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们喜欢在朋友圈刷存在感。我常在朋友圈看到创业者们发照片,展示自己团队忙碌的情形,不是周末还在加班,就是12点还在工作。图片配的文字也很励志,不是要改变世界,就是要颠覆行业。遇到这样的创业者,我通常只有两种判断:要么他的事业刚刚起步,要么他创业很艰难,内心很焦虑。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判断呢?简单来说就是“静水深流”。那些小有成就的创业者们大都很低调,他们的主要精力在日复一日的经营管理中,没有兴趣对外展示他们的工作状态。就像有经验的马拉松选手大都很沉默一样,他们知道比赛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没有必要用喧哗去刷存在感,成绩会证明一切。只有那些内心空虚和焦虑的人需要用行为证明点什么。
这就是创业“老兵”和“新兵”的区别。刚开始创业的人和刚上战场的新兵很像,他们觉得一切都很新鲜,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真的能改变世界;低估所遇到的困难,以为给自己和团队打一些鸡血,困难就会自然消退。他们在朋友圈里展示忙碌的情景,往往反映了内心的焦虑感。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有没有结果,只好靠忙碌证明自己没有虚度光阴。
用忙碌抵抗内心的不安,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人性。但对创业者而言,并不是很好的人性。创业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你到底有多忙碌,而在于你为顾客创造了多少价值,或者你的产品满足了多少人的需求。让自己忙碌起来很容易,但如果要复盘创业者做的事情就会发现,他们忙碌的事情大都是错的。而且过度忙碌会削弱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
拿我自己现身说法吧。刚开始创业那会儿,我也偶尔给自己打打鸡血,顺便发发创业感悟,现在看那些感悟还挺有道理的,但我后来越来越少干这事了。为什么呢?因为创业进入正轨之后,就是日复一日地运营,没有那么多新鲜事,也无需给自己打鸡血,踏踏实实地做就好了。如果创业几年之后还在慷慨激昂,还在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可想而知他还在艰难摸索,甚至可以说已经陷入困境。
我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没那么忙了,需要做的决策越来越少。我有一个定期复盘的工作习惯,创业第一年我发现,80%的事情都白忙活了,第二年白忙活的比例大约60%。不能怪我无能,大多数创业者比我还糟糕,因为前两年创业大都在摸索商业模式,看上去做了很多决策,但大多数决策都是错误的。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少做决策,只做重要的决策,并努力提高决策的成功概率。
我现在花很多时间去阅读和写作,去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和人性。我的工作之一是给企业家做总裁教练和管理顾问,这一方面可以提高我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我对自己经营的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经常提醒自己,经营企业的意义在企业之外,也就是创造客户,因此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需要由外而内的眼光。当然,管理企业还需要由内而外的眼光,致力于打造企业的组织能力。
我辅导过的企业家也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们企图心很强,努力想把自己的企业做成生态或者平台,集团下面就有十几家公司,光参加这些企业的董事会就够他们忙碌的。除了工作本身之外,还要参加各种政府的会议,以及各种商务应酬,把自己的身体也搞垮了。但忙碌之后普遍是茫然,因为他们似乎对自己的时间失去了控制,看上去是很多家企业的老板,但其实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奴隶。
遇到这样的企业家,我会奉劝他们尽可能授权,多花点时间去对自己的业务做深度的战略思考,尽可能做到专注聚焦。战略思考能力也是创始人最核心的能力之一,它要求对企业所在的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有深刻洞察,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组织能力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还需要对企业的组织能力和竞争优势有深刻理解。这些事情是创始人不得不深度思考的事情,而这需要花很多时间。
从忙碌的节奏中解放出来,观察你周围的世界和人,深度思考世界和人性,你就会有很多全新的视角,并对自己的企业有全新的认识。
企业家是企业最大的驱动力,但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最大的瓶颈。要突破这个瓶颈,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阅读和思考,让自己的思想成为驱动企业转型和成长的推动器。(本文系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2016年6月刊专栏文章,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些人要冲,要些人要思。
楼主自己也曾经这样,这不是正常嘛。过程而已,看结果。
创业者发照片,忙于创业圈,一方面是为了展示自己,让别人知道自己,扩大的影响力对创业者还是有好处的。
讲到点上了。之前也非常喜欢在空间,朋友圈,微博发自己去参加创业沙龙,做各种项目的照片,认为这是在打造自己的自媒体。后来觉得很幼稚。自以为自己很忙,其实静下来细想,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着什么。
错误的路,忙碌微效果的路,或许是很多创业者的成长必经之路。
建议作者到百度问咖上去做个大咖,那里的确很多创业者希望被指导。
👍
聚焦发力才会真正突破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