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80后这一代人可以说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成长而长大的。他们经历过互联网行业怎样的发展?他们怎么看、怎么想?钛媒体作者白鼠窝推出“80后的互联成长”系列文章,在钛媒体独家连载(链接地址:https://www.tmtpost.com/author/baishuwo),本文是第七篇:
上一篇讲了盗版XP创造了很多“中国特色”的模式,今天要讲讲另外一个“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故事。
当下,互联网企业似乎已经成为一股摧枯拉朽的力量,席卷各个行业。而为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的电信运营商则面临着主要业务受OTT冲击之痛,好不凄惨。
不过时间回到2000年初,整个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那会儿互联网泡沫刚刚破灭,各家互联网公司口袋都紧的很,找不到盈利出路的互联网公司尝试着各种变现的方法。
2002年开始,新浪、搜狐、263的邮箱服务开始收费,后来腾讯的QQ注册开始收费。一时间,免费将死,收费时代到来的论调充斥了整个互联网。
邮箱收费和QQ号注册收费,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带来太多真正的收益,不过其意义在于让互联网企业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支付渠道——运营商。
当年的互联网可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支付宝、网银支付等多种多样的付费手段,即使是有,也只有少数人会用。不过运营商那边则有着一套全国最大的扣费系统,对于小额支付来说,这个扣费系统实在是太好用了。
以腾讯为例,腾讯在当时QQ注册时,并不是直接付费注册,而是需要通过电话或者短信注册QQ号。而这里面的玄机便是,消费者打的电话或发的短信并不是平时正常的电话短信,通过电话和短信完成注册的同时,腾讯会通过电话和短信收取相应发费用,该费用直接通过电话费和短信费扣取。
2003年,腾讯推出了QQ秀功能,更是把通过运营商扣费的能力大大的发挥了一把。那会儿腾讯给每个人建立了一个光着膀子的虚拟形象,如果想要自己的虚拟形象变得更加得体,就需要到商城里面买衣服给这个虚拟形象穿衣服。QQ秀一出,爱美爱面子的用户们纷纷慷慨解囊为自己的“形象”买单。
QQ秀的购买使用的是腾讯自己的虚拟货币Q币,而当时充值Q币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打电话充值了。也正因为是通过电话、手机充值,当时也流行起各种利用电话系统漏洞充值的方法:比如用IP电话拨打充值、用余额已经马上要用完的手机号充值、用单位电话充值等等。
电信运营商的代付费功能确实好用,不过需要一直引导消费,要形成持续的盈利,就需要花很多的功夫引导、推广,对于很多玩家来说并不够爽快。更好的办法,就是让消费者订阅一个按月扣费或者按量扣费的服务,那躺着赚钱就不再是梦了。
2001年,中国移动推出其互联网服务“移动梦网“,这是一个手机上网、彩信服务,而在移动梦网中,中国移动引入了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这些服务提供商为移动梦网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移动实现向消费者扣费,中国移动则和这些公司分账。
“移动梦网“被称为中国电信史上商业模式的一次创举,由于第三方服务商的引入,各种服务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手机的应用范围。
当时腾讯也推出了“移动QQ”业务,在手机和QQ号绑定以后,便可以从QQ向手机,或者从手机向QQ发送消息了。手机绑定并不收费,但发送消息收取正常的信息服务费。虽然腾讯强调费用是由运营商收取,但其实腾讯从中也获得大量分成。移动QQ让腾讯进入了真正的盈利时代。除了移动QQ,腾讯另外一大服务腾讯会员,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手机订阅SP服务实现的。
腾讯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部分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2002年为75.6%,2003年为63.6%,毫不夸张的说,SP业务当年拯救了陷入盈利危机的腾讯。
腾讯通过运营商其提供的服务相对来说比较实在。而在SP大潮中,几大门户也都赚的盆满钵满,但却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记得高中时,大概是03年左右,彩屏手机开始普及,彩信、WAP站开始泛滥。那个时候,当你打开手机浏览器或者点开一个陌生号码发过来的彩信,随便点几下,就会发现很多令人血脉喷张、极具诱惑的图片、文字。但当你真的点下去以后,很快你就会收到一条短信,这时你可能就订阅了一个某门户网站的新闻服务。
当然不止是手机上,即使是PC站点上,也会有各种链接诱骗你订阅相关的服务,那个时期,各大门户网站通过或明或暗的各种手段发展自己增值服务的订户,以此度过了互联网泡沫后最难熬的一个时期。
2005年时,据一个叫Josou的门户工作人员透露,2004年互联网全国总收入中,74%来源于网站嫁接的短信业务。而他用了“抢”、“骗”“保”三个字形容段短信服务提供商“圈钱”的内幕。那会儿真的可以用“不择手段”来形容这些SP服务商,他们不管自己提供的服务内容好不好,只管诱骗消费者上当订阅自己的服务。
SP时代是一个金光闪闪的时代,很多企业通过SP业务起死回生,但这也并不是一个非常光彩的时代,各种扣费陷阱让消费者防不胜防。2006年4月29日,梦网进行专项治理活动,梦网信息费下降50%。随着政策的日渐严格以及人们对各种语焉不详的”增值服务“的厌恶,移动梦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05年的人民邮电报这样评价移动梦网:移动梦网无疑是新世纪之初伟大的商业创新模式之一,它拯救中国互联网业功不可没,发展速度屡屡使最大胆的预测都显得保守。不可否认的是,在梦网业务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的同时,强行订制、短信陷阱、退订难等诸多投诉声音此起彼伏,使这个响亮的品牌蒙羞。
现在回过来看移动梦网和其他增值电信服务,会发现其模式和现在的应用商店模式非常像。运营商提供了触达用户的渠道和支付工具,服务商在上面提供服务,获得的收入双方分成。可惜的是,在这波浪潮中,运营商没有很好把握服务商的品质,虽然赚到了钱,却失去了口碑。到了APP年代,各大运营商也建立了自己应用商店,凭借数量巨大的运营商定制机和方便的扣费,运营商应用商店不应该做的太差。可事实是,由于背负了乱扣费的恶名,即使是中国移动旗下的“移动MM商店”在应用商店排行榜中也完全不见踪影。
很多人将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的关系说成农夫与蛇的故事,当年运营商救了互联网企业,现在互联网企业却似乎要将运营商赶尽杀绝。这么说确实有其戏剧性,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企业在竞争中逐渐提供了越来越多更好的服务,而运营商这些年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消费者不过是用脚投票而已。(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叶元,微信公众号“白鼠窝”(baishuwo)】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往事可追
能把消费者骗开心就行了
有这样的感觉。
看看
看看
移动
只顾着赚钱的年代。
我觉得运营商做的不好,很大的原因他们是国有的,人浮于事,如果当时就引进几家私有企业,就不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