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过去了。
回看这一年,除工作外,生活上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到世界各地参加世界超马越野巡回赛(UTWT)。1年里,我去了中国香港、日本、意大利、法国和法属留尼汪岛,参加了几站各种令人难忘的超马越野赛。
越野跑把我带到世界各地,这种“奔跑的旅程”让我拥有了直面内心的勇气,同时也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
参加UTWT世界巡回赛,是2013年9月我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最初只是把越野跑作为生活中的爱好,能给自己找点乐子。没想到2014年,一路“跑”来,不经意间爱好与工作开始产生交集——在跑步比赛过程中,我也有幸与电视台一起投资制作了国内第一档电视节目《雅荻跑世界》,第1季计划在2015年3月陆续全国播出。没想到,我积累了十几年的电影工作经验,终于在跑步领域也可以略有施展。除了电视节目,我也跟随着自己比赛的节奏,制作了名为《跑出勇气》的系列纪录短片,只为封存一些难忘的记忆。
2014年我参加了7场百公里及以上距离的超马越野赛,其中UTWT巡回赛占了4场,完赛3场,退赛1场。2014年的比赛数量显然不少,但我从来不是竞技速度型,也没那个实力,每次都是以完赛为目标,跑步的朋友戏称我是“玩儿赛型”选手,而我每次都认真地说:其实我是“旅游型选手”。正是这种“旅游体验式”心态,总能让我安全抵达终点,如果赛道过于艰难,我会理性主动退赛。对于我来说,任何一次受伤,都可能影响到全年的工作安排。所以每次我都会告诉自己:“安全第一”。因此,自我2012年5月开始参加越野跑比赛,过去2年半,我从没因为训练或比赛导致身体受伤,也算是万幸。
2014年的7场比赛中,年初和收尾的比赛都在中国香港完成。先是1月香港Vibram HK100越野赛,内地的朋友简称“港百”,这是内地越野跑爱好者最熟悉的一个百公里赛事。因为这条赛道是香港众多百公里赛事中,最容易的一条,比较适合路跑能力强的选手,所以冠军都能跑到11小时以内。整场比赛,波澜不惊,我就是老毛病——在检查站休息时间太长,最后21小时完赛。
2014年3月香港大屿山100公里越野赛中,我尝试缩短在每个检查站停留时间,5分钟左右尽快出站。大屿山的这条赛道难度比港百大很多,虽然我一路状态不错,最终还是24小时多才完赛。2014年第3次来香港是在2014年11月中旬的“乐施毅行者”百公里慈善赛,我没有作为参赛队员,而是作为0396队的支援队员全程陪跑。这是我第一次以支援队员形式参加越野跑比赛,视角变了,心态也不同,自己是否完赛已不重要,主要帮助别人顺利完赛。这次体验下来,让我产生了以后毅行者只做支援队员的冲动。
2014年4月下旬去日本参加了环富士山100英里越野赛(UTMF),我最感兴趣的并不是这场比赛,而是日本这个国家。这是我第一次去日本,无论之前对日本有着怎样的想象,这次日本行带给我都是正面体验。赛事的每位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友好和专业,我自认也大大小小参加了不少比赛,这一场我还真挑不出毛病。
比如在任何一个补给站,哪怕只是切橙子都会安排两个人,一个负责把橙子切成四瓣,另一个把每一瓣橙子的肉和皮用刀很细致的切开,却又保持最后一点点皮肉的连接,再整齐的摆放到一个大盘子里。因为多了这样看似多余的一刀,实际上极大的方便选手直接取用,很容易吃到橙子的肉,节省了时间又避免了浪费。从比赛地河口湖到赛后我去了静谧的京都,感受了一下东京的繁华,匆匆不到两周的时间,一路走下来,总让我有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2个月之后,我到达了意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区腹地的Cortina小镇,参加第8届Lavaredo119公里超马越野赛。因为上一站在富士山需要纪录片拍摄团队配合拍摄,多用了不少时间,而Lavaredo这条赛道难度不小,关门时间严,我跟摄影团队说,我要尽力完赛,能抓拍多少就多少吧。但没想到团队还是发挥了强大的执行力和想象力,几乎跟我一样将近30个小时不休不眠,沿路追拍。有着近20年影视剧拍摄经验的老同学罗登和导演李妍,还有负责航拍的小潘,他们拍出了让人震撼的壮美比赛画面。
还要特别感谢一位意大利朋友Gabriele,他从上海飞到自己家米兰,把他父亲提前帮我们租好的奔驰巴士从米兰一路开到Cortina,与我们汇合,然后稍做休息就跟着摄制组一起出发。在我完赛后,他又被我们折腾了两三天,在最后离开时,除了所有的车辆租金,他死活不要任何多余酬劳,他说他被我们感动了。直到我们在威尼斯分开,他也没讲清楚他被什么所感动。
2014年8月底到9月初,我一直在勃朗峰山脚下的法意过境隧道来回穿梭。因为8月底在勃朗峰北侧的法国境内霞木尼小镇有环勃朗峰100英里赛(UTMB),有很多国内的好朋友来参加这场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超马赛事。我大多时间住在12公里之外,勃朗峰南侧意大利境内的库马约尔小镇,准备我2014年9月上旬的巨人之旅332公里超马赛事(TDG)。因为库马约尔是TDG的起点,也是UTMB赛段中间最大的休息站,所以我在8月底这一周见证了好多国内朋友完成UTMB的激动人心时刻。
而巨人之旅这条赛道对我来说,还是准备不足,加上前半段速度相对保守,所以在201公里处被关门退赛。我个人很喜欢这种多日连续赛,你要在150小时之内,翻过40多个山头,累计爬升24000多米,对我这种水平,显然这更多是一个徒步赛,而不是跑步比赛。
同样,在2014年10月下旬留尼汪长征172公里越野赛,遇到了迄今我认为技术性难度最高的一条赛道,我直接在不到90公里处就因速度太慢给关门了。我不断审视自己,如何理解比赛对自己的意义,像这样的比赛,无论完赛与否,坚持到最后,总有一种重生的感觉。
2014年,这两场未完成的比赛,总有一天我会完成的。
2014年年底,我回到北京,有一次与一位朋友聊天,聊到我们都喜欢看一些国外的越野跑的视频和世界顶尖跑者的纪录片,实在是太震撼了。朋友问我,国内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纪录片呢?我只能苦笑,整个中国电影业过去10年都没有任何创作创意上的进步,甚至是大踏步的倒退,细分领域的创作水平提高就有点一厢情愿了。
国外运动纪录片精彩之处,关键并不在拍摄技术,而是人本身。
2014年,我在世界各地与不同国家的跑者交谈,试图了解他们的想法,跑步对他们生活的意义,我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所谓“成功”、对“享受生活”的认识跟眼下的中国人有很大差异。我并没有做严谨的数据统计和调研,只是一种纯感性的认识: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方式,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都应该通过某种方式(不一定是跑步)去发现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
反观身边的你我,大概是迫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天的职场竞争压力,迫于租房、买房、孩子上学的各种生活压力,每个人无形中被集体绑架到同一条看似宽广的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生怕掉队。仿佛大家默认了一种人生观标准,就是一个中国人的成功与否、幸福快乐与否都与所拥有的财富成正比。
有一种说法,生命本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来自于自己所附加的。我们的价值观真的只能如此整齐划一吗?过去这几年,我愈加不这么认为,生命是多样化的,生活在于无数个可能性,而快乐源于内心真正的热爱。追逐财富本没有错,但一定要成为生活的绝对目标和唯一指向吗?
短期内我们不会有动人的越野跑纪录片,是因为很多人都还在“寻找自己”,努力让自己成为具有独立思想和完整生活态度的大写的“人”。所以,在越野跑纪录片开始阶段,我的侧重点并没有聚焦在人身上,而是聚焦于一个问题——面对生活中各种抉择,如何拥有做出判断的勇气?这就是我将系列纪录片命名为“跑出勇气”的由来。
2014年,我就像从高速路上簇拥前行的人群中挤了出来,脱离了大部队唯一前行的方向,无论下一步奔向哪里,勇敢向前,发现自己,才能获得答案。
(本文即将发表在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2月刊,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纪录片呢?
fantastic
个人喜好
真牛逼
天生跑步狂
重生后还是得来这里
呵呵
追随自己的心。
只能说羡慕他活的精彩!
活的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