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电商行业闹的最沸沸扬扬的莫过于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提出的电商漏税,国家要进行监管这一事件了。
近十年来,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以年均高于40%的增速迅猛发展,2012年交易总规模已达1.2万亿元,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相当于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的全国实体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的总和。而马云一度宣传未来电商业将增长到社会零售总额的50%,这自然引起了传统零售行业的极大的危机感。虽然国美苏宁也在积极的布局和转型电商平台,但和拥有市场先机,和互联网人才优势的互联网电商企业比,依旧是危机重重的。
张近东错了;虽然苏宁是一家我很尊重的公司,但我也并不认可马云的未来电商会占有50%社会总零售额的预测,但仍然我想说,张近东的提案既不合时宜,也不合实际。
在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在外面的人想进去。线下零售业觉得电子商务抢了他们的饭碗,名利双收。如果说2011年前电商业的威胁还不明显,2012年零售业的哀鸿遍野加剧了对电商的敌对情绪,零售业可能觉得电商是他们的敌人,而电商砸掉他们的饭碗,是因为电商业漏了税,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但事实是这样吗?
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尚未盈利,苦苦烧钱死撑,更不用说那些倒闭掉的无数的垂直电商和那些苦苦在淘宝上挣扎在盈利边缘的淘品牌了。电商行业并不比零售业赚钱,甚至总体来讲,电商业比零售业亏钱的幅度要大很多。这是因为互联网的竞争往往是没有护城河的;传统零售业占了一个好地段,基本就可以保证赚钱。甚至这是麦当劳成功学的一种说法:地段,地段,永远是地段。而在互联网上,竞争往往是没有底线的。因为产品价格在互联网非常透明,而流量成本越加高昂;这造成电商企业只有靠低价才能吸引消费者,而越低的价格亏损幅度越大。
其次,电商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源于低价优势;另外一方面也的确是源于效率优势。比如很多社区的零售店,便利店,每天客人寥寥,店员剩下的时间聊天,玩电脑。即使客人上门,店员同一时间也只能和一个客人进行沟通并尽量促成交易。而如果你去电商企业,客服同时要在多个聊天窗口为客户服务,促成销售,有时候一边打字一边接电话。仓库人员不断在就订单进行打包;终日忙忙碌碌。很多淘宝店的工作强度相当的大,每天都被订单推着走,一年也赚不到多少钱,反而付出巨大健康代价。电商业对零售业的发展,是确确实实在物流,营销,支付,中间环节等全方位价值的提升。而最后这提升的价值部分,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绝大部分是返回给了消费者。也就是消费者最终得利;这才是本质。
第三,关于税的问题,不可否认电商行业的确很多从业者有这个问题。但线下零售业也一样存在在税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大家都心照不宣的秘密。大企业监管容易,微型企业征税成本高昂。加上政府同时面临着解决就业的问题,抓大放小,本来就无可厚非。张近东不应该剑指电商行业。和苏宁有类似体量的是京东,是天猫,但是剑指淘宝上90%的C店卖家既没有可比性,又极其的不厚道。
时代在发展,企业永远要通过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试图引入非市场力量。美国零售业的发展,品类杀手和超级卖场如Walmart,革了百货公司的命;而亚马逊的出现革掉了线下书店的命。即使如此,我们依旧能看到美国线下零售业如Target,WholeFood等利用最新的技术如大数据等改善和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科技是属于全人类的,只有善于利用科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中国的零售业必然和互联网更深度的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而这一切,和“税”无关。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