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场上80%以上的VR应用都是李鬼,是伪VR,它们与刚起步的VR产品混淆在一起,长远看将减缓VR行业的发展速度。”阿吉比科技的CEO王巍在自己公司的产品发布会上,就VR应用的现状用“伪VR”这个词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被乱用的“VR”一词
不可否认的是,VR已然成为最火爆的行业之一,但目前行业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上VR硬件设备的成熟程度远超内容。王巍的观点提到的伪VR,其实指的即是360全景视频。
VR投资的热捧让许多企业都想搭上这趟资本的狂欢列车,将360度全景视频当成了VR视频来宣传;还有各种媒体、文章“标题党”,什么事都要扯上VR二字;各种VR设备(主要是国内厂商)所配套的APP上提供的某些内容,打着VR视频的旗号,实际都是些3D视频、全景视频充的……公众在铺天盖地的VR概念中还没补正弄明白VR视频的真正含义时,就已经被洗脑,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了。
VR视频目前面临的问题——拍不出来
真正的VR视频所带来的体验是一种全新的境界,让用户沉浸在虚拟现实世界当中,并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就像用户钻进电影荧幕中,与钢铁侠、超人等英雄人物一同拯救世界一样。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真正的VR视频目前很难做出来,业界也在不断地探索中。
最初,电影就是打开摄影机一直拍,后来出现了“蒙太奇”手法。David是VR专业电影公司Cinemersia的创始人,也是美国第一部VR长电影《过失杀人》的编剧,在他看来,“蒙太奇”可能不再适用于VR电影,因为后者强调沉浸感,过多的剪辑和镜头切换容易打扰用户沉浸到画面当中,而且也会增加晕眩感。在钛媒体文章《大波VR短片来袭,然而VR电影的成熟还需至少五年时间》中我曾讨论过有关VR电影的问题:相较传统电影,VR电影创作、拍摄难度大大加深。
用戏剧的思维拍一部真正的VR电影
业界都在尝试如何拍好一部真正意义上的VR电影。伪VR电影《禁闭》的制片人高慕楠表示,他们专门为VR写了这部电影的剧本,整个故事只有一个封闭的场景,可以给观众一个很好的临场感;他们还发现,拍摄VR电影不能有很多剪辑,因为剪辑会影响沉浸感,所以必须进行许多彩排,从而在拍摄的时候能够一镜到底。
如今,人们有了用更低成本获取娱乐的手段,不可否认,戏剧作为大众主流娱乐方式的地位一去不返,但是带着两千余年的传统的戏剧,如今或许能在VR电影的拍摄上大放异彩。
1、观演关系所假定的亦幻亦真的舞台空间——不跳戏
彼得布鲁克在他的《空的空间》中说到:“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在戏剧中,编剧用有限的篇幅所讲述的故事和塑造的人物;导演丰富而充满想像力的调度;舞台美术师在舞台上营造的环境和氛围;灯光音效的配合以及演员连续不断的表演营造了一个亦幻亦真的舞台空间。戏剧中的种种手法有时候用来制造真实感,让观众相信这些人物的存在和舞台上的事件正在发生,有时候又被用来制造间离感,让观众得知舞台上的事情是虚假的,自己正在看戏。
在VR影视中,观众本身便“存在于”电影之中,时间与空间的突然转换就显得很突兀,很容易跳戏。而戏剧中的这些手段运用得成功,就可以在一个空间里让多个事件按时间轴顺序并行发生,观众可以自主选择观看任意剧情(推荐知乎上一篇名为《浸没式戏剧的前世今生》的文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观众跳戏的问题。
2、戏剧演出的现场感——参与感
在戏剧演出中,从观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参与了这个戏剧作品的创作和完成。这种“参与”是多维度的。观众的专注,笑声,哭声和分神带来的噪音都会对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造成直接的影响。观众可以现场与演员进行互动,甚至可以决定戏剧情节的走向和结局。威锐影业CEO董瑷珲表示:VR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人物交流时要让用户参与进来,形成参与感,与电影中的人物、物品互动,并可能影响剧情的发展走向。
VR电影中,观众的视线是由自己控制的,而戏剧舞台的整个表演空间都在观众的视野范围内,观众的目光聚焦在哪里也是自由的。导演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自由,进行多焦点的尝试——每个观众看到的作品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关于如何拍一部真正VR影视作品还有很多尝试,用戏剧的思维来拍只是其中一种,不能说谁好谁差。期待一部真正意义上的VR电影尽快出现。(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其实啊,观众可以是导演者的又是演员的。只要有头戴式摄像器材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