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正在吞噬整个世界”,2011年,网景创始人Marc Andreessen吹响了这个时代的最强音。4年过去了,我们已经一步步陷入手中、腕上、身上的移动设备里的软件中无法自拔,软件也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日前,Google+的主设计师,在线群组讨论组织方式的发明人 Chris Messina提出了全栈员工(full-stack employee)这一概念,预示着我们未来的工作正在向软件开发的思路靠拢。
两年前,国外 IT圈开始流行一个词——full-stack engineers,全栈工程师,在一篇流传甚广的文章《什么是全栈工程师》中,“全栈”被定义为7层:1.服务器,网络和主机环境;2.数据模型;3.商业逻辑;4.API层面,执行层面, MVC;5.用户界面;6.用户体验;7.理解用户和业界的需求。简言之,全栈工程师就像一把瑞士军刀,身兼十八般武艺,能够利用各种技能独立完成各种工作。
这个概念自出现以来虽然争议不断,却反映了创业公司的用人模式正在蔓延至整个 商界,传言说 Facebook 就倾向于招聘全栈工程师,知乎“怎样成为全栈工程师”这一问题已经获得了6000多人的关注,聚集了120多个回答。
从全栈工程师到全栈员工,软件吞噬世界的步伐又进了一步。以下是 Chris Messina的文章,由钛媒体编译:
在我离开 Google快两年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职业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传统的管理纪律正在渐渐瓦解。要想在职场上成功,需要的技能比以往更加多样而难以定义。如今,要想在职场上有所成就,你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学者,成为一名全能全栈员工。
什么是全栈员工(full-stack employee)?
就像“全栈工程师(full-stack engineer)”和“全栈创业(full-stack startup)”一样,全栈员工(full-stack employee)拥有超强的综合技能,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他们可以在快速演进、变革的技术浪潮中如鱼得水。他们可以在事实稀缺、观点横飞的过剩信息中凭直觉做决定。全栈员工能够熟练运用设计语言,明白使用卡通字体无异于犯罪行为,轻车熟路地嘲弄Keynote、Sketch抑或是Skitch。他们清楚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的区别。
他们可以和人讨论工程问题,能搞清楚算法、编程,也能理解前端的等级和后端的等级根本不是一回事。虽然他们可能并不亲自编程,但他们知道GitHub、StackOverflow都是做什么的。如果必要,他们会暴力破解一段“复制粘贴”的脚本,在CSV文件中进行基础分析。
他们是最新锐的社交应用的用户,深谙自我推广 之道。他们既可以在听众面前循循善诱地耐心讲故事,也可以在看了3分钟kickstarter视频后就能指出:亮明要点的时间不能长于一段Instagram、Vine短视频。注意力就是这个时代的硬通货。
全栈员工对新的想法、最棒的实现路径、提升生产力和与愉悦度的事情有着“贪得无厌”的胃口。他们对世界及其运转规则充满好奇心,想知道如何留下自己的印记。正是这一点使他们与过去时代的人们区分开来。开始一份工作时,全栈员工不会戴上“眼罩”埋头苦干,而是始终与行业的发展保持同步,因为他们清楚:变革往往出现在边缘地带,不能只盯着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一名全栈员工是什么样子的?
有了24小时在线的移动设备,工作和非工作之间的界限正在模糊,既然工作正在变得碎片化,全栈员工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要随之变化,比如使用整体式单色衣柜、功能明确的厨具。
成为全栈员工意味着要在两极之间来回切换。他们既要适应单兵作战,自给自足(比如自己安排时间,使用自己的设备工作),也要能和团队高效协作。过去,在大型团队中,往往需要有一名 IT经理来决定使用何种技术。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个人设备工作,员工需要自己来搞定跨设备、跨平台沟通等问题。就拿企业协作工具来说。Slack可以整合所有东西,而微软却只对自己平台上的工具开放特权。如果你不能接入其他人的 API,你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全栈员工也是如此——他们至少应该熟知所有最新的应用,这样才不会落伍出局。
全栈员工必须要在自己的领域有深刻的洞见,同时也要机动地应对优先事项的转换,胜任不同的安排。组织的扁平化已经不是新现象,变革的动力可能来自顶层,也可能来自底层,有时候需要个体来决定事情的优先级。现场服务工程师(FSE,Field Service Engineer)应该遍布组织内部,却又不能分布的过于稀疏。即使不用监控每一位员工,他们也应该知道每一个人在做什么,保证他们在不熟悉的事情上不会手足无措。
要成为一名全栈员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报却也很丰厚。首先,他们可以更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在自己喜欢的地方(Teleport等服务可以帮助他们找到价廉的工作地点)、喜欢的时间工作。他们可以使用最新的工具,自给自足,自我管理。由于他们的工作涉及多领域、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会带来更宽广的视野,更丰富多彩的经历。在组织内部,他们的影响力也会不断上升,对组织的成败也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团队的成功与否更加休戚相关。
这对雇主和管理者意味着什么?
对于企业和管理者来说,在人力市场上争夺全栈员工意味着很多准备工作。首先,你们做好准备来吸引、留住这些人才了吗?其次,你们团队的工作风格是否明确,你们对远程办公的支持如何?再次,你们允许的工作时间,支持员工自主安排工作计划吗?最后,你们会给他们留出健身、养生、陪伴家人的时间吗?
Google虽然充分考虑到了员工的健康、精神需求,但反过来也要求员工高度负责。 Google的员工可以以任何方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工作,只要能最大程度发挥创造力。但它同时希望员工能够随时参加一场临时安排的快速议事会。你的团队准备好了吗?
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不妨一试,来感受下”全栈员工“的工作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不同背景的人们在一个公共空间内彼此协作。他们一直在线,通过Slack等协作对话平台交流。大多数全员协作空间都是临时搭建,多种实体、虚拟的工具混合使用(白板、投影仪、会议室、视频会议设备等)。
对于职员和管理者来说,最需要培养的是”同理心“——员工和管理者都要对彼此有一种“同情的理解”,在彼此沟通、协作、要求时能够提出具体的需求。因为未来的工作需要高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给自己下达工作命令、工作指标。管理者的角色依然是必要的。
未来的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说未来的职场将由全栈员工引领,无疑有些夸张,但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毫无疑问,工作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员工的最大价值是应对不确定性,能够从海量的信息中提炼出有效的战略、战术。
而且,在工作机器人大规模“入侵”之前,我们只有10年的时间。他们正在取代体育新闻、驾驶、快递等重复性工作,人们要重新思考适合自己的角色。感知和综合的能力将是第一位的,而语言、辨析力和同感力在进行复杂、敏感的任务是都是必备技能。全栈员工将帮助我们向未来过渡,将成为新的混合经济中的关键角色。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不仅在IT工程师岗位,在其他领域,其他工作岗位也越来越有这个趋势。本来人脑比电脑的优势就是多维思考,快速判断。
这完全就是奴才!
hao cool
cool
个个成牛了,非累死不可
多才的员工,这可是人才啊!
真实的
累,本来术业有专攻,人有比较优势的,这样一来,累趴
瑞士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