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VR有多热?看看2015年的股市吧:在形势凄惨的中国股市,许多VR公司的股价却保持坚挺,甚至有一家“妖股”连续39次涨停。在创业者们呼喊着资本寒冬的当下,VR长夜前途未卜,却有大批资本追逐。
但你真的觉得自己看懂VR了吗,有多少人在盲目追逐,又有多少人了解真实图景,2016,VR元年到来,到底是需求爆发还是投资泡沫?
钛媒体“潜在投研中心”历时半年调查,联合多方研究力量,通过详尽的经营状况调查和数据分析,将重磅推出「VR产业深度投研报告」,从硬件设备类、操控类、内容类、VR相机投影技术类、开发者工具平台类、消费场景应用类,六个维度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专项深度解构。
这也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最完整研究VR生态和投资趋势的深度报告,报告全文将在5月20日由钛媒体和《纽约时报》共同主办的2016T-EDGE VR国际产业峰会上正式公布(点击链接报名大会:https://www.tmtpost.com/event/t-edge/2016VRSummit )
从本周起,钛媒体将陆续推出可公开版系列报道,注册成为钛媒体“潜在投资人”,即可在第一时间收到可公开版系列投研报道和最终报告。
以下是报告可公开版的第一篇
硬件竞争趋势
2016,VR元年到来,这个现已举世瞩目的新兴产业汇聚着最广泛的关注。
高盛的报告显示,VR/AR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1820亿美元,其中硬件1100亿美元,软件市场720亿美元。在中国,即便BAT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已正式布局VR领域,而该产业仍然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一骑绝尘的公司或产品。
如此具有变革潜力,且尚处早期的增量市场,自然牵动者投资机构与个人最敏感的神经。数据显示,2015年200多家VC对VR行业的投入就有35亿美元。
但对于绝大多数投资人来说,VR庞杂多样的产业分布,时刻涌现的创业公司,高深艰涩的技术内容,尚未清晰的商业模式,都为他们理解与进入这个行业设置了巨大门槛。
为了帮助投资人解决这些困惑,扫清VR投资所面对的信息数据障碍,钛媒体“潜在投研中心”通过详尽的经营状况调查和数据分析,将重磅推出「VR产业深度投研报告」,从硬件设备类、操控类、内容类、VR相机投影技术类、开发者工具平台类、消费场景应用类,六个维度对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专项深度解构。本报告通过详尽的VR公司经营和产品数据整理,深入的行业采访调研,系统的投资方案梳理,专业的价值评估维度构建,以展现当下中国VR产业的生长生态,对投资潜力做出趋势性的建议与判断。
现根据报告内容,发布“2016中国VR创业生态与投资趋势”系列可公开版系列报道,首先聚焦的是输出型硬件设备类。
目前,虚拟现实终端设备主要分为两大类:
与国外同类公司和产品相比,国内VR硬件创业项目在投资价值与行业演化趋势上有哪些异同?面临产业巨头的直接竞争,有哪些应对策略或出路?内容制作、分发、开发者平台的转型布局该如何构建?一体机业务方向是否是真正的发展趋势?
这些都是在投资与评估VR输出型设备类之前,需要回答的内容。
“竞”点临近
如果VR是场战争,此刻各路诸侯已正式吹响了迎战的号角。近半个月内,美国三大PC端VR消费级头盔产品相继发货,目前已公布的售价中,SONY PS 399美元,Oculus rift 599 美元,HTC vive799美元。春水泛起,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并继腾讯之后,首次对外公开集团VR战略。
VR创业领域,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输出设备类产品。该领域从2014年底至今,迅速崛起众多创业公司。从智能手机到智能可穿戴硬件,再到如今的VR硬件,完整的生产、供应链,日渐熟络的营销手法,庞大的C端市场,充足的潜在资本,光鲜的成功者前例;互联网时代创业环境格外吸引硬件创业者。
VR输出硬件,是否潜藏着一丝往日智能手机所经历的阴霾。
巨头正式入局 ,VR硬件创业公司如何应对?
“部分进入VR硬件领域的创业者出于无知”,阿尔法公社创始人许四清在深度考察VR后,对输出型硬件的投资有明显犹豫。
他认为在VR硬件做任何都创新都要慎重,螳螂捕蝉,黄雀灾后。大公司施加于初创企业的压迫,随着一季VR收割到来,日渐沉重。在国内,除BAT已有明确布局,华为,小米,联想等具有强大品牌、技术、渠道、用户、成本规模、生产供应链资源优势的企业进驻,让硬件竞争冲击更为直接。
梳理国内智能硬件成功案例,几乎都属于“贵族创业”。生存下来的除了有钱,更需一系列的商业资源,雷军创小米就是例子。也难怪前几天某位业内初创公司CEO无奈感慨,“智能硬件除了情色领域,2C端已经毫无机会。”
“小米、华为和联想的优势在于快速跟进并通过规模降低成本,因此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靠品牌,规模都很困难。”某国际知名投行高管认为,一些VR公司先行推出硬件产品并掌握先发优势,而技术层面永远是建立壁垒的地方。他表示VR行业零部件厂商都在日韩台,少部分核心零部件是欧美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很难竞争过华为这种公司。
国内VR在移动端涌现了暴风魔镜、灵镜、小鸟看看、乐蜗科技、大相科技等产品,在PC端头盔也有大朋VR、蚁视、3Glasses、嗨镜等。常规预测中,未来的行业格局将从这些先发者阵营里产生变化。灵镜VR CEO张书宾判断,这是一个体验式经济的行业,而体验是其擅长的部分。资本上灵镜VR有乐视控股的投资,通过大公司入股投资的方式相互资源合作与行业拓展,是当下合作层面普遍的现象,也是一种策略。张书宾相信,“最终说服用户的,不是华为、小米的品牌,而是产品,VR一体化的体验好才是最根本的东西。没有这一条,规模优势也没有用。”
虽然目前尚未出现硬件标杆性公司,但第一梯队已浮出水面。
“这里面还会有一批硬件厂商被淘汰”,大朋VR CEO陈朝阳保有谨慎,差异性竞争策略,他们倾向内容。“相对硬件,内容创作者太少。一方面硬件生产商或平台方通过补贴鼓励内容开发者来;另一方面,硬件生产商必须把产品做到消费水平量级,全行业达到千万级出货量,内容创作者才有动力。”
VR设备硬件商的转型路口
因此,在一年的发展试水后,部分VR设备公司开始尝试转型。
近期,德银一篇报告将内容比为VR领域的皇冠明珠。当硬件指标趋同或遇到天花板时,内容的质量、数量和相关体验,将成为消费者选择理由。Oculus 和Google 在内容开发者生态上持续投入;SONY PS 基于强大的游戏内容和用户基数,使SONY PS可以通过游戏内容端的强势变现,去弥补硬件低价。智能硬件靠硬件本身赚钱,在投资人眼中最缺乏想象空间。
因此半年内,知名游戏公司进军VR,上市影视广告公司投资VR,巨头互联网公司推出VR内容开发者平台,打造生态。与此同时,VR硬件公司开始转型做内容分发平台、内容原创生产、内容投资合作。这里走得最早的是暴风魔镜,得益暴风科技影视视频领域的传统积累,在内容资源数量 上有最庞大的来源。
VR头盔侧重在游戏、影视视频和应用端,但不同品牌根据自身设计与功能,有相应用户人群。由于定位服务VR游戏爱好者,灵镜VR注定很难像暴风魔镜一样,在影视综合层面的庞大内容规模。“我们更看重质量”张书宾说,“ 我们希望做精品游戏内容,引入知名IP,好的传统游戏内容进入VR,以获得内容体验的升级”。
大朋VR则代表了一种普遍趋势,发布并开放自己 VR 的 SDK,发起 VR 游戏开发者大赛,以鼓励和引导中小游戏厂商在自有体系内开发 VR 产品;影视方面,大朋推出VR 视频的播放平台、内容分发平台 3D 播播,据称已有 240 万用户。
“行业确实有通过内容端整合转型的趋势”,掌网科技CMO赵清泉直言,“不排除有人只是为了卖个概念圈钱”。掌网科技也曾设想过自己搭建VR内容聚合、分发、开发者平台,以打造社区,但最终放弃。
作为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商,掌网科技在制造链条、立体成像与3D采集显示技术中有优势。另外2B端业务额占七成的前提下,C端内容需求并非紧迫,自建内容平台的转型,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
“内容不是我们的优势,如果自己做内容平台,就无法获得与专业内容平台的合作机会。也容易分散我们在硬件技术上投注的精力,因此对我们反而是束缚。”掌网科技在产业定位上是清晰的。
“做内容其实最难”上文某国际知名投行高管表示,像微软和索尼可以把现有游戏或交互式应用移植过来,小型公司从头做起资源和时点都存在劣势,而且当用户不多时更难说服别人在你的平台上做开发。平台级公司容易从这个角度切入并建立入口生态,腾讯VR就在做着类似的事情。
反观当下,VR在中国毕竟还在萌芽期。张书宾说,“市场还没有到广泛去合作内容的地步,市场的基数还不存,在未来或许会去这样做,但现在还是把开发者服务做好,把硬件本身做好。”
“VR一体机”的趋势真伪
硬件本身也引入了下一个被视为硬件升级的方向:VR一体机。 从使用逻辑上讲,PC、移动两类主流的虚拟现实设备均需要通过第三方设备提供内容源和部分性能,即更像是一台影像的输出设备。基于用户体验的需求提升、技术方案的迅速演进,自15年10月到16年的1月间,中国厂商大都开启移动VR一体机产品模式,市场上涌现了很多VR一体机,这一方向也明显收到了资本重视。
“一体机一定是 VR 行业的未来”,大朋VR陈朝阳很坚定,理由基于小型化、移动化、便携化三点原则。
在深圳掌网科技有限公司CMO赵清泉眼里,却是个伪命题。掌网科技旗下有VR头盔与星轮ViuLuxVR分体机产品。赵清泉坦诚掌网也曾慎重考虑过一体机的方向,但最终搁置。他说,“一体机概念只是在国内比较热,国外尚无一体机的先驱产品。大部分市面上所谓一体机其实就是内置手机的VR眼镜盒子,现阶段国内一体机不可能做得很好。”
“做一体机比做手机要难,手机该有的全要有,手机没有的如光学、图形图像算法,也必须要满足。”张书宾感同身受。
灵镜VR在创始之初就确认了一体机的方向,是国内最早布局一体机的VR公司之一。但目前也只推出了灵镜小白这款移动端VR产品。CEO张书宾表示,目前一体机灵镜小黑尚未推出,基于产品品质打磨的考虑,暂时还未制定最终的产品上市时间表。据称,灵镜小黑未来的售价大约在3000元以内。
“一体机的难点涉及,如何降低图形图像输出的延迟,如何保证视觉体验,就算是巨头想进来,也要迈过这些坑。”张书宾说。
VR一体机作为All in one的产品,在设计和研发环节同样让其它开发者犹豫。掌网科技CMO赵清泉的忧虑是,“高度集成让空间狭小,性能就不会很高。软件驱动的优化升级,发热如何解决都是难点。以至于在性能体验上容易造成入门级,轻体验的结局。如果做不好,还不如专注做一款深体验的VR眼镜盒子来得合算。”
因此,掌网科技在2016的主方向是,把分体机做好。这种折衷方案也被部分VR公司认同。分体机与一体机一样有可移动,易携带的优势,但分体机将头盔和主机相互独立出来,进而在技术难度和做深体验效果上都更方便切入。
掌网科技期待2016年其PC头盔能达到十万销售量,分体机的预期是5到8万。放眼中长线,灵镜VR CEO张书宾估计,3到5年国内VR手机眼镜盒会有亿级保有量,一体机千万级,PC头盔百万级。
隐藏在“硬件热”背后的VR产业切入点
对比国内外VR主流产品, 张书宾自感体验上国内仍存在一个代差的距离,技术储备上国内并没有差太多,尤其在移动产品,CPU、GPU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VR硬件发展,应用和软件跟上节奏必不可少,目前国内略有滞后。头盔类硬件更接近Xbox这样的硬件产品而不是Iphone,后者有炫耀性消费的需求,但前者完全是看软件应用以及性能表现。有分析称,头盔类产品最终会成为像高端耳机类的产品。
市场上,索尼和三星已经推出非常成熟的产品,Google也有低成本产品提供。与国际厂商竞争,努力方向或许是提供比入门级产品,功能更强大体验更精彩,性能接近索尼、三星、HTC的产品,同时具有更明显的价格优势。
“硬件领域最终只会有几大有实力的公司存活,就像手机,演变成全方位的竞争。”阿尔法公社创始人许四清对硬件创业玩家的投资依然看衰。在许四清眼里,创业公司先从VR内容端和技术型导向起步,最终进入VR硬件业务是符合逻辑的选择。反之则困难重重。
软件周期短,影响直达用户,随时可以更改。硬件一旦开模需要更改,就是另外一个周期,纠错成本明显升高。一个周期就可以决定一个公司的生存,链条太长,不确定性太强。
在VR生态内,影像获取、图像拼接处理、加工制作、实时传送技术领域,许四清判定,这里出现的技术公司和基于技术的服务型公司会有更多的投资潜力和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开发工具的公司会比较辛苦。因为中国公司在这个领域并未站在世界前列,面对Facebook和Google利用强大流量和资源吸引开发者进驻,并构筑社区,形成开放平台,获取丰富的商业应用和内容,实现收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大平台让开发工具免费,工具类创业公司就被牺牲。
无论如何,VR投资前景还是被看好。长期关注VR的投资人最大同一性是,对创业公司的技术和技术团队有最高要求,要有成熟、甚至领先的产品。唯有如此,当资本投入后,推出商业化产品、做大渠道都不会是难事。(执笔|钛媒体“潜在投研中心” 李非凡、韩佩、周玉琴)
附:中国VR硬件设备领域创业公司梳理
国内头戴式移动与PC主机VR硬件产品,在过去十个月内也迅速地进入了消费市场争夺中。以下由钛媒体“潜在投研中心”盘点中国已进入消费市场,主要业务在PC、移动、一体机VR设备领域的主要创业公司。
(1)头戴式移动VR设备
(2)头戴式PC主机VR产品
(3)VR一体机
(4)AR增强现实硬件
【潜在投资是钛媒体重磅推出的科技投行,参与投资沙龙,发现优质项目,欢迎注册成为潜在投资人:】
获取最全产业趋势分析,关注微信号:潜在投资家(ID:checkzeit)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都觉得自己才聪明,不愿意从头开始做研发,老想着摘桃子,怎么可能有开创性的产品,山寨国而已。
ltoooo.com/2_2799/ 大主宰
活动报名地址超链接加错了
凭现在的技术,VR只是个嘘头吧!
钛媒体潜在投资人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