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内外social plan类产品,其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三五个好友在一起时,除了吃饭K歌看电影之外,我们似乎很难再找到其他有意思感兴趣的活动,但其实有趣的小活动却无处不在。而对比中美的差异,我们不难发现在文化、观念各方面差异越来越小,唯独在social上,老美是在going out,我们却呆在房间里,这样就更加需要social plan类产品的出现。

最近我身边的朋友发现了一种需求:就是大家经常在有空的时候,除了三五个好友之间一起吃饭K歌看电影之外,很难找到其他有有意思感兴趣的活动,但是我们都很清楚,咱们身在帝都,这城市每天都有N多个小地方在举办着各种我们可能感兴趣的小活动,只是咱们不知道。

因为所做的行业,所以身边不少美国朋友,大家都很明显的发现,我们和老美之间,穿衣服啊,观念啊吃东西什么的各种方面都差异化越来越小,唯独在social上,老美老是在going out,而我们出去的时间和他们相比则少了很多很多,难道这真是文化差异?问了一圈儿朋友: 

目前人们寻找活动的方式:

1、豆瓣同城,大麦网;

2、关注主办方官方微博微信;

3、从微博微信朋友圈看到别人转发的活动信息;

4、看到活动报道后主动搜寻;

5、朋友直接口头介绍和邀约 ;

 

从需求上, 主要有一下大类:

1、我无聊我有时间:

比如周末,比如工作日晚上,希望参加一个小活动,仅仅是打发时间,对活动水准和内容要求都不高,或是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或是尝试扩展自己的爱好,或者希望能通过活动认识一些新朋友。

2、我有特定的需求:

比如我是科技圈儿的,我想知道所有科技圈儿的会议和比赛包括小沙龙,只要工作不忙就愿意去和同行交流交流;比如我是玩儿单反的,有一起出去拍照的活动,有技巧交流和讲座的就愿意去玩玩儿的。

3、追求知识和资源价值的人:

身在帝都的人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明明知道中国最优秀的人群都集中在帝都,而且经常各圈子的名人会参加不少公开活动,而且很多机构组织无论商业非商业,其实 经常有很多很有质量的活动,小儿美,信息量很大,讨论话题非常有意思,但是几乎所有人事前都不知道有这个活动,都是事后看到报道才知道。每次都倍感可惜,同时为信息传播的不流畅和不及时感到捉急。

4、出现率极低举办频率也极低、但是却非常符合我个人口味的高质量创意活动:

比如我个人就曾经被color run的朋友圈刷屏,我不是new balance的粉丝,但是却对这种活动非常有兴趣,如果事先知道的话肯定会去玩玩儿。

5、单身狗:

绝对刚需,对于单身狗来说,需求非常简单粗暴。有男有女有互动,不需要任何其他元素。

 

大家现在参加活动的现状,即需求被满足的现状:

1、 文艺青年:这类人有较强的自我信息搜集能力,盯紧豆瓣大麦,不止是周末前刷豆瓣同城和大麦网,自己的各大feeds流(友邻广播,小组帖子,新浪微博,微 信朋友圈,官方贴吧)里也能经常出现优质的活动,包括线下朋友圈口耳相传和邀约,因为他们会关注主办方和喜欢的人,所以这些信息的接受不依赖于单个平台, 

2、 大部分人:有出去玩儿的需求,但是却不知道参加哪种活动,从哪里能找到自己所在城市将会开始的有趣的活动,偶尔去瞎找一番发现大部分自己兴趣不足,或者太远,或者时间不适合。总之最终没有特别多的能看到活动信息,所以也无从选择,最终只能改为和生活中的朋友和同事小范围社交,自己的社交圈长期被压制在小圈子里,非常固化

3、通过参加固定组织来保证自己社交活动的频率:比如加入骑行队。

大的骑行群每周末都有郊外的骑行活动,早晨出发,中途娱乐吃饭,晚上返回,完全自组织,不需要太长准备周期,参与成本低,而且和自己兴趣相符;甚至吃喝玩乐群,比如加入豆瓣吃喝玩乐群用户自己建的QQ群, 微信群,还有陌陌用户自己互加的陌陌群,只要有人起头,就会有人呼应,一个局可以很快成型,要是群主组织得好,这个群 可以保证每周都有活动,我知道的豆瓣北京吃喝组就有好几个群长期活跃了好几年,主要目的就是周末一起吃喝玩儿乐发泄平时工作的压力,经常一次活动都能有二 十多个人参加,非常活跃,因为大家各自之间没有工作关系,也没有利益关系,所以一块儿玩儿只要人品靠谱大家非常放松。

4、御宅族:或者说行动力差的孩子们...朋友间的社交都少,更别说主动去参加活动了,除了部分自己极感兴趣的事情,在确认不会给自己带来人和不舒适感后会出去一次以外,其他时间都在家。

 

目前国内外主要活动类APP:

YPLAN:伦敦版的“豆瓣同城”

这个成立于 2012 年的本地应用最初据点是在伦敦,后在纽约开了办公室,到现在也只覆盖了旧金山、纽约、拉斯维加斯和伦敦四地的活动,和豆瓣同城比较类似,但是 YPlan 不单支持浏览发现活动,还能直接订票,YPlan 为那些下班后没法呆在家里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工具,他们可以在手机上方便的浏览各类活动信息,地点时间活动简介一目了然,觉得喜欢可以标心,以后 YPlan 就会推荐更多同类活动。YPlan 还提供了可观的折扣。

Sosh:本地活动推荐网站

该网站帮助用户查找目的地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尝试某家餐厅的新推介菜式、参加鸡尾酒调配培训班或徒步旅行,它的宗旨是“让城市变得更为有趣”,Sosh会采集所有种类的本地列表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行为、好友、兴趣、社区和特征来对他们进行定位,然后提供个性化的推荐信息。

Live Nation

Live Nation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演唱会推手,单在05年制作或宣传的演唱会、舞台表演及赛车运动项目达28,500个,在美国拥有75个活动场地,并在世界其它地方拥有42个活动场地。

Last Second Ticket :演出票务低价甩卖

活动商。日期已订,场馆已订,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最后上座率不高,空荡荡的座位会让组织方倍感伤心。Last Second Ticket 就是一个票务促销和甩卖平台,帮助提高上座率。

Seatwave:二级票务网站,C2C票务转卖平台

Seatwave上允许任何人进行门票购买和卖出交易,但必须保证门票来源合法。票价由买卖双方决定,Seatwave从中向买家收取15%的服务费并向卖家收取10%的交易费。

ShoobsLet's have a party:专营夜店票,专门整合做夜生活票务平台。

活动行

活动行是一个活动报名和售票的平台,专注于为活动组织方提供从发布,推广,报名,收款,电子票务,二维码签到以及后期的名单管理等一站式活动解决方案。活动 行是一个台湾来大陆的公司,台湾的公司叫活动通,他们要做的是平台而不是垂直,所以能看到上面的活动辐射面非常宽广,量非常大,是目前能看到的国内活动类 聚合平台里活动量最大的。

豆瓣同城

豆瓣同城为城市青年打造了一个“艺术社区”,活动的质量都非常高,一般都是几十人的小活动,当然如果你在一线城市的话。

周末去哪儿

帮你度过一个有意思的周末,近在咫尺的精彩活动,展览、话剧、音乐会、创意市集……怡情山水的周边风景,赏花踏青、农家乐、爬山、古镇、亲子度假……统统一网打尽。

大麦网:演出票务为主

目前国内最大的票务平台,语地区知名综合娱乐体育电子企划品牌,多元化传播业务横跨娱乐、体育、旅游、互联网、软件研发五大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活动类APP的主要特征:

1、地域性极强,基本上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穷点儿的地方没的玩儿

你要在小县城说要给你“个性化推荐本地活动信息”,估计能笑 掉全县人的大牙。随便以一个三线城市为例,江苏常州,看下豆瓣同城和大麦的数据,几乎是一个周末活动不超过五个,豆瓣同城的‘感兴趣’和‘参加’数都在三 以下,大部分都是1和0,可见四线及以下的基本完全不用玩儿了。所以活动类app的地域性极强,就在一二线城市扎堆。

2、活动不是一个单一属性的存在,不同活动的类型和属性都非常繁杂

即使是纯票务类也非常纷杂,如沙龙、小话剧、展览。纯音乐会的也有大型演唱会、小音乐会、户外音乐节、 livehouse、摇滚、爵士等其它的各种杂七杂八的活动更是数不胜数,如临时举行的免费派对,读书会。有些是有固定受众的,有些是根本没有的, 比如一些首次来华演出的节目,如果之前PR做 得好,会有很多人的尝试,如果宣传做的不行,就会无人问津。有的是周期是一年一次,比如草莓音乐节,有的则是特别频繁,比如麻雀瓦舍,这样的话你的关注方式就完全不同,前者你需要的是了解这一次草莓音乐节的各种情况,后者你需要的是不断的更新,知道最近演出的是谁。

3、帮助不同的人群寻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是活动类APP的终极目标

这是为什么出现很多活动个性化推荐产品的存在原因,很多平台上活动很多很杂,但是我上 来之后不知道哪里能找到我最喜欢的,或者还是花费大量时间来筛选,如果一个活动产品上面堆积了大量活动,但是却没有办法帮助用户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的话, 相当于前面九步都走对了最后一步走错了,导致用户最终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最终没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是产品上很容易出现的错误,因为用户“只需要我 喜欢的活动,不喜欢的再多也对我没意义”

 

所以,活动类产品的应用场景基本上是这样:

1、满足一大群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晚上和周末出来玩儿的需求;

2、而且这些年轻人爱好千差万别,有人总去国家大剧院,有人总去蜂巢剧场,有人总去798,有人总去车库、3W;

3、有人一星期参加一次活动,有人一个月参加次活动,有人一年参加一次活动…对大部分人来说并非特别频繁的需求;

4、所有人获取活动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有人从平台上看到,有人从朋友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看到,有人直接朋友推荐,有人从所关注的明星的微博或者官方贴吧里看到。分散的原因也可以从活动组织方倒推,如果你要开一场演唱会,你肯定不止在大麦上挂一个卖票信息,还要投点儿其他地方的广告,这也导致了活动信息的极度分散性。

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国内也没有一个大的综合性的活动平台的原因,不同的活动差别实在太大,全做真心很难启动,比如豆瓣同城,它就是文艺的,做很多其他的只会让人觉得很怪,基因和调性决定了一个平台很难把所有的活动都收入囊中,更多的是从一个人群或者一类活动切入。

比如专做户外活动的绿野户外,到现在页面还是discuzz时代的感觉,提供的服务也特别简单,就是组团出去玩儿的帖子,比如帝都的话可能是妙峰山骑行,也可能是雁西湖吃虹鳟鱼,也可能是坝上草原骑马五日游。但是这个需求非常旺盛,活动量极其之大,查看北京区每个周末可选的活动有大几十个,远的近的,带 运动的纯游玩的,应有尽有,可选择性非常多。

笔者曾经参加过两次,得知其盈利模式,组织者都是线下的野导游,租几量大巴,然后去绿野发帖子付费置顶,一次 置顶一天一万多块,但是能带来的报名数也是极其可观,笔者报名去坝上那次就是健德门地铁站停着四五辆大巴,全坐满了,每人先交300,包括车马食宿费用,过去了骑马费用另算,可谓双方受益,规模可观,性价比高,非常高效,模式虽然从来不被媒体讨论,实际早已颇具规模,闷声赚钱。

再比如另外一个专做娱乐活动的App,owhat。 它切入了一个非常细的点,明星见面会和电影首映礼的粉丝集体票。就是大家看娱乐新闻播报的时候最常见的现场:某电影快上线 了,导演携主演明星们一起出席一个活动造势,大批记者现场采访,大量话筒摆在导演和演员身前,此类活动其实也是有观众的,而且观众量不大可以和明星近距离 接触,owhat不仅直接在自己平台上售卖这种主创见面会的票,而且提供粉丝团体票,即如果你是都教授的贴吧粉丝群里的成员,你们群就可以买几十张票组团 去看都教授的某场见面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或许你觉得这种见面会能和明星近身接触且机会较少,价格会不会太高承受不起,之前也出现过新闻某某明星的见面 会被炒至天价前十排要两万五一张,而事实上这种见面会的票实际价格都非常亲民平价,完全在一个普通粉丝的可接受范围内,只是这一块儿的市场一直被忽略了, 渠道一直没有打开!在他们上线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做了一 次一次华晨宇专辑的线上签售会,受益于粉丝经济的强大推力,毫不费力就卖出了一万两千多张……对于一个初创产品来说,不可不说切入点选择非常精准,才能达到这麽凶猛的效果。

 

综上分析,目前活动类产品由于活动属性太过纷杂,很难形成集中垄断的态势,很难出现一个大而全的产品一家把事儿给全办了,现有的能看到的获取部分用户忠心的活动类产品也都是选择了某一专业或者细分领域做纵深, 切实满足有这部分需求的人的需求,才能够所成就可以预见此类产品最终的局面也很可能是很多个产品并存,同时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即在活动这个大垂直之下,生出许多更深的垂直,属于最典型的重度垂直领域,且是垂直中的再垂直。(文章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徐小君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