系链分发的微信公众号俨然如一条腿的动物,行之不远,而且社交传播的涟漪效应使得要想被更多的人听到,要想抵达所有的目标人群,只能人人都挤破头去过“10万+”的爆款独木桥。天天快报借鉴了今日头条的算法推荐机制,让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有了二次分发,可以精准地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目标读者,而不必翻越社交链条的千山万水。
不仅如此,通过精准推荐、相关推荐、热点运营,天天快报有可能重新激活那些被订阅的数十个公众号每日轰炸以至于信息疲劳的用户,挽救打开率日渐下降,红利窗口已过的微信公众号体系。
就在推出后两个月后,凭借着腾讯在微信、QQ等“插根扁担都能开花”的渠道的推广引流,天天快报跻身App Store新闻类免费榜第三名并一直维持至今。
当天天快报、今日头条都在完善内容的“生产—分发—反馈—变现”的闭环,新闻客户端对于新媒体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更何况它们在上面的优先级还低于传统的新闻机构。
现在,只有一种方式可以定义新闻,那就是社交网络上人人都在谈论。当朋友圈的人都在转发《致贱人》、《致low逼》时,咪蒙对于“你弱你有理”的鞭笞就上升为了一条“新闻”。而除了这种人人都在谈论的新闻,每一个人都追求专属自己的“数字日报”。
2015年新出的三款个性化资讯产品为我们展现了个性化资讯定制的更多可能性。与微信公众平台、今日头条这样要求威逼利诱内容方入驻“围墙花园”的强势渠道相比,新兴的资讯平台走的是为内容类App引流的聚合再分发的路线。当用户已经懒得一一打开每日叩门的微信公号时,说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分发机制正在失效,天天快报就担负起了引流疏导的作用。同样的,当用户一时兴起下载了一个个内容类App却再也不会一一“临幸”时,说明App中单独封装、自居一隅的内容分发机制出了问题。而这几款应用就希望在应用商店之外做二次分发。
即刻在兴趣订阅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颗粒”,hack进App的封装包内部,你可订阅App内某一项内容的更新(比如,你不用在年终一再打开网易新闻,查看年终策划何时出炉,只需要在即刻上订阅“网易又出年终策划了”)。只有达到了某个触发条件你才会收到推送,你可以像追美剧一样追踪即将发生的事件,比如“Google重返中国进展”、“出了新的智能代步工具提醒”、“王思聪又投资了什么公司”等。你不是被动地等待推送,而是在主动将自己的兴趣点撒网出去,满怀期待地等待收获满满。
读读日报则让专业的“人肉过滤器”而不只是朋友圈的熟人来为你过滤新闻,让你跟着“信息头人”站在各个领域的资讯前沿。如果说朋友圈熟人帮你过滤出的是大众化新闻,那么各个领域的“剪报人”(或曰文摘主编)帮你过滤的是各领域的“新闻”,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昔日的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
豌豆荚一览则是一款打破内容类App围墙的资讯聚合器。那些倔强生长于微信、今日头条等平台之外,渐渐被人冷落的应用可以在此集中起来,既不丧失独立性又能获得更多的曝光。
看,人们的内容消费早已不再只是新闻了。新闻客户端也不再是创新的焦点,被资讯类应用超越只不过是时间问题。(本文为节选,全文见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也先预言看看1,智能硬件潮可能要来临,但是会出现在后半年,2.互联网二次元站主流这个肯定,原因是85.90后市场将占主力。3.电影市场将屈居于理性,理由是国内的市场受到国际市场的否定和,让国内的市场的更有可能居于理性。5.VR技术将进场,但是AR将成主流,原因是谷歌眼镜14.15年两年后技术和应用的都将成熟。6.新能源汽车份额将加大,原因是国内对新能源份额的刺激影响,但是多为低端5-10万元将成为主流。
给这个预测跟一票:特斯拉股价下跌超过20%
说的对
依然在路上,2016年,势必会很好玩的vr.
我认为:预言,对好的方面,可以起到鼓舞作用;对坏的方面,同样也能起到警示作用。大胆预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