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竞拍话题【你认为红包让社交/社交产品变的更好还是更坏?】的竞拍,如果持有不同见解,钛妹欢迎你来参与竞拍,观点PK,不服来战!)
如同“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一样,“先有红包,还是先有社交”?这似乎也是一个问题。
就我们的文化传统而言,社交和红包(货币形式或者实物形式)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有些时候,社交需要用红包的方式打开;而有的时候,社交到一定程度时候,需要用红包彰显情谊。正所谓,情以物载,物以彰情。但是,具体到个体,既有受社交所累情形,也有受红包所烦恼的情形。
当红包与社交如何深度交融的时候,红包是促进了社交,还是伤害了社交,这个问题越来越被重视。
一、互联网社交工具再次让红包文化发扬光大
自社交产品微信开启电子红包功能以来,如同打开了一个神奇的魔盒,其魔力吸引了老少中青、海内外、城乡等各类人群的广泛青睐。2014年,微信在其支付能力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凭借微信红包对支付宝进行了一次逆袭。这既可以说是微信红包让微信的普及程度又大大提升了一个台阶,也可以说是微信这种操作简单的社交工具让红包文化得以更加显性化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这也充分表明了在我们的文化中,社交与红包的深刻内在关联性。
从这个阶段来看,社交产品与红包是相得益彰的,红包对社交产品是起到大大的促进作用的。
二、微信的成功让其他缺乏社交元素的红包产品加快了社交化的进程
有了2014年微信红包突袭的经历,估计支付宝团队在2015年一直在憋着劲不断复盘。终于,首先在春晚的红包大战中给出了一个很拼的价格。其次在支付宝客户端的升级版本中,不管怎么在功能布局和界面上调整,但看来看去都长得越来越像微信。即,支付宝大大强化了其社交功能,尽管还嘴硬说不是做社交。
但红包缺乏了社交功能为基础,效果大打折扣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广大的支付宝用户在2016年春节前后,开始陆续收到了要求添加为好友的请求,咻咻声也在身边此起彼伏。尽管也有不少用户声称对于支付宝的这种玩法表示很反感,集五福的活动也是吐槽连篇。但支付宝夹带社交功能已经很清晰了,社交化的进程在加快。这走的是基于红包而后社交化的路子,这条路子是否成功,也为其他缺乏社交元素的红包产品提供参考。
就支付宝而言,目前还很难说因为红包而强化社交功能会毁掉支付宝,但是就我个人和身边的部分好友的反应而言,却是加剧了对支付宝的不悦!至于支付宝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依赖于他们的后台数据去评判。反正个人是不看好的,把支付宝搞得不伦不类,四不像似得。如果支付宝要继续,不如以此彻底把支付宝改良成第二个微信!当然,阿里还有钉钉这个走企业信息化路子的产品,后续也可以通过先社交化后红包的路径继续切入。
三、红包更多的是催化剂,对社交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工具,已经大大地拉近了空间感和距离感。曾经,天南海北的亲朋好友们,陆续组建了各类分群。春节回乡小聚之后,不再有过往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我们可以随时在群里像七大姑八大姨视频一下家人吃饭或者休闲娱乐的场景,晚辈们的打闹样子。而他们也可以随时给我们发一段在乡间劳作的情形。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悠然,变化是如此的惊人。除此之外,时不时发个红包也格外有趣。
但是,与这样的情形不同的是,我们还加入很多关系较为松散的群,那些群无红包不活跃。正所谓能用红包沟通的就不要用语言!而一些话题的开展,总离不开红包这种眨眼就不见得东西。于是,有人开始惊呼,似乎已经开始有红包恐惧症问题了!个人看来,这只是放大了红包在社交中的不利一面而已。
实际,红包更多的是催化剂,对社交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对于人而言,红包也是工具性的,主要取决于你怎么使用它。对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言,他们要做的只是在不断强化社交和红包的功能而已。
小结
社交是基础,没有红包人也需要社交。但是红包的出现,有利于加深社交的关系,促进社交的发展。同样的,社交与红包的工具化加剧了两者的融合。先社交的产品通过红包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无社交的产品通过红包的强化开始有了再次切入社交的可能。但是,毕竟还是有个先后顺序和用户习惯的问题。对于先红包后社交的产品而言,拿捏的不好,很可能又是一场空!
【微信公众号:benshoushe;微博:@笨手蛇】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玩玩就好
虎躯一震三分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