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人发明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一说,让众多散户股民总是希望从宏观经济的运行中看出股市涨涨跌跌的密码。
其实从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起起伏伏看,几乎没有一家交易所的股票涨跌和实体经济真的有什么密切的对应关系。当然你把时间周期放大到10年、20年甚至30年或更长,你的确可以找到股指的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但那对于你有什么用呢?你会去查找下一个整年的天气预报吗?
对于只有20多年股龄的中国股民来说,股市更是从来没有成为过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实体经济高歌猛进时一直萎靡,或是像目前这样在经济下滑趋势明显时暴涨都是见怪不怪的事了。在全世界范围内,从大萧条之后,股市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渐行渐远,到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加速,发达国家经济越来越去制造业,主要工业化国家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金融日渐与实体经济脱离,按照自身的规则运行。
按照经济学家向松祚在他的新作《新资本论》中所说:“自亚当·斯密以来,人们始终相信货币金融变量由实体经济变量所决定,实体经济变量主导支配货币金融变量,金融资产价格仅仅是实体经济收入和利润的反应。实体经济是头,金融资产是脚;实体经济是主人,金融资产是仆人。然而金融资本主义将头和脚、主人和仆人的关系颠倒过来。”在这样一种新的关系中,证券市场之于实体经济早已不是晴雨表的关系,甚至股市的崩溃也不再像当年那样把经济带入到大萧条之中。
历史上著名的两次股市崩盘
发生在1987年10月的股市崩盘是这一新时代来临的重要分水岭,股市崩了,但大萧条没有来。
“股票市场价格昨天在一阵凶猛的抛售潮中狂跌,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天,并增加了人们对于经济衰退的恐慌”,
1987年10月20日的《纽约时报》用惊恐的口吻报道前一天股市的暴跌。
10月18日,开市前一天周日早晨,当时的美国财长贝克在电视节目中宣布“如果联邦德国不降低利率,美国将考虑让美元继续下跌”这个消息时,本来已经在上周末显现出颓势的全球股市隐隐地感受到了股市下跌的压力。十几个小时之后,东京、香港、新加坡股市陆续开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暴跌。随着地球的自转,西半球的法兰克福、巴黎、伦敦股市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暴跌一个连着一个。
终于,暴跌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来到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了新的一天。开市伊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开盘就跌去67个点。转眼间,卖盘席卷整个股市。交易所内一片恐慌,整个上午,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一直下泻,没有人知道应该如何遏制继续恶化的局势。
下午开市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大卫·路德在华盛顿发表讲话说:
“在关键时刻,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一关键时刻会在什么时候,我将与股票交易所讨论暂时关闭交易所。”
这则消息引起了新一轮的恐慌。谁都知道交易所一旦关闭,没有来得及卖出的股票将砸在手里。于是,他们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卖出股票。到下午2点,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已经下挫250点。在此期间,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官员出面澄清:他们没有讨论有关关闭交易所的事情。然而为时已晚,灾难已无法遏止。
当天收盘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降了508.32点,由2246.72点狂跌到1738.470点,跌幅达22.6%,创下了一天下跌的最高纪录。当天,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的1600种股票中,只有52种股票上升,其余全部下跌。那些被称为蓝筹中的蓝筹的大公司股票均狂跌30%左右,如通用电气公司下跌33.1%,电报电话公司下跌29.5%,可口可乐公司下跌36.5%,西屋公司下跌45.8%,运通公司下跌38.8%,波音公司下跌29.9%。
人们很自然的把1987年的股市崩盘和1929年的股市崩盘联系起来。同样是10月下旬,1929年10月24日,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紧接着,一个周末之后,10月28日和29日,又出现了“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二”。至此股市如同坐上了滑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连续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股市危机带来银行危机并进而蔓延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
历史会重演吗?
从大萧条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股市已经历了50年的牛市。从1982年起,股价走势更是持续上扬,交易量也迅速增加。股市的异常繁荣,已经远远超过了实际经济的增长速度。股市的高收益导致大量的国际游资及私人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向股市,泡沫越吹越大,为随之而来的崩盘埋下了伏笔。在“黑色星期一”之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不祥之兆:利率不断攀升,通货膨胀日益加剧,国家预算赤字越来越大,贸易逆差急剧增加。人们隐约的感到好日子似乎到头了。
里根上台后,减税和放松政府管制成为“里根经济学”的核心理念。与此同时,为了拖垮前苏联所进行的军备竞赛却花钱越来越多,国家债务越来越高,带动利率水平不断提高。到1986年,美国财政赤字高达2210亿美元,贸易赤字高达1562亿美元,均创赤字最高纪录。此外,实体经济的生产型投资需求不足,剩余资本大量涌入证券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和越来越高的离谱的股价使投资者对股市的担忧越来越严重。这是股市崩盘的经济背景。
有人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电子计算机支撑的程序化交易和羊群心理是导致股市崩盘的主要原因。程序交易令大宗的股票交易和期指交易可同时买卖,形成恶性循环,令股价加速下挫,而下挫的股价又令程序更大量地抛售股票。
从股市下跌的形式与幅度甚至于每天的价格波动看,1987的股灾和1929年的非常相似。但与1929年的不同的是,1987年的崩盘很快就被遏制住了。毕竟50多年之后,美国证券业的监管水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罗斯福和之后的历任政府已经告别了对股市不加监管的原教旨主义经济理论,一个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更重要的是无论是政府还是媒体、学者对于股灾的应对思路和1929年已经完全不同。
1929年惨痛的经历让人们明白了信心对于股票市场稳定的重要意义,连《纽约时报》也更多的选择了能够帮助人们树立信心的声音:“谈到昨天的股市崩盘,纽交所主席小约翰费伦说:我们很幸运它发生在美国经济非常坚挺的时候,我们并非在一个衰弱的环境中运营。”学者们也加入其中,“这次股市崩盘不会再像1929年时那样引起经济的连锁反应”,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商业周期研究中心的杰弗里·穆尔这样说道。“我认为股票市场的这次暴跌不会导致经济的大规模崩溃。经济中仍然存在许多有利的因素——例如企业利润仍然是坚挺的”,纽约大学商学院的金融和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卡文旭说。
《纽约时报》在星期二题为《1987年等于1929年吗?》的评论文章中补充道:
“现在和1929年之间的重要区别还有联邦存款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安全保险以及其他已被认为是社会安全网的要素。这些不仅保证了不会出现普遍的贫困,而且它们应该有助于避免在30年代大萧条中自身滋长出的金融恐慌情绪。”
“现在的政府更愿意进行干预以使经济保持增长,各届政府无论是自由派还是保守派都承担了这种责任,而1929年时的情况则并非如此”,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说。
《纽约时报》也在文章中引用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学者的预测:“如果金融系统开始动摇,美联储会成为第一道防线,如果有必要——而我认为情况不会这样——美联储能够提供额外的银行准备金以及其他支持,以确保任何由于市场变化而变成的不良贷款将不会导致金融业的整体危机”。他说对了半句话,情况真的发生了,刚刚上任不久的美联储新主席格林斯潘毫不犹豫的用真金白银开始干预市场。这才是1929年没有重现的最直接的原因。(本文来自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4月刊专栏,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股票市场现在更加复杂了,不再是几个因素影响其发展。
如果单纯在经济规律层面讨论金融危机,原教旨主义和政府干预学说各自都有能说得通的理论,也都有说不过去的地方。不如加入一些类似《货币战争》里描述的阴谋论的思路。
创业,轻松,舒服,时间自由,不用看别人脸色,不用打卡上班,做一份自己的事业! 手把手指导在家兼职创业,能上网的地方就能做自己的事业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远见的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远见是指看到别人未看到的重大意义的能力,是看到机会的能力。创业咨询请加用户名
这篇文章,写的翔实,是对股市分析比较透的文章。
股市不再是经济晴雨表了
和实体经济脱离
虚拟经济就一账面数字啊!认真你就输了!
中国的股市,完全不能套用他国经验。
对于当前中国而言,这篇文章基本属于偏离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