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的缘故,我无法指名道姓地说出本文出现的一些受访者,或者说是聊天对象,身处资本局的他们告知了三则有关滴滴资本联姻的故事。
当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后,更让我坚信1987年美国电影《华尔街》里资本大鳄戈登·盖柯所说的那句话——所谓值得做的,就是值得为钱做的。
一、快的是一面镜子
滴滴合并快的是一面镜子,既能让我们看到这场资本联姻的结果,也能看到优步中国的将来。
还记得去年情人节(2015年2月14日)当天,滴滴和快的宣布战略合并,并勾勒了很多美好的未来。在这张蓝图里,滴滴和快的各司其职,共同携手奔向星辰大海。就连站在幕后的投资人们也满怀感恩地欢欣鼓掌,所有虚构出来的景象只为表达一个词——和谐。
暴风雨来临前,海面总是表现出异常的平静。滴滴和快的友谊的小船很快就翻了。
熟悉这场合并的人士在回忆细节时告知,与其说滴滴合并快的,还不如说是滴滴收购快的。在投资交易的细节里,包括双方投资人,管理团队在内的核心圈层达成一致意见是,滴滴主导未来的业务整合,而管理上以吕传伟为首的快的创始团队逐步淡出。
这些都出现在交易细节里。所以,当一场资本交易达成后,很多交易细节都已经确定,而当事方只是做了有选择性的披露。愿赌服输,在游戏规则下,即便一些核心管理团队或者投资方利益为得到满足,但白纸黑字后,他们也只能选择接受罢了。因为,还有约束性条款在制约着他们可能一时不快向媒体吐露心声。
在股权分配上,滴滴和快的是按照4:6的方式换股,即6股快的股票可以兑换4股滴滴的股票。也就是说,在这场交易中,滴滴的估值和定价是要高出快的。作为快的创始人吕传伟在合并后的滴滴里所持股份很少,大部分都以现金的方式套现出来。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这固有吕传伟个人对现金支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股权分散的滴滴股东大名单里,滴滴以及VC、PE方需要空出更多的股份为接下来的融资做准备。
此轮资本合并后,腾讯占得先机,虽然股权有所稀释,但依然是滴滴单一大股东。此时的阿里巴巴占据下风,但交锋还未结束。
二、神州专车做备胎
今年初,阿里巴巴向神州专车抛出了橄榄枝,主导这场投资的正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对外的数次重大战略业务投资中,蔡崇信都是亲自挂帅出马。无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滴滴、神州专车,这些业务都是对阿里电商或者蚂蚁支付宝产生重大影响的板块。
促使这场投资的背后是,滴滴欲废弃高德地图该用腾讯地图。这彻底激怒了阿里巴巴。作为一家号称提供商业数据的公司,高德地图吸附的是出行数据,以及围绕出行可以延展的本地生活服务数据,阿里巴巴当然不愿意轻易放弃,更别提让竞争对手腾讯越俎代庖。然而,大股东腾讯的意识又不可能轻易违背,滴滴一时骑虎难下。
这期间,滴滴CEO程维和总裁柳青曾试图找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沟通”,但未果。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马云一直避而不见,两个年轻人不知道从何下手,转而求见阿里巴巴CEO张勇,依然未果。此时,阿里巴巴已经和出行市场的另一家公司神州专车眉来眼去,并很快达成好事。
在那份被公开的股权说明书中,ALIBABA.COM CHINA LIMITED(阿里巴巴网络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2016年3月14日分别持有神州有车股份有限公司(神州专车母体)33,597,312股,成为其战略投资人。而就在3月15日左右,阿里巴巴和神州专车方面准备就此事对外公布时,滴滴和阿里合作的事情出现了新的转机。
转机是双方都做了妥协和退让,并让滴滴原有的股东方点头同意。这其实并不容易。
在5月中旬,阿里巴巴提交的2016财年年报时,我们看到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各投了2亿美金给滴滴出行,双方在滴滴出行的股权比例有所上升,同时腾讯和其它老股东的股份等比例稀释。交易条件是,滴滴继续使用高德地图,此外,阿里巴巴退出直接竞争对手神州专车的投资。这样一来,阿里巴巴承诺给神州专车的合作资源也将烟消云散。
接盘神州专车的是云峰基金和云岭投资,这两家PE并不能给神州专车带来阿里巴巴业务上的支持和资源。在整个资本局中,神州专车只是个备胎,无他。因此,当商业利益一致时,资本和企业说的是梦想与荣光,一旦背道而驰时,手起刀落。
三、Uber是痛点也是盲点
滴滴终于拿下了Uber在中国的业务优步中国,为进一步“垄断”市场扫清障碍。在滴滴对外的PR稿中,我们看到了滴滴用的是收购优步中国,与Uber全球相互持股。
如果说滴滴和快的合并还要藏着掖着,很多东西不便拿到台面上来说,那么和Uber的资本联姻表现出来完全的赤裸和直接——不用给优步中国任何脸面。滴滴用这份PR稿件昭告天下:滴滴就是完全收购优步中国有所资产。这意味着,优步中国接下来的命运将由滴滴掌控,业务上可以合并同类项,人事上去重取精。
一位知名投资人告诉我,投资并购很多时候是为了干掉对方,扫清市场上的障碍,也符合投资人的共同利益。聚焦在滴滴和Uber身上,同样适用。
对于滴滴来说,IPO前的最大障碍是扫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为资本估值获得更好的溢价,这既符合创始团队的愿景,也让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根据CNIT发布的《2016年Q1专车市场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来看,滴滴虽然占据了8成网约车市场份额,但Uber仅15%的市场份额一直不容小觑,且后者在Uber全球的支持下,在此之前没有放手松动的迹象。这次合并后,双方基本形成了寡头垄断。
而在资本市场,滴滴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未来增长空间,都有了新的想象。此次资本联姻后,滴滴投资人可谓是吃了颗定心丸,坐等上市分享资本带来的盛宴。
对于Uber来说,中国市场不再使其拖入泥塘的沼泽地,而是焕然一新的潜在市场。至少,对于Uber来说,IPO也是它继续做大全球市场的重要一步。过去,Uber在中国面临政策,市场竞争者,落地管理等多方面的困扰,现在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Uber不仅不需要数亿美金地投入,还多了滴滴这样本地化最得力的帮手。数据显示,交易完成后,Uber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这在股权分散的滴滴股东大名单中,具有很重要的话语权。
因此,从战略层面来说,Uber下了绝妙的一步棋。Uber在中国市场扫清了重大障碍,同时腾出精力在全球市场排兵布阵,给IPO讲了个big story。相反,滴滴虽然获得了中国市场的绝对市场份额,也同时面临着全球化布局的掣肘。在滴滴的PR稿件中,我们看到了滴滴强调的国际化——这是滴滴讲big story的基础,也是作大规模的必经之路。
不过,对于投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即将到来的IPO,至于未来滴滴如何国际化,who care!
更多新闻快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