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在未来世界里Watson带来的惊喜与不安

在2050笔者所处的这个世界里,Watson已经被化为信息数据普及到了我们所处的每个领域内。

(本文正在参与钛媒体最新竞拍话题【在人机共存的世界里,遭遇超级智能Watson!】的竞拍,如果持有不同见解,钛妹欢迎你来参与竞拍,观点PK,不服来战!)

2050年4月26日 星期二,距离Watson第一次参加那档叫做《危险边缘》的节目已经过去了39年,距离IBM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度推出认知计算引擎“IBM Watson”已经过去了34年。

在这个足够长的时间跨度中,Watson经过细化的科研创新已经开始逐渐实体化,目前他已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机器实体,并细分在不同的区间领域内做着自己该做的事。而不久之前,对大众多次提到的,关于是否会研发人类机器人的问题,官方也做出了回应:他们表示已经在做相应的技术调整,在未来的30年的时间里,Watson完全人类形态的机器人将会在市场上普及。 

34年前,Watson值得赞扬的三大本领是: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理解各种类型的数据,感知上下文语境;能自行形成假设,结合知识进行论证,帮助人类做出更好的决定;持续地吸收、汇总各种交互来的数据和观察,不断增强、扩展、加速自己的技能。

如今,Watson在此基础上自然超越了很多,除了外表形态与人有一些差异,在可控的技术要求范围内,他几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阅览速度与阅览数量已经开始以亿为单位计量,持续吸收汇总数据并准确分析的概率已经接近95%。他甚至逐渐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情,会因为同伴之间某些想法上的不同而闷闷不乐,也会因为一些深层次暗喻的表扬而手舞足蹈,虽然这只是一些浅层次的外在表现。

因为他拥有超越人类大脑的智能机芯,并在更深层次的技术研发中被调以在各种情景下整合使用,所以他已经不止具备语种检测、视觉理解、性格分析、概念扩展、语音识别、概念洞察、知识图谱、语言翻译、情绪分析器、情感分析、人脸分析识别、深度问答等28个基础技能,他的技能总量在官方数据中已经达到了100个。

为搭配不同的领域诉求,Watson拥有大小迥异的各种形态,有对应脑残疾病人实现脑机对接的微形态,有类似人类管家的人形服务形态,有医疗领域纹丝不动的固定形态,也有为了接以适应太空旅行与智能建筑的嵌入式循环利用形态……总之,在2050笔者所处的这个世界里,Watson已经被化为信息数据普及到了我们所处的每个领域内。

Watson作为一个智能载体把自己负载到了人类所处的各行各业,避免了很多难题,也融合了很多快乐。比如十年前的时代转换过程中,科研者们在他的帮助下整合了金融市场的全部数据,准确预控了马上就要在一年后出现的金融风暴。而可交互放存的记忆负载芯片则为有价值的科学家、医学家、生物学家、物理学家等学者们带去了“永生”,记忆负载芯片可在他们寿终正寝时保留其生前的所有记忆,并借由另一个个体,完成相应的记忆转换。

虽然记忆负载芯片目前只是用在他们身上,不过未来将会普及至每一个平民大众。而关于人们都关心的生老病死问题,Watson所具备的知识与当下的技术程度已经将死亡率下降到了10%,而在仿生科技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下,如果家属愿意,在法律与道德的政策主导下,每个人几乎都可以变成一个永生体,当然这在当时的法律体制中也是有相应的限制的。

除了在医疗、民用、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Watson在无人驾驶汽车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无人驾驶汽车上Watson是一个嵌入式的系统形态。借由车联网与智能交通架构而生的交通生态,Watson探索优化而来的解决方案构建了其中基础的云端开发平台,个性化的分析能力、对大数据快速理解、准确分析是他的功能优势。

借助于无人驾驶汽车上更为轻量化的传感器融合,Watson可以在拥堵时段秒速规划当前路线,并提前30秒预控汽车可能遇到的危险状态。而通过不同汽车区间内的数据共享,他还可以整合以前的数据信息,在用户允许的前提下,帮助解决车险、年检、违章等问题。通过关联在一起的数据信息,他也帮助警察抓到了很多潜逃的罪犯。

Watson的普及应用让他在2050年一度被大家爱不释手,不过,每每想起5年前因为植入芯片所引发的“智能人”恐慌,笔者还是不能心安。正如早年电影《机械公敌》中的场景那样,Watson的研发人员把具有战斗形态的微型芯片植入了自己的身体内,变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能人”,透过Watson自身带有的系统优势,三天内,他就洗劫了十几家银行,并以报复不得偿的心态策划了很多的恐怖事件……在那场大战中,民众受到了极大的安全威胁,战争状态虽不及世界大战,但总让人对人工智能怀有一些不安与害怕。

虽然终了的结果是“智能人”落败,但领头人被抓后,人工智能就有了另一个层次的市场转变,而此时,听着楼下的警笛声与新闻中不时跳出的暴力事件……显然,这些疑虑仍然存在每一个人心中。

听闻在2016年很多人说Watson一样的人工智能会代替人类的工作,在很多领域造成人员下岗的社会形态。这样的结果确实在Watson刚刚成型普及的阶段出现过。不过,经过多年的市场规划,如今,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大规模的爆发过。人们依旧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的工作,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机械加工行业确实淘汰了很多的职工,不过在政府的政策限制下,他们都被带到了其它的领域,比如服务业、销售业、建筑业等。

在Watson的市场形态普及中,政府既定了很多的相关政策,虽然也有很多漏洞和不完善,不过至少在人身安全领域民众有了一个定心丸,而好在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而丢失自己的工作。当然,还有一点我想要说的是,2050年的工作形态跟现在相比几乎一样,除了在一些领域内可以得到“懒人效应”亲睐外,其它行业根本不乏压力山大的时候,尤其是新闻行业,所以别妄想着会有什么与众不同。

Watson一样的人工智能体虽然在不断的改变着这个世界,但他们所存匿的安全隐患也正在为这个世界带来恐慌。人们开始受益于科技带来的愉悦时,数据信息正在不断的被透明化,行为习惯正在被不断边缘化,而超过人脑认知的技术机遇,云扩展平台的综合智能规划以及互联网具备的双刃剑效应也都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革命,在统一的市场规划局中对人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看着空中飞来飞去的机器探测器,再看看家里那个正在玩游戏的Watson机器人助理,再看看桌上那已经备好的午餐,我知道今天肯定是又要在家里上班了。

“嗨,Watson,你在那里打游戏有什么意思啊?来跟我说会儿话”

“当然有意思了,要不要一起玩啊?”

【钛媒体作者介绍:微信公众号 duoshaoshuo 或 多少说】

本文系作者 褚少军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后代享福了,

    回复 2016.05.13 · via pc
  • 这个时候奇点已经过了

    回复 2016.05.09 · via android
  • 那时我们都多大年纪了?

    回复 2016.05.07 · via iphone
  • 我在想会不会有一天,人类的意识形态存储于互联网之中,我们在互联网上面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可以承担所有的世界人口,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回复 2016.05.06 · via iphone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