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技术在发展,但纸质书却不会再进步了,它必将走向消亡

纸质书必将走向消亡,但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消亡时间,将由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与电子书发展的速度所共同决定。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竞拍话题【纸质书消亡的预言失效了吗?】的竞拍,如果持有不同见解,钛妹欢迎你来参与竞拍,观点PK,不服来战!)

我非常喜欢收集书本,连小学课本都留着。当然这种爱好的后果是:书房已经快要爆炸。送一部分,捐一部分,仍然还有很多无处安放,只好拿去旧书回收站。打听完价格,平复好惊爆眼球的心情,把这些精神食粮“卖”了出去:0.35元/斤,100来本书,30余斤,四舍五入,换来12块整。

我记得八、九年前的旧书回收站,还依照书本类型、新旧程度来进行收购。珍藏版的书籍,可以在原价基础上打折收购。最不值钱的是教科书,那也是1.00元/斤。所谓市场,带来的证据力道最强。

互联网环境下,“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书籍出版商、经销商的盈利模式。撇开那些兴致勃勃的预言和忧心忡忡的感慨,我不否认纸质书尚有不可取代的价值,但纵观能够列举的所有价值,都建立在电子书还“不能”的基础上。可是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电子书归根结底是技术的载体,技术时刻都在发展,纸质书却不会再进步了。

目前纸质书尚未消亡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也正是这两个方面决定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当这两者均完成质变的时刻,纸质书将面临生存空间的最小值。

其一,是人们的阅读习惯。所谓书香宜人、实物触摸所带来的安定感觉、或者一茶一书一世界的阅读氛围,都是习惯使然。具备这些习惯的人,通常也是为纸书辩护或者对纸书未来感到忧虑的人——这些习惯,皆缘于我们恰好都成长于纸书时代。纸书,承载着我们获取知识、塑造人生观念的记忆。无论是人体机能对这种方式的适应,还是内心情感对这段记忆的珍视,都让喜爱阅读的人希望能够留住纸书。

但从整个人类发展来看,习惯终究会被环境的力量改变:四、五岁的小孩对iPad的学习速度与熟悉程度,通常会超过四五十岁的大人。他们是成长于电子时代的一代,将习惯于向网络问询,习惯于在随身设备里装上网络小说以在拥挤的地铁里打发时间,更习惯于在移动客户端随时接受APP的文章推送。当这一代人成为社会主流的时候,纸书的情怀,究竟还能不能称之为情怀,是有待时间来证实的。

从阅读习惯再深入研究去,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民阅读习惯的差距是惊人的,阅读环境的差距也是惊人的。这不仅仅体现在人均阅读量的不同,更体现在书本内容质量、文化底蕴、出版业生态环境的不同。在书本内容质量把控到位和出版业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纸质书抵御电子书冲击的能力自然会强一点。

这里,要离题吐槽下,有时不是不愿买纸质书,而是随着出书的门槛越来越低,一些书籍的质量实在难以入目、不堪卒读,即便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但更多是不断重复和炒冷饭。在这种风险面前,人们会更愿意选择相对廉价的电子书。

另外,仅仅就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来说,不同地区的阅读习惯与能够支持阅读习惯的环境之间,差距同样巨大。当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普及电子阅读时,或许经济落后地区刚好足够负担日益廉价的纸质书(阅读量较少的情况)。

从这个层面来讲,我更倾向于纸书的消亡将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

其二,是电子书的发展不够完善。电子书这几年发展得并不如人们预想那么顺畅,一方面是电子书阅读器缺乏竞争,技术革新并不吸引人;另一方面,是具有连带关系的产业链和出版环境没有跟上节奏。在这个问题上,我将其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来讨论:

(1)电子书阅读器。人们常常会首先联想到kindle,作为一只血统正宗、功能纯粹的电子书阅读器,且背靠着亚马逊强大的图书资源,kindle近几年的表现是让人失望的。单单是翻页闪屏和繁琐的推送流程,已经足够让人感到绝望。

反观iPad和手机端的阅读器,尤其iPad,退可装kindle,进可用iBooks,各类格式无压力,外带玲琅满目的阅读软件及杂志app,连CAJ云阅读、超星图书馆等学术需求都随时满足,总之,只要你要,只要我有——然而,正是由于这么完善稳固的依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书阅读器的技术革新——Apple不需要去开发一只纯粹的阅读器来分割市场,而其他的阅读器产品,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iPad的优势。

因此,购买kindle并不能成为多数人的刚需,它能做到的,iPad和手机都能。刻薄地说,价格低廉是它唯一的竞争力(Voyage把这个优势也糊掉了)。至于广为流传的爱护眼睛和杜绝干扰等功能,作为每天和屏幕与网络打交道的现代人,这个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是否用kindle阅读。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阅读器的技术革新会停止。没有任何技术会停止进步,区别只在于是否迅速。毕竟iPad刚发行时,也被视作“鸡肋”。个人认为kindle目前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强化屏幕,简化下载步骤,优化学术与专业书籍的阅读体验,更快捷地做笔记和导出笔记功能。从强化屏幕这一点来看,最新版的Kindle Voyage似乎表现得不错。总之,电子书阅读器应该从工业设计,人因工程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阅读习惯,或者更强势一点,彻底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

(2)电子书生态环境。这一点,只说国内出版业的状况,目前图书出版行业的利润,仍然是以纸质书为主。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电子书价格低、市场混乱、盗版猖獗,甚至有的出版社和作家因为无利可图,根本不屑于授权电子书,也不想多花精力去运作这些资源。

毕竟,在衡量纸质书的时候,有容易量化的印刷量和销售量,清晰明了地反映出成本与利润,无论作家或者出版商,都能更好地获利并进行收入分配。但关于电子书的下载量,作家与电商平台的信息其实是不对称的,由此,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透明和市场混乱。

另外,其便于二次甚至多次传递的特性又是难以控制的,互联网时代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共享”,认为“共享”的精神恰好体现在免费。事实上这是一个谬论,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利润,便没有存在的理由,也不可能会有大量良好的作品输出。有人说是国家法律问题,有人说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人说是消费者土壤问题,有人甚至说是国民劣根性问题。在这里,很遗憾我只能描述所看到的情形而无法给出解决的方案。

这是否就意味着电子书生态环境没有曙光了?我不这样悲观。

因为盗版猖獗不仅仅针对电子书本身,它存在于纸书时代,并且依托电子书的产生,减少了做盗版的成本和风险,毫无疑问这也会更大程度地吞蚀纸书的整体利润,极有可能会倒逼整个出版行业进行环境整治。而一旦环境得到整治,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电子书的价格便可以根据内容定价,由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而不是一昧地为了低价而低价。

随着法律机制的健全和国民素质的提升,这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这一点,可以从音乐版权的现状得到一些良性信息:现在的音乐仍然是免费为主,但某些歌曲只能在某一特定的APP上试听,通常高音质需要付费或成为会员,较以前大有进步。

当然,也不排除另外一种极端情况,即人们已经彻底习惯于电子书阅读并拒绝为此付费,但作家和创作者仍然需要收入来生活,书籍与阅读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工具和人类知识文明的载体也不能因此荒废,那么,商业出版社也许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图书馆性质的公共数据库——书籍的出版,变成了路灯、公园一类的纯公共事业。

综上,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说,纸质书必将走向消亡,但它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消亡时间,将由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与电子书发展的速度所共同决定: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们会更加习惯于电子书阅读,电子书也会朝着更便捷、更人性化的趋势发展,当两者完美交汇,将最大程度地挤压纸书的生存空间。

纸书的经历会像任何一种历史上存在过的书籍载体,被边缘化—被怀念—被珍藏,最后变成历史文物存在于人类浩瀚的发展历史中。(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SummerWong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再怎么鼓吹,我和身边的人都会买纸质书,只因双手捧书带来的愉悦平静和厚重感是电子书无法给予的。我们都有kindle和ipad,但喜欢和想要珍藏的书始终是纸质的,只有所谓的畅销书和鸡汤文快餐文才会在kindle看。继续鼓吹纸质书必然消亡吧,这样的话,在我百年之后,我的书可以成为稀缺物品,卖个高价或者出现在博物馆陈列馆。

    回复 2016.02.02 · via pc
  • 纸质书永不消亡!

    回复 2016.02.02 · via iphone
  • 纸张作为信消载体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可不会一下子就消失的,在新载体没有发展成熟的这段时间,它还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回复 2016.02.01 · via iphone
  • kindle的导入书和导出笔记还是比较容易的,关键看你怎么用???

    回复 2016.02.03 · via ipad_hd
  • 看了几篇,这篇的逻辑最清晰。但是关于消亡这件事,所谓漫长是个什么概念,时间拉太长就有点逃避问题了。

    回复 2016.02.01 · via pc
  • 额,你不知道孔夫子旧书网、闲鱼嘛?

    回复 2016.02.01 · via ipad_hd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1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