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魔兽》上映24小时票房已经近4亿,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被疯狂刷了屏,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粉丝电影,也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的电影。在苦等了十年之久的“魔兽粉”眼中,这部电影饱含了他们的青春记忆,满满的都是情怀,这一定程度的反应在各大电影网站的评分上。
豆瓣评分目前高达8.4,曾经一度达到8.9,IMDb上也有7.9。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影评人和非玩家影迷眼里《魔兽》是部十足的烂片。专业影评人评分网站Metacritic上评分只有30分,烂番茄上的新鲜度也低至18%,而美国知名电影网站IndieWire的编辑们更是对《魔兽》进行了集体吐槽,甚至探讨起了好莱坞商业环境对天才导演的成长到底是好是坏。
本文由钛媒体编译自美国知名电影网站IndieWire,若离/翻译,Joyce/编辑。
ERIC KOHN:
首先要说,我还没看过《魔兽世界》,让我来评论它的质量似乎不太厚道。不过,抛开现有影评里那些刻薄话不提,我觉得我最好还是回去怀念导演邓肯·琼斯早期的两部影片——致孤独的抒情诗《月亮》(Moon)和巧妙讲述时空扭曲的《源代码》(Source Code),暂时装作他根本没拍第三部作品。
遗憾的是,他确实拍了第三部影片(也就是这部《魔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部片子自命不凡,展现着最低俗的摄影棚效果。它立即成为琼斯大好职业前途的一个污点。已经够毁人的了!
当然,许多才华横溢的导演都在好莱坞摔了跟头。这基本上是屡试不爽的一项传统。可近些年出现了一种更成问题的风气:在职业生涯初期,才华出众的导演就大肆追求高预算投入,然后遭遇滑铁卢。
科林·特雷沃罗(Colin Trevorrow)没有把第二部作品《侏罗纪世界》打造成杰作。琼斯也在完成两部影片后证明,他离所谓“性格导演”的称谓越来越远,越来越偏离少数能准确把握科幻风格的导演。也许这其中的重大结论就是:有想法的导演不适合好莱坞。还记得达伦·阿伦诺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诺亚方舟:创世之旅》(Noah)吗?我一直想方设法忘掉它。
当然,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大卫·洛维(David Lowery)会怎么处理《彼得的龙》(Pete’s Dragon),或者瑞恩·库勒格卡农(Ryan Coogler)怎样用银幕上的《黑豹》(Black Panther)为漫威漫画的超级英雄系列增光添彩。不过总体而言,假如好莱坞把枯燥又繁重的苦差事留给商业片导演去做,我们倒也皆大欢喜。谁和我看法一致?
KATE ERBLAND:
在独立电影领域,有很多冉冉升起的明星是在Ta的处女作或者第二部影片受到好评以后迅速闯进好莱坞的,比如特雷沃罗、乔恩·沃茨(Jon Watts)、加雷斯·爱德华(Gareth Edwards)、乔丹·沃格特-罗伯茨(Jordan Vogt-Roberts)。他们在好莱坞的成绩好坏不一,有些人成绩如何还有待观察。
琼斯和他们不大一样,从《月亮》到《源代码》,他向中等成本、一般制片公司不太做的小众烧脑好莱坞片转型。可即便是这样的职业轨迹,也没能让琼斯摆脱好莱坞卖座片的负面影响。
别的不谈,单说这部严重误导人的《魔兽世界》(没错,我不幸地已经看了)。它应该是一个警示。它在警告大家,即使是最有才华的导演,即使他们出于好意,如我们所料地砸下巨资拍摄宏大的场景后,结果也可能是好心办坏事。
但那不等于说,我们应该把这些类型片统统拱手让给商业片导演来拍。必须用一种方式去缩小独立电影人和好莱坞商业片需求的差距。我们唯一能找到的方法就是,让小众导演也能有机会试水市场,虽然有时候结果可能不如人意甚至相当可怕。
你可以既做性格导演,又是好莱坞的宠儿,像斯皮尔伯格那样,虽然这不太符合眼下的行情,但极少数的成功例子足以证明努力是值得的。和之前说过的一样,我不禁要继续支持邓肯·琼斯或者克里斯托弗·诺兰走的路线:你能拍出大卖的片子,只不过可能没那么快。
DAVID EHRLICH:
我讨厌炒冷饭,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老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许多讨论当代电影制作现状的谈话总会提到的:中等成本电影之死。
《源代码》是个不错的片子,甚至称得上是更有利于导演职业生涯的选择,但那部片子之所以在我们现在的讨论里成为一个范例,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像邓肯·琼斯那样得到支持,以区区3200万美元成本拍成一部情节紧凑的科幻惊悚片。青年导演往往在处女作热卖以后就要被迫选择,是接受主流好莱坞大制作的橄榄枝,做一份梦想的工作(通常是实现他们珍藏的儿时梦想),还是为第二部独立影片的开拍苦苦筹措资金。这是残酷的现实。
更糟糕的是,Kate Erbland刚刚说的完全正确。某些导演(是的总有这样一些人)和魔鬼做了交易,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我这辈子都会力挺加雷斯·爱德华的《哥斯拉》(Godzilla),我认为它是21世纪最佳的卖座大片之一。
可《哥斯拉》绝对是特例,因为大部分初出茅庐的导演能签约执导大片的原因无非是,电影公司可以迫使他们听话干活,把大量棘手的工作交给副导演组和特效部门。我想,在成本问题上Eric Kohn是对的。他认为好莱坞大片不适合有想法的导演——至少当他们不得不顾及投资方时的确是如此。
诚然,斯皮尔伯格、诺兰和阿伦诺夫斯基(Aronofskys)这类导演的作品不会让观众感觉到和其他导演存在雷同,其发挥的功用也和其他导演的不同。但我们来看看《安全没有保障》(Safety Not Guaranteed)。
这部影片虽然魅力十足,但却像是谁都可能拍出来的片子。这也是科林·特雷沃罗能凭《侏罗纪世界》名声大噪的原因——想要收获全球高票房,就必须让所有人都能欣赏你的影片。基于这个道理,特雷沃罗拍出了《星球大战》。可如果我们鼓励导演放弃艺术家的理想,一切围绕观众服务,那没有人会是赢家。
ANNE THOMPSON:
正像David Ehrlich所说的,好莱坞现在的困境是低成本独立电影和高成本大片的差距越来越大。
过去有一套培训年轻导演的系统,就是让他们参与高成本影片拍摄前,先拍摄中低成本的影片积累经验。克里斯托弗·诺兰早期拍过《白夜追凶》(Insomnia),沃卓斯基姐妹的《惊世狂花》(Bound)也是这类例子。
由于好莱坞大量放弃制作中等成本影片(除非是喜剧片、言情片或者恐怖片),像琼斯这样的导演只好拼命找活干。独立影片确实收不回成本。你要绞尽脑汁向海外发行公司筹集资金,而发行公司常常操纵影片的类型,而且会指定少数得到全球各大电影市场认可的影星出演。那样一来,根本无法打造优秀的影片。
尽管有以上限制,当然仍有些片子能幸免于难。可是,除了为糊口交差,导演又能从执导这种影片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成长?有的导演选择商业片,比如史派克·李(Spike Lee)和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有的拿起教鞭,比如凯莉·雷查德(Kelly Reichardt);有的开始掌镜纪录片,如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或者去拍短片,像米歇尔·冈瑞(Michel Gondry)和斯派克·琼斯(Spike Jonze)。
作为新晋导演,邓肯·琼斯没有多少选择余地。拍电视剧固然为杰里米·伯德斯华(Jeremy Podeswa)和阿格涅丝卡·霍兰(Agniezska Holland)等导演提供了许多电影之外的创作机会,对于那些希望掌控个人作品的导演来说却远非一个让人满意的差事。
就算是吉尔莫·德尔·托罗(Guillermo del Toro)这样经验丰富的导演,在执导彼此存在利益冲突的好莱坞影片时,也需要耐心和团队协作,还要顺应市场对大片的需求。有时,无论是同客户争辩,还是像马修·沃恩(Matthew Vaughn)那样抽身出来,两种选择都需要勇气。
邓肯·琼斯的尝试为跟他处境相似的无数导演发出了警示。然而,还没有能轻易化解这种两难局面的对策。(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1 其他的评论还算好,但第一个评论:“虽然我还没有看过电影……”这种开头,真的是让人无语。“虽然本文我还没有看过,但我还是要说”,“虽然这本书我还没看过,但我……”,“虽然这首歌我还没听过,但我……”,下次能不能看了/听了再来说…… 2 魔兽电影确实拍的不怎么样,应该说,视觉满分,但剧情最多给3分(满分10分)。最大的问题是或许导演/编剧,想在里面放太多内容,导致每一个点都交代的匆匆忙忙,甚至是前后矛盾。 3 比如,古尔丹靠邪术一会儿能胁迫兽族,一会儿兽族又能为了所谓“传统”而拒绝古尔丹发布的任务(杀死人类统领)。比如被邪术改造的兽族统领,一会儿超神似的吊炸天,一会儿又被人族一刀劈到裆下完成绝杀(就一刀,轻轻松松)。比如迦罗娜和安度因莫名的调情,搞得好像要莫名开启一条感情线,后来又没有什么后续交代。等等。(名字可能记得不对,毕竟我不是魔兽世界,而是魔兽争霸玩家,哈哈) 4 60块钱,真的不贵。中国市场可能和其他市场不一样,在一个个热的流汗的夏天,冻得手僵的冬天,在那个游戏还没有泛滥的年代,那群孩子们,在电脑室/网吧里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复制一个我在其他魔兽文章下的评论: 1 补充一句。 70后、80后、90后,没玩过魔兽世界,还挺多的。 但没玩过魔兽争霸的,还真找不出几个。 2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魔兽世界的玩家会去看,魔兽争霸的玩家也会去看,那些当年不玩游戏,但自己的同学/女朋友/男朋友等是魔兽争霸/魔兽世界玩家的,他们可能也会看。 3 魔兽的玩家不仅会去看,还会拖家带口去看。呼朋唤友去看。 4 以上所有人加在一起,远远不止是魔兽世界粉丝的数量。
我反正是没兴趣,所以也不评价
和老罗的手机一样卖的是情怀。就和现在的网页游戏传奇一样,玩的是情怀。
我们看的是情怀,回忆以前在艾泽拉斯的日子,你评的再烂也无法抹杀WOW玩家们的期待
情怀满满的,不同的群体对魔兽的平价是有偏差的。
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去看了,虽然发现了里面很多的BUG情节,但冲着的就是那些年的青春记忆。
返回键弄下面UX设计师是脑残吗
只能说国内观众的口味和美国人不太一样啊!😁
本来就是买情怀的电影!
情节很紧凑而且有自己的故事(不能算俗套)我给五星好评 不玩游戏但是粉邓肯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