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无秘”新版发布了匿名群聊的功能,即用户可以自主建群,也可加入朋友创建或参与的群。用户在群中使用化名,并可随时变换匿名身份(如图右)。
匿名群聊功能并非“无秘”首创。腾讯在9月25日升级QQ群功能时,就新增了匿名群聊的功能;早在3月21日,国外社交软件Rumr直接以匿名群聊的功能切入匿名社交的市场。而在“无秘”推出了匿名群聊后,Facebook也推出了自己的群聊应用Rooms,试水匿名社交。
相比于之前的版本,“无秘”在匿名留言板、匿名私聊的用户基础上新增了匿名群聊板块。匿名群聊的邀请用户来自微信和QQ,同时也支持用户主动加入。比较窘迫的是,当用户发送邀请给对方的时候,这份邀请是实名的,这可能会妨碍用户的使用(Rumr可以匿名邀请加入群聊)。
“无秘”的群聊同时支持发送文字和照片,其中,照片分享还加上了时兴的“阅后即焚”功能。但有一点,“无秘”的阅后即焚如果被悄悄截屏,照片发送者并不会知道。
虽然“无秘”在产品上有不少槽点,但新增的匿名群聊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一方面,“无秘”引入群的概念,匿名社区的人际关系从点对点交流和信息流下的回复评论,增加了网状关系的可能。在人际网络中,点对点、公开以及小圈子的关系,分别满足了不同的社交需求,匿名群聊增补了群的功能,带来更多社交可能性;
另一方面,匿名群聊采用的加群机制(用户可以自主建群,也可加入朋友创建或参与的群),采用的是一种二度人脉的关系。在理想状态下,群里任意两者之间,都能够通过群里的好友建立现实联系,这带来了想象空间。
无秘相关产品人员这样描述新版群聊功能的产品逻辑:匿名群聊,释放另一面的社交人格。另一面的人格在群聊中到底如何体现?钛媒体编辑通过测试版本(安卓版)体验了“无秘”的群聊功能时,有这样的感受:
开始都很矜持,然后都很随便。
在“随便”中找到情投合意的人,然后私聊从匿名过渡到实名化——这其实是一种暧昧的、有安全感的窥探欲和社交欲。匿名群聊也许能够带来对身边好友的新认识,但是走向实名需要勇气。匿名群聊带来了匿名关系链进一步拓展的可能,但两者之间的匿名“中间人”的角色,从产品体验上来看,使这种拓展变得有些奇怪。(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