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边缘创新大会(T-EDGE INNOVATION CONFERENCE)系钛媒体联合《商业价值》举办的中国规格最高的中美尖峰创新者交流盛会 。首届夏季峰会(快速报名入口)于今年5月底举办,年度大会每年12月举办。2015年首发论坛的全国第一站设在深圳——这个当下与硅谷联络最为紧密与活跃的城市,这也将是一年一度中国最大规模科技创新项目评选BT Awards全国巡回的启动站。正在进行的深圳预热论坛,邀请了七名来自硅谷前沿创新、投资界、实业界的最重量级演讲嘉宾,也吸引了上百名华南企业家和创业者共同参与】
钛媒体注:在钛∙边缘创新深圳论坛上,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发表了题为《中国创新企业的未来》的演讲,他认为,在上一轮全球创新中,虽然源头是欧美,但最大的受益者是中东,因为中东掌握了工业创新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能源。正在日益上升的积木式创新理念,也意味着,中国即便不是创新的源头,也可以成为全球创新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中国制造也正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王煜全演讲的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感谢钛媒体、商业价值做这样的活动。坦白讲,我们觉得很兴奋,因为我这两年一直在国外投这些先进的科技项目,任何先进的科技看起来都和魔术一样,只有这样的东西才真正让人兴奋。国内老讲微创新,不好玩,说白了,就是你抄我一点,改进一点;我抄你一点,改进一点,没意思。先进科技有时候和魔术特别像,有时候一不小心就变魔术,但国内很多人讲魔术的故事忽悠投资人,忽悠大众。要认清楚那些真的够强的技术,赶紧下手,不然来不及。这种下手还有更深的思考在后面。
回头看中国30年,是一段蛮自豪的历程,我20多年前创业时一直仰视国外,做咨询的那几年,发现做咨询一定要和国外公司合作,人家系统的完善性、研究的深度、工具的完善性,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干了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就那点东西,我们也可以做出来。我们能不能和更先进的科技接轨?再苦干20、30年,我们也能站到世界的巅峰,这是我们的目的。
请这些先进科技过来的目的是想激励大家,我们还有更高目标。另外,要想办法从中获益,把各个公司看懂,把美国的创新体系看懂。
任何创新都要有先进科技做基础的,国内现在喊创新喊很多,喊创客喊很多,但是喊科技不够多,没有科技的创客,只靠拍脑门是不行的。我引了《科学美国人》的观点:很多人以为科技创新是拍脑门,但是今天的科技是复杂的协作系统,要有多个单位紧密协作,爱迪生那样单打独斗的创新时代已经结束了。这种时候,中国的科研是劣势,而不是优势,中国高校和国外合作越来越多,中国和美国合作越来越多,但有印度多吗?有东欧多吗?有拉美多吗?这些地方和美国合作非常多。越是网络的核心越容易做的更好,越是网络边缘做的越差。我们主张的边缘是创新,是突破,而不是在互联网中自我边缘化。本来中文和英文就隔着一层,结果还要弄防火墙挡着大家,妨碍创新,祸国殃民。这代科技人必须掌握翻墙技巧,看到国外的东西。
还可以看到,先进科技方式转化方式变化了,以前是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才买得起专利,现在不是了。五百强公司原来是科研的主流,70%的钱是它出的,但2001年已经降到40%,谁涨的最快呢?不是中间的公司,而是最小的公司,员工数少于一千人的小公司。XCOR这样先进的公司只有110人。一千人以内的公司按理说没什么钱搞研发,但是现在稳超30%的研发费,小公司是美国研发的主力军。那么小的公司为什么还花那么多钱做研发?因为它掌握最先进专利,存在的价值就是把科研从高校转化到市场上来,它就完成这么一个任务。我做咨询公司出身,我们对全球的科技系统都有非常完善的监控,坦白讲,我看了以后用一个词形容——“触目惊心”:先进科技几乎不在大公司手里。我们国家的政策不用再跟五百强玩了,制造业我们会,科技没有了,科技在谁手里?我们要和掌握先进科技的企业对接上,这是我们下一阶段的使命,科技在小公司手里。
中国现在的海外投资有三大误区,一是硅谷;二是互联网;三是找中国人。中国人在海外企业界实力不够,国外大企业高管里印度人占多少?中国人占多少?中国大陆在海外成功的创业者有几个?数不出来。我们出去就应该直接请老外过来。
我们还用围着硅谷转吗?这是整个美国投资金额的示意图,硅谷占了多少?虽然硅谷还挺显著,但是份额下降得很厉害,为什么会这样?硅谷的特色是什么?是靠人来拼的,有点像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核心技术,只有靠业务模式。业务模式是层窗户纸,只好用最高的薪水或者最高的期权雇人帮你干活,然后趟出这个模式。用户小的时候没有壁垒,用户量大的时候就有壁垒。成熟公司的知识产权壁垒都很严格,为什么要到硅谷雇那么贵的人?而且硅谷不擅长硬件。美国两岸硬件的兴起,硅谷还扮演重要角色,因为斯坦福的硬件很强,但是波士顿、纽约也都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不管是MIT还是NYU硬件都非常强。美国创业的趋势是围绕高校走的,高校创新趋势则是扩展到了互联网之外,比如硬件创新。这种时候,我认为“互联网+”这个提法值得商榷,我不认为政府比业内的人更懂产业,之前从来没有互联网+的说法。我觉得应该叫“✖️互联网”,任何产业借助互联网的翅膀都可以腾飞,但如果产业是零,乘以多少都是零。跨出硅谷、跨出互联网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有这个眼界非常重要。
这些公司可怕之处还在于哪儿?它们不光是小公司,在美国各地都有,而且在爆炸性的成长,这是非常恐怖的。为什么能做到?因为这些公司都是像拼积木一样做事情。中国做投资最忌讳换CEO,只要换CEO,投资基本会失败。中国基本上都是人带出来的,磨合周期特别长。中国投资的原则是宁肯让CEO学习从来不会的知识也不换人,但是美国换CEO很正常,CEO完成这个阶段,就换下一个阶段的CEO。那些小企业都是研发导向,负责把技术做成产品的是研发性CEO,做出产品后要进入市场快速增长就由市场型CEO接棒。XCOR刚刚换完CEO,这说明什么?说明要进入快速成长期了。我们投的十几家企业有一半在过去一年里都换了CEO,因为我们就投拐点,投资效益最大化,就是在拐点出现的时候赶紧投进去,这时候价值最低,但成长性最好,而且风险最低。
XCOR110人做航天飞机,你认为所有东西都是它自己做的吗?不是,有上百家公司支持它的技术,比如翅膀是一家公司做,起落架是另外一家,甚至有专门为战斗机做起落架的公司服务于他们。美国的创新企业能爆炸性成长,是因为它的整个产业链很完备,完备的表现方式就是即插即用的积木式拼接。我需要哪个职能,比如设计,设计公司进来,需要支撑性研发,支撑性公司进来,需要营销,各种营销公司插进来,需要渠道,渠道公司插进来。有一项职能是它们需要的,是中国人可以加入的,那就是制造。
说实话,过去30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自己自豪,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的开放的大规模高科技产品制造基地。日本、韩国、德国也可以做大规模的制造,但不开放,它不知道怎么和苹果对接帮它做iPhone,其他的国家不够大,还有一些国家科技水平不够高,既有科技又开放还能大规模制造的,只有咱们。但是我们还没有认清楚自己的这个优势。
我们不能当创新的主导者,因为我们的社会并不真的支持创新。但我们可以作为创新的核心支持者,你完成了从0到1之后,我帮你完成从1到100万、1000万,这是我们投资这些先进企业的核心目的。中国制造业可以支持美国最先进的科技企业,那些科技企业因此受益,创新速度加快,我们可以赚更多的钱。我们支持它的时候,它还不是苹果,苹果太大了,你只能收加工费。而创新的小企业需要资本、需要开拓市场、需要制造能力,你可以和它分成,是战略合作伙伴,这种成就感更强。
过去一百年的创新都是西方引领,为什么中东国家却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创新产业需要能源,能源在创新产业链里的地位非常独特,中东国家过去那么多年对创新形成了控制,所以产业链的最大收益方并不是引领者,而是核心控制者。如果国外的创新型企业制造在中国完成,从1到100万的蜕在中国完成,我们就可以成为开放式创新大潮流的核心控制者。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利用好我们的资本能力、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制造能力。尤其,我们的资本能力现在被认可了,马云在美国上市真的帮了中国人忙,不用解释中国人有钱,两千亿美金的上市摆在那里。我们专门研究了全球的发展趋势,认为这几大产业是前沿性的,革命性的,颠覆性的,我们做系统布局,和政府一起希望搭建桥梁,我们的野心是在各个产业里形成系统对接,然后全部带回来,打通整个产业链。
美国现在的开放式创新是积木式的,中国会变成其中最重要的积木,因为我们是它成功的最后一步,只有我们做成了它们才可以成功。为什么?举两个例子,当然XCOR是特别好的例子,不多举。第一个例子是飞行汽车,有上路牌照,又有飞行牌照的汽车,用的是MIT的技术。飞行汽车产业中国赚的钱会比美国多,为什么?因为要量产要建汽车制造厂,这个投资小不了,而中国有无数汽车制造厂可以生产。另外一个公司做无线充电,还是MIT的技术,可以做到手机搁在那儿充,几个月前旧金山星巴克的桌面就改造成了无线充电桌面。
英特尔在今年底之前就会推出来支持无线充电的芯片,明年开始各位的新笔记本一定会支持无线充电,因为英特尔2003年推出了Y芯片,一年时间内,笔记本上网率从15%提升到80%。2017年,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几乎完全可以无线充电。未来很多桌子都可以直接充电,不需要到处带电源。我们在世界上有价值,这个价值是实在的,是支持创新得来的,这是我们应得的。(本文首发钛媒体)
附钛∙边缘创新大会夏季峰会报名入口:https://www.tmtpost.com/event/t-edge/2015summer/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高校
创新就没错
国内有国内的优势,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
牛
pinglun
副中心
掉在钱眼里了,不掌握核心科技,就想着使自己打工身份变高大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