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商行业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个行业消费者会越来越多从追求便宜低价到追求便利、服务、品质。
黄若,中国连锁零售及电子商务骨灰级领军人物,江湖人称“黄药师”,跨界老兵。原当当网首席运营官,天猫创始总经理。有近30年的商业、零售业从业经验,曾长期任职多家全球500强企业高管、历任易初莲花、万客隆、天津家世界等知名零售企业总经理、执行副总裁等职。后加入淘宝网,任运营中心副总裁并负责淘宝商城的组建,带领团队开创了网上零售B2C平台这一全新电商模式。
黄若的《我看电商》上市至今,长居畅销榜前列,被众多电商同仁、零售人、投资界人士推荐为行业必读书。继《我看电商》之后,黄若再度奉上新作《再看电商》,着重分析近期电商发展的新模式、热点动态、经营定位,充满独到的观察和见解,引人思考借鉴:包括移动电商、垂直电商、唯品会、跨境电商、O2O、电商物流、京东阿里上市……
以下是黄若在《再看电商》读书会中的演讲记录:
有人问今天站在2014年8月这个时间点上,你怎么去看电商。我在这里和大家做几点分享。
第一,我们现在看到的早期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既得利益者了。不管是阿里也好,京东也好。他们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就是说,这是一片火海,99%的人都会死掉,请你不要进来。这个其实就非常典型,十年前、八年前,他们是革命者,他们是农民起义军。但是他们今天坐了江山了,他们保住了土地以后,成为地主了。他们就很害怕后面的人再来革他们的命。这种趋势其实对众多的创业者来讲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他们这种声音冒出来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他们已经固步自封,他们已经不再进步了。BAT里面某个人说过一句话我是很赞同的,任何一家负增长企业离破产只有18天。当你从一个革命者的姿态,变成一个现有资产捍卫者的姿态,我不说你离死不远,这有点过分,但至少你已经在走向创新的最里面了。那么这种情况,对于今天很多想创业的人或者是想从头开始的人,我更多看到的是机会。不管怎么说,现在电商占据整个社会的零售总值不过8%,8%其实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你用十年的时间做了8%,那凭什么,后一拨的人不会用五年再创造另外一个8%出来,这是我的第一个分享。
第二个分享就是,下一轮的创业者我最忌讳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他们用上一轮创业者的路数去做今后五年、十年的电商创业。因为,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这条路之前那个时候他们是一种开疆辟地,所以那个时候他们靠烧钱,他们靠不断地融资,去教育市场去获得顾客,因为那个时候的顾客好比钓一条公海里的鱼。那么现在获得顾客你是在别人的池塘里捞鱼,在捞京东的鱼、淘宝的鱼、亚马逊的鱼。这个时候你要是再重复过去五年、十年这种靠不断的烧钱,靠不断的这种硬广推广,我觉得这个路数一定是不对的。我想说的第二个分享就是下一步的发展,可能我们会更多地寄希望于有没有新的玩法,有没有一个新的路径,以及新的一些载体。比如说像SNS、像大数据这些东西给我们下一轮电商创业者,提供了些什么新的机会,这些机会可能是八年前、十年第一批前电商创业公司所没有的。
第三个分享,其实最早也是在跟许维的碰撞中得到的启发,我今天借用他的这个概念。我其实非常看好一点,就是下一个电商的热点可能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比如中学上物理课的时候,我们拿起一个杯子,先装几个大石头,问学生满了没有,学生说满了。那老师再抓进去一把沙子,问满了没有,学生说满了。最后再倒一杯水,才满。早期的电商的发展,一定是我做规模,我要市场的10%,我要市场的50%。这一波过去以后,我觉得下一轮的电商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说电商的企业或者电商模式,能够建立在几十万的用户就能维持一个公司的经营。而不是上来就说我要2000万注册用户,我要800万购买用户,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今天我们再说做一个超大规模的比如说像大连万达,我发自内心的说我不看好它。如果大连万达在五年前、八年前用这种所谓疯狂烧钱的办法,我觉得他会获得市场的份额,因为他资金比较雄厚。但今天如果你没有模式的创新,你没有别人这种独立,已经不是说单靠烧几把钱就能把电商做好。所以说下一个电商,可能更多的是在于去中心化的。就像线下零售我们先有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大的卖场,那么接下来会做专卖店,会有品类商城,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品牌旗舰店。同样的道理我们下一步,不管是站在投资的角度,或者有一天我可能也会站在创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一定会特别关心去中心化的这个事情。
下一个关于电商发展的分享,我觉得有一件事情其实很有趣,大家或多或少都已经看到了,我把他再重新归纳一下,PC的电商基本上等同于实物的电商,移动电商基本上会趋向于生活服务类的电商。
这个趋势其实早在过去的18个月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我们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有可能再过三五年就会发现,PC的电商就会往实物类的电商走,买书、买笔记本电脑、订两瓶口可口乐(如果你不怕花那个运费的话)。移动端的可能比如说我去找一个咖啡厅、买一个电影票、我去一个发廊按摩。这个趋势其实很明显,如果说你们对移动端的发展更关心的话,我建议你们要更多地去挖掘生活服务类电商在移动端的表现。我们现在看到的微信里面,做的最好的就是生活服务类的电商。
我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非常小的例子,但是很典型。我楼下有个卖羊肉串的大叔,他现在80%的生意量来自于他的微信。这个就是移动端跟PC端非常不一样的地方。PC端做电商其实是要有比较高的专门技巧的,你要懂得拍照片,抠图,乱七八糟一大堆事情,如果在淘宝的话你还要有人盯旺旺。我楼下这个卖羊肉串的大叔,其实我第一次在楼下买羊肉串的时候,我看他在玩微信。他就是很简单在微信上把羊肉串拍个照片,然后就写一行字说我在哪个社区要羊肉串的,提前15分钟订个单子我就去送给你,他的交易就是来自与口袋里的微信。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移动端在生活服务类上的例子。
最后一个分享站在2014的角度上,这个趋势其实两年前我跟一些媒体已经说过,那么今天我觉得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过去十年我们在讲电商时永远在讲便宜低价。当然便宜低价是零售永恒的主题,但是它的重要性其实正在降低,随着这个行业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个行业消费者会越来越多从追求便宜低价到追求便利、服务、品质。很多时候,是跟顾客年龄的发展有关、跟你的收入水准有关。几个数字和大家讲一讲,淘宝的平均用户年龄大概是在二十出头到二十七八岁,天猫的用户年龄大概是在二十五六岁到三十出头,绝大部分B2C的用户年龄是在二十七八岁到四十来岁。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用户会从C2C去往B2C靠。
为什么呢?就是我们都承认今天要买东西最便宜的还是淘宝。但是在淘宝买东西,便宜带来的一个必然因素就是购物时间比较长。一个很熟练的淘宝用户,你没有花二三十分钟就买不到一样东西。如果你就要买一本书,你到京东去3分钟就搞定。但是你在淘宝,首先有200个人卖这本书,就算你不讨价还价,你也要从200个人里找一个,时间上就不一样。
所以说我们会看到五年前、八年前,因为那个时候电商用户整体年龄很轻,所以当你年轻的时候你更多的是看中价格。当然,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也不是说价格不重要,价格依然重要。但是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会慢慢重视,比如说时间、便利、服务的持续性。所以,从这个行业的判断,我们说人不可能永远18岁,所以五年前、八年前那些二十二三岁的小年轻,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结婚成家,已经在各自的岗位上比较繁忙了,所以他们对时间的考量远远超过他们五年前、八年前还是大学生的时候。所以,可以看到未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会从片面的追求低价便宜,到除了追求低价便宜以外更多的追求效率、便利、服务、品质保证。我觉得这个趋势在过去两三年的用户的发展里面表现得很明显。我们也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其实不再去追求片面的低价去作为选择的一个首要标准。(本文来自《商业价值》,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