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个个人演讲——也有人称之为纪录片——非常火,所以有必要去研究一下它的传播路径。
很遗憾,虽然这个个人演讲看上去似乎是在微信朋友圈为主要的传播阵地,但没有办法获取到微信的有关数据,故而只好转场到微博上一观究竟。
数据是应我的恳求,由上海交通大学媒体设计学院的大数据与传播创新实验室(T-Lab)所抓取的,并形成了一些图表。这个实验室的leader是学院的禹卫华副教授。
后来发生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故而在某一个时间点之后,所有的数据几乎都无法获得。整个采样的时间点截止到3月2日的下午1点52分。
以该个人演讲的标题为关键词,总体获取的数据如下:
原创的微博数量总计:134819条
去除同名美剧名称等干扰后:133667条
总转发量:1419235
总评论数:273786
下图为三天的微博数量:
2月28日,上午九点,整个网络上开始出现对演讲者的专访文字,10点,视频正式出现。总计为3.3万原创微博数量。次日1日,达到顶峰,8.3万。到了2日,迅速回落。截止到2日的下午1点52分(这个时间点之后,数据抓取已经无法完成),也只有1.6万条,即便按全日翻倍计算,3万条出头。
对应的,该个人演讲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是:24小时(也就是3月1日的10点),1亿。到了3月2日上午9点半,2亿。
二
谁在发微博?
两张图。
上图可以看到,达人、普通个人、认证个人,是发原创微博的主力军。而认证的媒体发得极少。微博上蓝V媒体们,统共就发了786条,数据低到让人瞠目结舌。倒是蓝V企业们,还比较努力,发出来2055条。
蓝V媒体,似乎在大规模地从微博场域撤退。黄V个人,其实较之11年,活跃度也大幅下降。倒是普通个人(也就是匿名用户),依然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他们是这个个人演讲在微博上传播的主要动力。
这张图显示的是性别——从数据抓取来说,只能说是该用户声称的性别。男性发微博数量超过女性,达到近6.9万条,女性不到6.5条。
很多人说,女性比较容易被该个人演讲所感动,尤其是演讲者一开始引入的是她女儿的故事。但至少从微博上的表现来看,男性比女性还更喜欢参与到这种事。
考虑到微博整体用户性别上,女性占优势,这张图越发说明,男性同样容易被该个人演讲所触动,甚至还超过女性。
三
被转发量最大的十条微博排行表:
排名 |
微博名称 |
认证 |
粉丝数 |
地点 |
转发 |
评论 |
博文 |
1 |
柴静看见 | 认证个人 |
1166996 |
北京 东城区 |
577261 |
101603 |
#柴静雾霾调查# 沉寂一年后,柴静归来,推出公益作品《穹顶之下》,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同呼吸,共命运,要为空气做点事。@人民网 与@优酷 同步播出 http://t.cn/Rwl9eHT,http://t.cn/Rwl9eHH |
2 |
人民网 | 认证媒体 |
27876152 |
北京 |
219793 |
23911 |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全集】 |
3 |
优酷 | 认证媒体 |
6114326 |
北京 |
105297 |
12930 |
【柴静:雾霾到底是什么?从哪儿来?又该怎么办?】 |
4 |
韩寒 | 认证个人 |
41649638 |
上海 |
53159 |
7779 |
请让更多人看见。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 http://t.cn/Rwl0NEK |
5 |
谢娜 | 认证个人 |
62523944 |
北京 海淀区 |
26969 |
3163 |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同呼吸共命运 http://t.cn/Rwl9eHT |
6 |
王小呆 | 认证个人 |
624036 |
北京 朝阳区 |
21724 |
3127 |
昨天柴静发布了《穹顶之下》,看到网友特别认真的讨论了一天的雾霾,心里特别高兴。一觉醒来讨论的主题却已变成了柴静本人,国人的歪楼能力真是让人敬佩,突然明白雾霾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
7 |
人民网 | 认证媒体 |
27876309 |
北京 |
18753 |
1821 |
【《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独家发布】 |
8 |
人民网 | 认证媒体 |
27875573 |
北京 |
17124 |
1476 |
【柴静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全集】 |
9 |
环球时报 | 认证媒体 |
3243209 |
北京 |
16783 |
6770 |
小编刚刚头到尾看完柴静的“穹顶之下”,很受触动,很受感动,很受启发。但当小编在微博里,看到一些平时嘴上总挂着“爱国”的人,却在骂她“公知”,拿她在美国生孩子挖苦她,认为她在“黑国企”时,我突然有一种被深深恶心到的感觉。柴静说,保护落后产业不是创新。小编觉得,护短和偏执更不是爱国。 |
10 |
新浪视频 | 认证媒体 |
7552039 |
北京 海淀区 |
11354 |
1116 |
【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104分钟全程】 |
细读这张表,其实是有些意思的。
其一,这十个号的组成:演讲者个人以及演讲者好友韩寒,然后是个人演讲的首发平台人民网(它还有三条微博在前十大转发里)、优酷,新浪视频作为新浪的官方账号,会得到一定的推广力度。然后是娱乐圈里的谢娜以及王小呆。环球时报这个认证媒体在微博上还有一定的活跃度。大V全部消失,传统媒体基本全部消失(除了人民网和环球时报)
其二,排在第十的新浪视频,转发量刚刚超过一万。
其三,环球时报那条被转发1.6万次的微博本身,倒是很有些读头,简直不像环球时报写的。这条微博目前,至少已经无法搜索到。
四
最后要说明的。
抓取关键词是该个人演讲的标题,没有抓取演讲者名讳,这件事本来还想干,但3月2日之后,已然来不及。故而,本文里所有的数据都是基于那个标题,有可能会有人仅提到演讲者名讳,但不在样本库里。
本来我还想看看在转发中的有什么重要传播节点——比如某大V是演讲者那条微博的传播者——看看粉丝量在比如百万之上的二次传播,同样由于某种原因,已然来不及抓取。
权作参考吧。(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钛媒体专栏作者,新媒体的观察者、实践者和批判者,目前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微信公众帐号:itTalks.】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这数据有啥意义呢,基数,比例,活跃度啥都没有,绝对值看看忽悠一下?
问题是它反映了人们的实质问题
作者一脸的无奈而愤恨。
说的很隐晦。
感觉没写完就突然收尾了,和穹顶之下的传播轨迹倒有些类似,是故意的么?
文章写的好乱
还是很不错!
看看
首先是在快播上迅速传播。
这就是大数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