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交应用 Secret 关闭,谈谈发展匿名社交模式有多困难

匿名社交的市场很广阔,但是要做好一款产品相当艰难,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管是国外产品还是国内产品,谁能真正拿下匿名社交这个灰色领域,我们不得而知,唯有希望所有的社交都能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日前,匿名社交应用 Secret CEO David Byttow 在博客网站 Medium 上发表了简短的声明,宣布关闭这家公司(见钛媒体报道《匿名社交应用“鼻祖”Secret之死......》),Byttow 表示 Secret 已经脱离了开创这家公司的初衷,不再符合最初的梦想。并且会将此前筹集到的资金返还给投资者而不是试图转移资金,虽然大多数团队成员都已经找到了其他更好的发展机会,但他还是决定将把大多数时间用来帮助核心团队找到下一个角色。

回想 Secret 最火爆的时候,下载量超1000万,可为什么在短短16个月后就匆忙结束了它的使命?而国内那些类似的“Secre们”会不会也面临相同的命运呢?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Secret在匿名社交中的昙花一现

Secret首个版本于2014年初上线,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匿名社交应用,以匿名分享观点、传闻、创意及任何信息为主要目的。Secret 是由谷歌前雇员开发,得益于他良好的人脉关系,使得这款产品在上线一周的时间里就在硅谷广泛传播,在科技圈开始火爆。Secret 上线后两个月左右只有 iOS 版,推出之初发展迅速,在今年四月甚至一度因用户量过大,而出现服务临时中断的情况。Secret 随后也收获了1000万美元投资。

在发展之初,Secret 是有优势的。产品设计精致注重细节,界面舒服漂亮干净,在匿名社交方面也有创新。比如 Secret 分享内容是分享到朋友圈,朋友们不知道何人分享,但却知道是熟人分享;很多匿名社区分享内容之后,用户无法追溯自己发布的内容,Secret 可以。

但是好景不长,随之而来了大量质疑。质疑来自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出现网络霸凌、助长人身攻击的现象,而且很多不适合分享在 Facebook、Twitter 的色情、吸毒、公司秘密在产品内传播。《纽约时报》曾报道称,Secret 似乎让硅谷进入中学校园的混乱状态,各种科技业的流言蜚语不绝于耳。很多人担心如果 Secret 和类似的应用进入高中和初中会带来负面影响,部分用户开始流失,Secret 遭到了很多抵制和反对。

而且,随着产品的蹿红,更多人的下载使用,Secret 越发地像一款阴暗负能量的攻击和吐槽平台,而Secret 的开发者和管理者也并没有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匿名的网络社交环境滋生了一系列不可控的乱象,这是任何一款社交产品最忌讳的东西,基于网络匿名社交潜在的阴暗性质,Secret 社交乱象的苗头一出现,就很难解决和控制。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同类竞争产品中,前辈 Whisper 成熟的产品模式、一定数量的用户积累和较大的品牌影响力,让 Secret 的发展空间愈加狭小。相比 Whisper,年轻的 Secret 缺乏经验,且无独特优势,虽在匿名社交领域迅速蹿红,却只能昙花一现。很明显,Secret 并不是唯一一款将网络暴力与虚假传闻问题高度公开化的应用,Whisper 也有同样的问题,但为什么 Secret 受到的抵制更严重呢?个人认为与产品的年轻、结构不完善、系统存在漏洞、运营缺乏相关经验有很大关系。

现在反观 Secret 放眼全球市场,拟将产品的服务范围拓展至更多以英语为主的国家的雄心壮志,尽是凄凉和讽刺。值得一提的是,就在Secret宣布关闭不久,Whisper 却宣布迎来第一位总裁并且月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同是匿名社交,差距却如此之大,Secret 这次的倒闭显得尴尬和狼狈不堪。

虽前面说的两个问题使 Secret 前路坎坷,但个人认为只要及时补救,在产品安全性和品牌运营上发力,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走向灭亡。我认为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主要的导火线还是 Secret 后来想转型熟人社交的动机。Secret的迅速窜起使开发者们有些飘飘然,他们似乎忘了产品本质属性和研发初衷,为了以吸引更广泛的用户,开始尝试扩大功能和服务覆盖范围。

Secret 以改进体验、帮助用户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为名,在新版应用中开始尝试支持用户与好友互动。虽然最初的形式是用户可以以匿名方式向好友提问,但已经足够使大部分只想匿名社交的用户流失,并排斥了有这种需求的新用户。Secret 还和用户手机及邮件的通讯录连接,允许用户看到 post 是来自“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增加了发言者被“人肉”的风险;而相比之下,Whisper 只通过学校和地域筛选 post,使用户发言更有安全感。

这种转型颠覆了产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产品本质是为匿名用户提供发泄和私密交流的平台,用户渴望能有一个介质来使完成平时熟人社交中不能完成的心理和言语活动。并且 Secret 产品本身还是不够成熟,没有很高的品牌效应,用户忠诚度也低,贸然转型确实有一定的风险。

 

国内“Secret们”能够突围吗? 

美国的匿名社交软件的火爆,从一个新奇的角度,引爆了人们的这种隐性需求。国内随之出现了很多山寨版的“Secret”和“Whisper”,中国版的匿名社交软件很多都从美国几款很红的类似应用中模仿而来,包括功能、界面设计风格都极其相似,甚至可以说就是复制美国原版。但是,模仿完以后国内匿名社交软件似乎没有真正大热起来,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没有创新,除了原版复制,更要基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加以创新改造,匿名社交应用在国内其实是有很大市场的,当然前提是产品内容和体验符合国人的观念和现状,并且需要找准用户群,精准推广和运营。但似乎国内“Secret们” 都没有真正做好这一点,所以也没见他们真正火爆起来。

目前国内的社交应用市场也纷纷在向熟人社交领域转型,像陌陌、请吃饭这种基于陌生人社交的应用软件也奋力向熟人社交迈进,匿名社交这一块似乎有点冷淡。目前来看国内“Secret们”有突围的机会,匿名社交还有很大的市场,但能否突围出去,还是个未知数。

 

发展匿名社交模式还有很多困难

首先,匿名社交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黄色暴力内容无法规避。

基于匿名网络社交的保密属性,产品本身就存在无法有效阻止不健康内容和言语传播的短板。基本上所有的匿名社交产品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问题,就看各自的管理措施能否最大程度地阻止不良内容产生,最小程度地减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在这一点上 Whisper 算是做得比较好的,它选择引导用户进行正能量的倾诉,在防止网络黄色暴力方面也做了很大努力:它在菲律宾雇佣了一个庞大的团队,用人工审核的方式屏蔽色情、暴力、有攻击性的条目。Secret 在上线6个月后才增加了屏蔽实名的功能,那时为时已晚,网络暴力氛围一旦在一个社区内形成,就很难逆转。对 Whisper 的做法,不管效果如何,至少用户是愿意买单的,Whisper 因此也形成了一定的用户粘性,当然也收拢了很大一部分原来使用 Secret 的用户。

但回过头来再谈效果,类似 Whisper 的这种方法也不是长久之计,人工审核浪费钱财和人力,而且不见得效果显著,未来还需创新,借助互联网设计出更智能和安全性能高的管理审核系统。

其次,用户属性不同,没有合适用户管理和分类引导,无法为用户带来良好的社交体验

这方面国内一些软件已经开始做了。像刚刚改版转型的陌陌,就将兴趣和标签作为交友和社区划分导向,隐形地将相似属性的用户归类划分。对匿名社交软件来说,用户需求不同,有的人是来吐槽发泄的,有的则是来倾诉需求安慰和正能量的,还有的是纯粹是来交友的。而匿名社交软件用户都是匿名的,身份信息虚假,系统就无法准确地对用户进行类别分辨,进而无法精准满足用户需求。所以在用户体验上,匿名社交软件还需做出创新,进而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有助于产品本身的精准推广投放和目标用户的准确定位。

第三,社会法制管理无法正常切入

社交的匿名性使一些违法行为无法用法律来规范,对于传播恶意谣言和不健康信息的用户,法制监管部分无法正常监督和管理。这是与社会安全冲突的一个问题,也是以后匿名社交软件必须要解决的困难。一个匿名社交软件用户体验做的再好,如果无法和社会法制管理达成和谐和默契,恐怕很难走下去并发展壮大。

匿名社交产品本身的“反正常社交”属性注定了它在这个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会略显尴尬,非黑也非白,它们正处于社交的灰色地带,想要被这个社会所接纳,必须要向正面方向靠近和引导用户。而这个过程又无比艰难,要完成还需开发者多加创新,并且需要放弃很大一部分收益,而对于创业者和商人来说,这件事似乎要困难许多。

总之,匿名社交的市场很广阔,但是要做好一款产品相当艰难,未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管是国外产品还是国内产品,谁能真正拿下匿名社交这个灰色领域,我们不得而知,唯有希望所有的社交都能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钛媒体作者介绍:科技评说;微信公众号:kejips】

本文系作者 科技评说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当你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时,你是无法真正匿名的,你需要承担你的社会责任。这是最根本的底线。

    回复 2015.05.02 · via pc
  • 匿名交友,还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思想突破。

    回复 2015.05.03 · via pc
  • 秘密死了?

    回复 2015.05.02 · via pc
  • 管理不好用户,负能量过大就失败了。

    回复 2015.05.02 · via pc
  • 匿名社交=假面舞会

    回复 2015.05.02 · via pc
  • 存在安全隐患

    回复 2015.05.02 · via pc
  • 无秘

    回复 2015.05.02 · via pc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