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竞拍话题【纸质书消亡的预言失效了吗?】的竞拍,如果持有不同见解,钛妹欢迎你来参与竞拍,观点PK,不服来战!)
2013年8月,我入手一部Kindle,这个在当时略有格调的电子阅读设备,是忽悠父亲作为大学毕业礼物送给我的。两年多过去,Kindle已被我遗弃在书房的某个角落,偶尔被我拿起——只是在打扫卫生时看看保护套上有多少灰;但是我并没有停止读书,因为纸质书感觉更爽。
先说说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战争”,从用户体验角度。
电子书的载体有很多:电脑、电子阅读设备、手机、平板,如果把音质版本的也算上,可以算上MP3播放器类的声音播放设备。每种设备都拥有纸质书无法拥有的优势,但它们依然无法超越纸质书。
为了方便阐述,就把电子书分为纯文字类和纯音质类。如果更加细分,纯文字类设备包括kindle类专业电子阅读设备和电脑、手机、平板等非专业类电子综合设备。
人为什么要读书?有可能是消磨时间,抑或是学习;当然,也有可能是条件限制,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形式可选。不管是阅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阅读的目的得想清楚。
纯音质版电子书超出文字阅读范畴,严重点说,听电子书压根就不能算读书。所以说,这种电子书出门左转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电脑、手机、平板等非专业类电子综合设备,是读书体验最差的,我只说最差的一点:它们无法让你保持专注。如果设备能够连接互联网,QQ、微信、陌陌等社交软件将是最大的干扰源;不对,应该是手机上每个APP都有可能成为干扰源,毕竟大多数人在安装APP时都会同意其主动推送通知。
在三类设备中,使用手机阅读电子书的人群比例大一些,因为更便捷、更随时随地。抛开干扰因素,手机阅读电子书以趣味性为主,体裁上小说居多;但从阅读的目的性来说,手机阅读显然是为了消磨时间。电脑和平板,便捷性略差,干扰源不比手机少。
Kindle类电子阅读设备,自诞生起就是要挑战纸质书的地位。它有海量储存,一台设备可以“装”进很多电子书;它有手机的便捷性,体积不大,能够随时随地,比纸质书还方便;它没有像手机那样的干扰,可以让阅读者更专注;它的视觉体验不比纸质书差。
然而,Kindle依然无法撼动纸质书的至高无上,它败在两点:读者与作者的深层互动体验和它的“出身”。
读者与作者的深层互动体验,这个猛一看格调有点高,其实指的是读书过程中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当人在读书进入深阅读的时候,思维层面就开始处理文字背后的信息,“读书就是与作者对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等俗语说的就是这种体验。而这种体验就是读书让人沉醉的地方,谁为人类创造了这种体验?正是纸质书。从技术层面讲,是造纸术、印刷术等古老技术为读书做的贡献。
我有位朋友,读书时必须要备上笔和本,如果没有本子,笔是必备的,他读书时喜欢在本子上、或者书上留白处写写画画。我请教过他这个习惯,他的回答很干脆:读到共鸣点,想写出来加深记忆;读到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并写出疑问,在脑海中留下烙印空余时间思考。
电子书的便捷性在设备本身,但互动的便捷性比不上纸质书,尤其是像这位朋友的自我互动;电脑、手机、平板能上网,似乎可以与网友互动,但与外界互动的同时,加剧思维的碎片化,摧毁了自我思考的系统性。
Kindle的“出身”不好在于,它是电子设备。和纸张对抗,电子设备输在既有观念。人们有千万种理由相信电子设备的未来要好于纸张,只可惜现阶段又不得不承认纸张的体验更好。在读书这件事上,纸质书暂时没有消亡的迹象。
纸质书存在的土壤也很肥沃:上学的课本、学生写作业、教辅材料。我们在教育阶段还在享受造纸术、印刷术这种古老技术创造的载体,既然纸质书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有怎样的理由能说服自己离开校园后就能马上扔掉纸质书、拥抱电子书?纸质书带来的阅读体验就是文字阅读,电子书却在文字阅读上尝试新突破。
那么问题来了,摧毁纸质书的“二向箔”会是什么呢?答案是技术,这种技术并不是在纸张、电子设备上小修小补,而是直接创造出新的阅读体验。一旦这种体验成为引爆点,并逐渐覆盖到学习、工作等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文字阅读的习惯将被冲击,纸质书成为历史也将进入倒计时。
听起来有点空洞,或许这种技术会带来这样的阅读场景:在未来,当你开始阅读时,你会拿起一台虚拟现实设备,有人工智能引到你进入到私人定制的阅读空间,这个阅读空间方便你查阅读书记录,也方便你随时记录思维过程;它的阅读体验丰富多彩,又能让你不被打扰、保持专注。
原谅我的想像力不够丰富,这个阅读场景似乎没特别之处。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当新技术创造出的新体验足够吸引人的时候,恰好这种体验在读书这件事更加迷人,以至于文字阅读的习惯被“忘记”,那么纸质书消亡的预言就会开始应验。(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如果“书”是以“人”的形式存在呢?你可以询问“他”,跟“他”交流,甚至“他”会说出自己的“精华”。
罗辑思维里面有一期讲到了,虽然现在已经没有骑马出行的习惯了,但是现在打马掌的工匠比中世纪的人都多。 同样,现在自行车已经不是出行的主力了,但是自行车厂家一样活得好好的。MP3厂家会死,但是CD厂家会活。因为前面的功能被集成了,后面的作为一种爱好、习惯、品味等等被保存。 书就是后面那一种。哪怕买了不会看,至少可以装饰或者是装逼,这是一种文化传承。别说电子书,就算是新出了黑科技一样也是取消不了。 骑自行车带女朋友兜风带给人的感觉和一人带一个VR兜风的感觉一样吗?哪怕没人看了,作为家里的、办公室的装饰品也会活下来。
我依然觉得深度阅读还是需要纸书
难道你不可以边看kindle边在一旁准备纸笔么?这样的文章写了和没写一样
写这类文章的太多了,没什么意思!
感觉想取代纸质书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要走啊…这辈子是甭想看到了…
😒好难…实在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