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从「西部创业」系列深度报道到地方媒体转型,钛媒体一直保持对西部的观察。作为报纸广告收入处于全国都市报首位的中国西部第一大纸媒成都商报,也在近日召开了重磅战略发布会,宣布旗下两款移动端产品——“成都商报客户端”、“四川名医”两大新媒体产品相继与投资方签约,分别获得两千万级资本注入。
在以“立足纸媒、超越纸媒、移动优先”为主题的2016年发展战略发布会上,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发表了“进,无纸境”的主题演讲,来看这位总编辑的转型逻辑:
过去的一年,传统媒体继续在“寒冬”声中跋涉。中国报业第一股的成都商报,亦经历了“最痛苦的时期”。
“但这也是有着无限可能的时代。”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在接受钛媒体专访时说。成都商报的两大新媒体产品已与投资方签约、分获两千万级的资本注入,“未来有更多的梦想和荣耀。”
谈纸媒:“纸媒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钛媒体:过去的一年,国内多家都市报和杂志传出停刊的消息,也有纸媒宣布,放弃多年的传统纸质出版,专注做新媒体项目。您在发布新媒体发展战略时,为何还要强调“立足纸媒”?
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以下称“陈海泉”):我觉得都市报现在面临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看见发行量下降、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人才流失,就完全乱了方寸,一味盲目地追随所谓的新媒体,上马了一系列不着调的新媒体项目,到时不仅血本无归,还会输掉未来。另一种,依然抱残守缺,还在幻想传统媒体有朝一日能够起死回生、再现辉煌。成都商报一贯比较理性,既不盲动,也不保守,就是我原来说过的一句话,比最冲动的慢半拍,比最保守的快一拍。
钛媒体:“纸媒寒冬”似乎还在加剧,去年11月徽投资本董事长蔡伟的一篇演讲引发业内争议,他甚至认为“报业的价值链已崩溃”。
陈海泉:我觉得纸媒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了。我阐述过一个理念,纸媒现在很大程度上背了经济下行的黑锅。以前商家的广告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发布,传统媒体既是他们最大的发布平台,也是获利的一个来源——通过广告的发布转化客户。以房地产为例,成都商报以前光房产广告都能达到5亿元左右,这和当时的成都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是匹配的。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前几年成都房地产市场的高度繁荣,成都商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房子没以前好卖了,看上去好像广告效果不好了,就认为纸媒全面不行了。
事实证明,纸媒的发动能力依然很好。一是受众,纸媒现在的主要受众是50、60、70后,这些人依然是社会财富、话语权的主要拥有者。
第二,纸媒对受众的发动能力依然强大。比如我们这次在成渝高铁上的路演,只能容纳600人,短短几天就有4000多人报名,来自纸媒热线报名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谈内容:“撤销深度报道部是杀鸡取卵”
钛媒体:去年,几家主流的都市报先后传出撤销深度报道部的消息,业内一片唏嘘。不久前,中国青年报又恢复了深度报道部。深度报道作为传统媒体曾经荣光的代表,也在行业的动荡中飘摇不定。
深度报道不仅是传媒行业内容生产的代表,也是媒体对于人才吸纳能力的一个代表。对目前的状况您怎么看?
陈海泉:报纸撤销深度报道部是一种短视行为,是杀鸡取卵。因为互联网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充满噪音的信息海洋,人们被信息狂轰滥炸,最终却要返璞归真。从微博到朋友圈,碎片化的信息会把人带向一个浮躁、浅薄甚至群体无意识、低智能的状态。深度报道能提供更有营养和价值的东西,这本来是纸媒的最后一点优势。
反过来,即便在移动端,有价值的深度好文依然是重要的武器,在大量10万+的帖子里依然占有很高的比例。其实我们在2013年就提出,成都商报要办一张网络时代有阅读价值的报纸。
报纸的核心功能从传递信息到传递价值转变,这个总纲坚决不变。在内容生产上,我们原来提出深度报道、调查新闻、专栏文章、数据新闻,今年加了一个“行业报道”。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创投界和企业界空前活跃,行业报道就成了非常重要的新闻品类。
谈转型:“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是移动优先”
钛媒体:这次发布会主题定为“进,无纸境”,看来要彻底拥抱移动端了。那么,传统媒体转型已不是新鲜话题,但方向似乎仍不清晰?
陈海泉:虽然传统媒体还有这么多的优势,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纸媒长期走衰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新读者很难增加,不采取措施原有资源流失得也很快。全世界的报业集团都在转型,转型的最佳窗口期还有一到两年。下一步,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就是移动优先。
钛媒体:推行“移动优先”恐怕并不容易?
陈海泉:最难的就是纸媒多年来形成的生产习惯和传统思维定势。比如开编前会,讨论仍然集中在版面,新媒体人员成了特邀嘉宾而不是主角。今后,我们一定要扭转这个现象,所有内容生产都要向移动平台倾斜,未来两年内新媒体人员的占比可能达到三分之二;原则上不再投资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产品,所有专注于媒体转型;要从新梳理组织架构,匹配与移动互联网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坚持移动优先的战略原则。
谈优势:“传统媒体人的价值也被低估了”
钛媒体:资深媒体人的离开也是去年媒体寒冬的一大现象,从央视到地方媒体,离开媒体平台重新创业的消息不断。新媒体平台和产品竞争激烈,成都商报发展新媒体有何优势?
陈海泉:第一,我们有区域优势。全国性的互联网平台,跑马圈地现在已经圈完,后进入的门槛、成本太高。同时,BAT、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都在向区域下沉,纷纷开分公司,他们有强大的平台、庞大的用户等,但缺乏深度整合区域资源的能力和落地的运营团队,而这恰好是我们的长项。
另外,从自身来说,我们的优势也在于深耕了这座城市20多年,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一根毛细血管,我们能够把很多的想法在区域内有效地落地。我们的影响力和客户资源也主要集中在区域。
第二,我们有团队优势。和全国很多都市报不一样,成都商报是从内部报刊起家的,生于市场、长于市场,这是成都商报20多年发展中能够迈过每一个坎的重要因素。而且我觉得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团队、传统媒体人的价值也被低估了。放眼看去,很多优秀的自媒体都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人创办的。
第三,我们有变现的优势。很多新媒体长期找不到盈利模式,没有变现的能力。由于我们深耕区域20多年,太能知道客户的需求,知道怎么把客户的需求和我们的用户进行对接,实现变现。举个例子,我们的新媒体项目“成都儿童团”,创办不到一个月,前天第一笔10万元的单子就来了。
第四,我们有资本市场运作的经验。成都商报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资本的扩张,从到全国各地办都市报,到后来的中国报业第一股,再到后来的搞全媒体集群。每一步的发展,我们都意识到资本的力量。
谈未来:“任何一个新平台做大了,都是不得了的事”
钛媒体:去年,全国涌现了很多新闻客户端,大江南北各有千秋、褒贬不一。就在今天,又有两家纸媒发布了新的客户端。有评论认为,新闻客户端同质化严重、市场已经有泡沫了,您怎么看?
陈海泉:成都商报客户端和其他都市报走的路不一样。大量的都市报还在犯PC时代犯过的错,简单地把报纸内容移植到客户端,永远没有变现的可能。成都商报客户端不是纯粹的新闻客户端,而是以活动为抓手的兴趣社区,打造成都地区最大的线上活动平台。迭代后,成都商报客户端会升级成一个开放式的活动平台,商家和个人都可以在上面发布活动信息。
钛媒体:去年传统媒体人才流失加速,比如央视主持人张泉灵等(媒体人)先后创业或者进入创投领域,您怎么看这一趋势?
陈海泉:去年我们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都商报这艘母舰拆分成一个又一个创业小舢板,出现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在报社内部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热潮。我们推出了新媒体项目涨粉和收益方面的激励政策。
钛媒体:也有媒体观察人士曾说“传统媒体内部创业不靠谱,听听就算了”(比如钛媒体作者的评论文章《传统媒体内部创业,不靠谱的地方,多了去了》),因为最根本的困局是传统媒体无法解决其体制机制问题。
陈海泉:新媒体产品只有对接资本市场,才能实现体制机制的突破,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在坚持正确的政治属性、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资本是否买单是检验新媒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如果没有资本买单,看上去再美的新媒体项目也必须关掉。在体制机制上,我们将根据新媒体的生产流程全面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匹配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钛媒体:您眼中的成都商报及其新媒体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陈海泉:2010年我们开始了新媒体的探索,2015年进行了新媒体实战,2016年起新媒体将逐步变现、成为新的收入来源。成都商报未来的舞台,有更多的梦想和荣耀:任何一个新创业平台做大了,都是不得了的事。(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我只能说,祝你们好运
这是不错的转型方法,稳重中带着激进。
稀奇事啊
纸媒不会被电子阅读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