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5月29日,北京,柏悦酒店。
钛媒体发起了一个名为“钛·边缘创新”(T-EDGE)的活动。
钛媒体的小伙伴和我说:魏老师啊,能不能在你公号里把这个活动通知发一下?
我说:不。
我要专门写篇东西,吹捧你们一下。
因为,这个活动,值得吹捧。
二
钛·边缘活动,是一场中美创新前沿领域的创新活动。边缘边缘,按照我的理解,就是他们的创新项目,实在过于前沿,以至于很多人创业,不太会涉及这个东西。因为过于前沿,所以商业回报会很漫长,而且,风险很大。
走在时代太前面,其实很有可能是回报不大的。
但依然有一群人在做这种事,而整个社会的前进动力,和他们的努力,不无相关。
在已经确定的一部分美国创业者中,有一个项目,我是亲身拜访,亲眼目睹的。
这个项目叫:XCOR。
三
去年年底,国内著名的图书策划出版机构湛庐搞过一个商业游学团,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一路上拜访了不少公司,其中一个就是:XCOR。
这家公司躲在了无人烟的沙漠里,主要在干的事情是:熄火后依然能重新点燃的火箭发动机。
一般而言,火箭发动机只能使用一次,但这家公司决定要制造出熄火后依然可以使用的火箭发动机。想像一下汽车行业就知道了,如果发动机只能使用一次,汽车一定不会成为大规模普及使用的设备。
一干就是十六年。
XCOR和另外一家大名鼎鼎的SpaceX不同,后者是著名的马斯克的生意,与后者比较,XCOR真可以算是“屌丝创业”。在99年开始到今天,这家公司一度面临破产,工资都发不出来,但他们依然在沙漠里努力着。
我就是在这家公司里萌生出这样的念头:造手机真算不上什么有情怀的事。
参观完XCOR后,照例人家会发一点T恤啦粘纸啦这些小礼品,我隆而重之地收藏了起来,很有些脑残粉的感觉。
四
WiTricity,这个项目的名字我也有所耳闻,它主要的聚焦点是“远距离无线充电”。
关注到这个项目的原因在于:我实在讨厌充电线这个东西,我甚至写过文章讨伐充电线反人类。
当然,WiTricity的远距离无线充电,应用场景远远超出我一个智能手机的充电,它还试图给汽车充电。
另外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这个项目诞生于MIT于2007年的一个实验性项目。
我是一个中国的大学老师,我深知在中国的大学里的实验性项目,要商业化有多么的不容易。
WiTricity在2009年的时候,已经能够做到对一台电视机和三台手机同时无线充电,你可能在TED上能找到有关视频。
另外一个视频是海银资本的王煜全与WiTricity的Alex Gruzen的一次对话,他们的对话起手就聊到了高校项目商业化的问题。对话视频在腾讯视频上也可以找到。
不过,可惜都是英文的,而且木有字幕。
钛边缘活动,应该配备同传的吧。
五
MC10,极其梦幻般的创新项目。
施瓦辛格早年拍过一部电影,中文叫宇宙威龙,英文是《ReCall》。这部电影后来于2012年被翻拍。在翻拍的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科幻场景:人们打电话是没有手机的,直接按手掌。感觉上,一只手被植入了芯片的样子。
其实MC10的创新项目如果达成,就可以做到这点。
它是一个做柔性集成电路的⽣产企业,号称它的产品可揉搓、可折叠。具象地表示,就是下图:
MC10在实现科幻片的幻想。
六
钛边缘活动上的其它项目,我都不是很熟悉,但看上去就很“秀色可餐”。
5月29日,我要去。
你来吗?
活动报名地址点这里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充满人文情怀的好软文,赞! 另:这行文方式好像六神磊磊读金庸的风格啊。
前沿科技,国内有多少?
钛合金眼,我没有!就是有,估计也被这些新新玩意儿亮瞎了!!很好,真的不得不狂赞
点赞
不约?
说的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