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大互联网巨头都对移动“入口端”的服务和产品有十足兴趣,而出行这种刚需的移动入口,也得到了更多青睐。地图成为了各家中意的资源,但是地图更多是被调用的低层资源,所以离服务更近的产品一时间备受恩宠。
拼车,便是一个日渐火爆并得到BAT三家全部参与布局的产业,腾讯依靠滴滴推出顺风车,阿里依靠快的推出一号快车,百度去年底投资了Uber之后,又在本月相继投资了51用车和天天用车。BAT又相聚拼车市场,但各家都有自身的企业战略发展路线,阿里重电商,腾讯重连接,百度重技术,所以综合来看,阿里不同于腾讯与百度的进击式布局,阿里更多是防守式的买入。所以在未来,更多的正面较量会发生在腾讯于百度之间。
在过去的一年中,拿到融资的拼车APP超过20家,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今年普遍被认为将是拼车应用高速发展的一年。国外拼车巨头Uber的强势入驻,也使得中国拼车APP市场发展节奏加快,大有星火燎原之势,而拼车,也被视为下一个O2O的“万亿级”风口。
拼车是一种怎样的服务需求?
拼车看起来和打车很像,但却有本质的不同。滴滴和快的只是改变了人们打出租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但是拼车却是一个新生的需求,它具有更大的开发空间。拼车的需求时潜在的,因为相关拼车产品的相继推出,才给了这个潜在需求得以发展和壮大的机会。相比打车,拼车是一种社会资源最大利用化的方式,是在不怎么给社会带来新压力的前提下,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长远来说,是顺应潮流的。拼车也更像是一种C2C的模式,拼车的司机一般都是私家车,有更灵活的机制和便捷性。
市场具有发展潜力,当然也存在痛点,如何高效匹配用户需求和车主资源,推荐最精准的出行路线是拼车市场的核心问题。此外,拼车市场尚不饱和,用户的拼车需求仍待挖掘、拼车市场潜能巨大。所以定位准确率、线路数据、POI数据覆盖率、数据检索能力是拼车类应用所依赖的四大最基础最核心的技术。
它能够为互联网企业带来什么?
移动端的入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在终端touch到用户,在移动端,出行是个非常重要的场景,这个场景前后都连接着线下服务,是一个难得的标准化移动端场景。打车服务中有太多的参与者,有产品方,有出租车司机,有出租车公司,有用户。但拼车服务中,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司机和产品,想在这个服务当中定制推出更的连接式服务,有更短的步长,并且C2C的模式也能够催生更多定制化的服务。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线下移动端入口,更像是一种O2O2O的服务模式。拼车offline的资源反馈online的其他服务,然后再到线下服务。也就是说,在以后,流量,可能是从线下发起的,而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他们争抢的,正是这线下的流量资源。
BAT几分天下?
目前从行业状况来看,比较知名的有微微拼车、51用车、爱拼车、天天用车、嘀嗒拼车、滴滴顺风车,快的一号快车等七八家公司,剩下的则是一些区域性或者垂直化拼车公司,数量约为十几家。不过作为羊毛出在猪身上的互联网产品,拼车应用还没有开始盈利,况且大家还都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格局还没有稳定,并且又是冲着更长远的发展考虑,所以目前拼车应用还是需要烧钱战争,并且补贴已经渐渐开始了。
虽然可以肯定的是,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的力度和时长,是拼车创业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但背后资本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保障。就目前来看有巨头企业扶持的有顺风车、一号快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那是不是有了互联网巨头的背后支持就一定能够成功呢?那还得看支撑的巨头,能够提供的都是什么。
阿里作为国内目前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资金支持和资本接盘运作能力最好,不过在商言商,也不是钱可以无穷尽的烧,否则马云也不会自己跳出来帮快的与滴滴言和。除此之外,阿里的线下周边服务及支付体系也能够让一号快车得到更多的想象空间。
腾讯的所有布局延展时,微信都会被拉上台面,虽然微信并没有在O2O服务中发挥出预期的效能,但是不可否认微信目前在移动端应用里面仍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微信的“九宫格”若是能够给顺风车一个位置,对于顺风车的市场份额增长,还是会有不小的帮助的。
百度投资了Uber、优信,又相继入手了51用车和天天租车,首先展现了百度在出行方面的欲望,其次也体现了其在出行O2O布局方面逐渐清晰的逻辑,51用车与天天用车具有相同的资本成长背景,A轮是创新工场,B轮是红杉, C轮是百度、红杉,这能够让日后双方在合作和发挥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另外除去资本支持外,百度明白拼车市场时一个需要技术优化完善来提升的产业,而技术,则是自己最核心的支持。
在滴滴和快的霸占打车市场并相继推出自己的拼车服务后,百度又何以要投资51用车和天天用车进军拼车市场呢?腾讯阿里虽然都有布局,但阿里无论是自身对此的欲望,以及其对快的的把控力度,都表明在未来阿里可能的在此方面的存在感会消减,并且百度坚信自己的技术优势时腾讯和阿里的薄弱之处,加上自己有地图等移动端应用护航,所以强势涉足拼车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百度在拼车市场能够发挥的相关技术,大致有如下三点:
LBS技术优势,基础定位服务、位置轨迹分析能力,可以迅速定位用户、向司机推送订单,匹配合适路线。
大数据优势,语音识别、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已经应用到手机百度、地图等产品之中,用户可以在不同生活场景中通过语音发起请求,获取拼车服务。
多场景化入口,上面说到腾讯又微信来在移动端接入拼车应用的可能,同样百度可以在百度地图上接入,并且地图与出行有更紧密的关联,具有连接步长最短、转换率高的优势,可以有效承接并分发用户需求,与51用车、天天用车相互导流。
互联网们要的是什么?
不管是补贴烧钱的资本支持,还是技术优化提升用户体验,BAT都是想通过拼车终端服务使用户处于自己掌控的服务网络连接中,不希望用户在某个环节中跳出。拼车用户是以后的线下流量,同时也是线上流量,是能够支撑互联网企业完成更多其他服务的流量。
数年前,互联网行业竞争,流量成为了重要的生存资本。数年后的今天,流量依然是必需的生存物资,只不过现在的流量不仅仅出现在电脑前,它可能在手机的一端,智能穿戴的一端,甚至就在拼车服务的车辆中。流量变得更加游离和分散,互联网企业服务的触角必须要更长才能够抵达终端流量。所以拼车软件的最大价值便是能够在出行场景中与用户构成连接,而这种“连接”的状态,正是百度、腾讯和阿里最想掌控在手的潜在流量资源,也是他们真正在争抢的。(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争市场吗
想要问问
百度地图不比高德地图差。
能很好解决出行问题就好。
我在想,在打车和专车基本已经满足人们需求的情况下,拼车的动机是什么? 个人感觉这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不是用户需求挖掘不挖掘的问题
管他们能赚多少,反正我觉得这件事只要对大众对自然有好处就该支持,必须的。
百度地图显然不如阿里旗下的高德嘛,无论是导航体验还是寻路技术。此文出发点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