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漂”陈拓正在为自己的第一笔租房资金发愁。
和许多当年的毕业生一样,他揣着6千块钱就上了自己的求职目的地北京。在花了大半个月搞定工作之后,陈拓的下一个目标很明确——找个地方安定下来,与此同时还有一个目标,“这6000块希望是我最后一次向父母拿钱。”
但房租费却远超他的预算,头一次听说“押一付三”的陈拓显然还无力承担相当于4个月租金的租房首付。以每月1500元的单间为例,按照“押一付三”的规则,他需要一次性支付至少6000元,而这已经是他考察过几家线下中介后发现的较低价位。
有没有支持房租月付的平台?陈拓跑了几家中介均没有收获,却偶然发现了一个支持月付的在线租房平台:自如,似乎可以免去“押一付三”的烦恼。
“自如”成立于2011年5月,最早是链家的一个事业部。今年6月“自如”品牌脱离链家正式独立,开始以“北京自如生活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形象亮相(钛媒体对自如友家的深度报道可参考阅读《自如独立,链家裂变》)。
而之所以“自如”平台能为陈拓提供房租月付服务,有赖于合作方“京东白条”的支持。京东在2014年初推出的“白条”,是一项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消费金融业务,以京东会员的信用体系为依据,本质上属于信用赊购服务。诞生伊始的白条业务仅局限于京东商城的赊账消费,到了2015年,京东消费金融部门将“白条”拓展到了租房、旅游、教育等众多领域。
陈拓看中的房租月付服务正是“自如”与“京东白条”的合作业务,即先由京东金融为租客垫付全年房租,而后租客每月向京东还款。
按照规则,租客享受房租月付的代价是须支付一笔占贷款总额6.3%服务费——以新租一间标价为2000元的房间为例,用户须每月向京东支付手续费136.5元。很难从经济人的角度判断这笔交易是否划算,但
从数据上看,这种模式受到了用户的追捧,京东消费金融业务高级总监许凌去年曾透露,“自如”的用户中选择“白条”的达80%以上。
反复权衡之后,像大多数自如用户一样,陈拓选择了“白条租房”。除了能够月付以外,促成他选择“自如”的另一个原因,是一项名为“海燕计划”的营销活动——针对应届毕业生提供的“租房月付0押金”的优惠活动。活动规则是,应届毕业生在指定月份内首次使用“自如”完成签约,可以免交租房押金——相当于一个月的房租金额。
巨头公司们为了尽早的争夺消费金融的客户,早已经把手伸向了校园这块潜力市场。
但陈拓最后并没能享受到这个福利。在交完押金、搬完家之后,他通过“自如”APP尝试结算账单,却因系统出了bug没能通过海燕计划的申请。自如“管家”——自如方面的服务人员最终给他的解决办法是——“不好意思,我请你吃顿饭吧。”
刚搬完家的陈拓最终还是支付了这笔押金,虽然这对他来说又是一笔计划外的大开支。但无论如何,在“白条”某种程度的帮助下,他至今守住了“不问家里要钱”的底线。
相对陈拓的“拮据”来说,另一位刚毕业的新北漂小谢,却经常在朋友圈里抱怨自己“又剁手了”。每月的9号对她来说是个大日子,“花呗”又要还款了。她经常望着蹭蹭上涨的待缴金额,反思钱都花在哪儿了。
“花呗”是蚂蚁金服旗下的消费信贷产品,与京东白条类似,其上线伊始只能用于淘宝和天猫平台上的消费。用户申请开通之后可获得一定的消费额度,以及最长可达 50 天的免息还款周期。
“但反思归反思,花还是照样花。”她向钛媒体编辑说,语气中带着一点抱怨,“蚂蚁花呗”让她在买东西的时候感觉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一不留神就花多了”。
其实不仅只有“花呗”这样的产品在诱导像小谢这样的“剁手党”花钱,上文提到的京东白条也早已实现类似花呗的功能——在京东商城实现赊账消费。
不仅是线上消费,实体商场如今也出现了“花呗”、“白条”们的身影。毕竟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仅在线上平台“剁手”已远远不够。
今年6月,“蚂蚁花呗”宣布与北京西单大悦城达成了合作,在大悦城内的 200 多家商户里,消费者不仅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还可以实现“花呗”功能透支消费。此外,家乐福、华润万家、欧尚、喜士多、物美等商超品牌的部分门店也已经允许花呗的入场。
也许手里拿着智能机的年轻人们某一天会突然发现,在每一次购物结账的时候,“花呗”们都会及时出现,并以消费未来的名义吸引你使用它。
“花呗”、“白条”们的做大其实有迹可循。正是它们具备的某些共同特质,让这些信贷产品深度影响到陈拓、小谢这样的年轻人们的生活。
首先,二者都背靠自身庞大的电商体系,本身就具备相当的用户基础,这是很多其他金融平台所难以比拟的。
其次,有资本投入到信贷消费中的风控环节。电商巨头由于积累了大量物流数据、用户交易数据,这就方便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的力量,完善风控和信用体系;最后,两者都拥有着较为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完成1月份的A轮融资之后,京东金融估值达 466.5 亿人民币,而完成第二次融资的蚂蚁金服目前已获得超500亿美元的估值。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花呗”、“白条”们对于消费场景的深度占领,小谢的一位闺蜜甚至向钛媒体编辑表达了对于它们的排斥:
“好多时候莫名其妙就会用到「花呗」,甚至是打车的钱也会从「花呗」里扣。我并不喜欢每月还账的感觉。”
和小谢的这位闺蜜一样,潘烨也对“花呗”、“白条”们缺乏认同。不是因为排斥每月还账,只是他有另一个选择——信用卡。
潘烨同样是一个工作刚满三个月的新北漂。由于所从事行业的平均薪资较高,他的薪酬较应届生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一截,但“挣得多,开销也大,刚工作也没有积蓄。”
按照他每个月的消费需求,“花呗”、“白条”常常仅是数千元的消费额度明显不够用。显然,信用卡的平均额度要远高于“花呗”、“白条”。由于经常使用信用卡并且保持着良好信誉度,潘烨的信用卡额度已经积累到了2万,足够日常的开支。
除额度较高之外,信用卡最吸引潘烨的一点在于较为完善的征信体系。早在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商业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就已正式运行,个人有关信用信息已被记入该数据库,成为个人信用记录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如逾期偿还信用卡,逾期记录就会被计入央行的个人征信报告中,未来将会影响你办理信用卡、贷款买车、申请房贷等贷款项目。
这个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年轻人已经在为未来考虑,“良好的信誉度可以帮我在买房买车的时候更方便的贷到款,这恐怕是‘花呗’、‘白条’们很难做到的。”
更多趣闻与爆料,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裸条”这种东西的存在,说明当前年轻群体对信贷需求是多么畸形和不可思议。
少年,你想的太简单了
总之一句话,都是钱不够花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这件事最好是有钱了再做
学会克制消费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