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让爱碰瓷的“兜底”任性下去,或意味着放任小贷公司死去

等P2P出现风险之后,就造成如下的悲剧:没有监管去限制P2P的胃口,没有监管去同情小贷公司吞下坏账,也没有监管去埋葬小贷公司和P2P这对天然的“难兄难弟”。

现在讨论“兜底”,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谁愿意做兜底的“冤大头”。在自私的基因驱使下,银行不想当,用户不想当,P2P平台更不想当,所以几个人在互踢皮球,就是不想在自己的脚下。如果不兜底,用户不是受害最大的反而是受益最大的,如果允许兜底,那么损害最大的不是P2P平台,而有可能是背后和P2P有关系的小贷公司。没有人能支付的起你的收益,这样“自卖自夸,有价无市”的金融产品还会有人买单吗?

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国家承担风险变化导致的结果就是让银行变得臃肿,失去活力。没有风险的银行制度,按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逻辑,坏账让普通民众承担了本来银行背负的风险,用户的存款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其质量却随着通货膨胀不断贬值,导致银行自伤八百,用户自损一千。“不兜底”意味着打破刚性兑付,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兜底”则意味着一种倒退,解决市场问题却背离市场的逻辑。

 

迷信“兜底” “坐稳P2P奴隶”的用户该醒醒了

因此,P2P不兜底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早晚问题,未来银行发生的一定会在P2P再次发生,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之后,P2P平台“不兜底”的保险制度一定会有。国外,走的是证券监管的路线,国内监管未定,但我相信一点。之前,用户只能在两个时代里二选一:想当P2P的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坐稳了P2P奴隶的时代。之后,用户很有可能对那些兜底的P2P平台说“不”。

什么是做了P2P的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用户选择兜底的平台,就纵容了这个平台去玩火自焚。严禁有资金池的P2P在坏账面前,是没有抵抗能力的。银行有30亿的坏账也能生存,允许资金池的银行可以用新账去还旧账。而P2P平台的标的越大,这个平台就越脆弱。P2P有了风险保障金制度,但是,信用贷和抵押贷面前,更多的是犹豫。选择兜底的,P2P倒与不倒,只是一念之差;选择不兜底的,P2P跑与不跑,也只是一夜之间。

什么是坐稳了P2P奴隶的时代?这在互联网金融火热的当下,两个类型的公司走在一起,一种是小贷公司正在同质化,为了售出去更多的抵押或者信用债权,和P2P平台合作。第二种是没转正的P2P平台为了让自己不断档,和那些销售需求的小贷公司合作,签下类似兜底的协议。用户管不了这么多,只在乎自己的钱和收益,无意中却把资金安全交给P2P平台和小贷公司,如果平台坏账发生,自己变成P2P的奴隶,而对P2P没有任何办法。

为什么要对那些兜底的P2P平台说“不”?P2P是一个平台,连接的是上下游,在当前,小贷公司是下游,P2P平台变成中游,用户位于上游。靠兜底和高到咋舌的收益吸引的用户越多,风险的滚雪球效应就越大,等冲击到下游的时候,P2P平台跑路,所有的能量足以冲垮小贷公司这座“设计年限可能到一百年、使用年限却不到六年“的大坝。小贷公司与P2P平台“蜜月期”的时间长短,在于兜底与不兜底的政策上。

 

“兜底”太任性,或意味着放任小贷公司的死去

根据中财民泰金融研究所的《全国百家小贷公司抽样调查分析报告(2014)》显示,小贷公司多发放一年期以内、利率在10%-25%之间的万元级信用贷款与百万级担保贷款,其中七成贷款流向小微企业。

目前,P2P债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和小贷公司合作,把小贷公司那些债权放到平台来卖。例如靠自身小贷公司养大的陆金所。另一种是可以对接银行的优质债权,门槛很高,91旺财要求借款人必须在北京两套房以上,按房产抵押值的七成计算,半年短期借款等等限制。两个不同的来源,平台的安全性也不同。

P2P和小贷公司都把目标定位于小微企业,契合度高的背后,难掩小贷公司“有牌照但没地位”的尴尬。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申请小贷公司的牌照,有限责任公司应由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有2--200名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由省级金融办监管。以上海为例,截至2014年6月30日,上海地区才有114个小贷公司获得牌照,首次发放在2008年11月。但P2P还没有牌照限制,小贷公司和P2P合作没有法律保障。

没有门槛的P2P天生骄傲,有门槛的小贷公司怎么死的呢?2014年小贷公司有这样的现象,不同额度的单笔贷款的笔数、金额呈正反金字塔分布,在人群定位越来越小的趋势下,小贷公司已经也在拓展万元级别的小额贷款业务。互联网面前,行业细分和同业竞争让小贷公司不得不和P2P合作,同时也接受这个烫手山芋。P2P“兜底”的代价不仅连累了自己,也拖累了小贷公司,结果就是:有门槛的小贷公司被没有门槛的P2P拖垮。

 

“不兜底” 或是小贷公司与P2P平台合作的底线

作为中介的职能P2P已经干预到小贷的正常运转。原本只是中介职能的P2P平台,为了吸引用户而选择对用户撒谎。出现问题,最后把风险转移给小贷公司。小贷公司在这里面是不讨好的,获客端被P2P牵制,风险端自己吃了哑巴亏,最后小贷公司把所有不该它承担的风险承担了,栽跟头是必然的,甚至,发生小贷公司,担保公司跑路。没有底线的合作是危险的。

小贷公司和P2P合作的底线是什么呢?是P2P平台承诺不兜底以及标的的低收益率。统计数据显示,主攻低额度贷款的小贷公司贷款利率普遍集中10%-15%(含)和20%-25%(含)两个区间段。10%-15%(含)的贷款占比达6成。但野蛮生长的P2P不会顾及风险,有小贷公司买单的他们可以把收益率18%以上。收益率越大,小贷公司的收益并没有增大,但是风险却扩大了几倍。所以跟这种底线放大的P2P平台合作,小贷公司如履薄冰,如涉深谷。

最后,小贷公司的门槛不值钱了,这是P2P没有门槛造成的。小贷公司越活越累,最后不得不死去,这是“兜底”的结果。对于小贷公司和P2P平台来说,兜底与否更像是狡兔三窟,他俩玩的是一个没有警察的“杀人游戏”。天黑请闭眼之后,作为小贷公司杀手的P2P平台和作为平民的小贷公司彼此都认不清自己,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在现实的风险里。

等P2P出现风险之后,就造成如下的悲剧:没有监管去限制P2P的胃口,没有监管去同情小贷公司吞下坏账,也没有监管去埋葬小贷公司和P2P这对天然的“难兄难弟”。

本文系作者 包子大饼葱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