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这是钛媒体专注在前沿科技领域的系列报道之一,由「未来报道」记者团队出品。钛媒体编辑此次深入山西、上海等地采访,试图还原一个可再生能源和光伏产业的新能源时代。作为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先行者,远景能源这家公司正在把能源数字化、产品化、软件化,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调控不确定的、间歇性、波动性、分布性的可再生能源
如何打造一个“能源领域的Uber”?
雾气在山间蒸腾弥漫,站在这台高达80米的智能风机之下,感觉长达55米的叶片一次次劈面而下。远处连绵耸立的群山之中,几十余台同样耸立的风机乍隐乍现,大多数只见机身不见叶片。
虽然视线被大雾阻隔,一台台风机看上去孤立无援。然而,在看不见的空气中,每台风机的数据正在破雾而出,彼此“叽叽喳喳”热火朝天地“交流”着,当这台风机的“尾流”影响到下风向风机的转动时,它就会调整姿势(偏航、变桨)以便让穿身而过的风能“无所挂碍”地离去。
在1200公里以外的上海智慧能源管理中心,山西广灵风电场的这50台风机的每一声“低喃”、每一次“扭头”、每一时刻的“出力”都清晰可见。与它们同样在此的,还有全国66个风场的数千台风机。虽皆地处深山旷野、劲风流云之中,但一张智慧数据网络让它们“心意相连”。不仅如此,就连地球另一边美国伊利诺伊州西部平原上几十台风机的“avatar”都寄身这一套Wind OS的系统之中。而欧洲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软件公司BazeField也将整合到这套系统中。
同样连接在这张能源互联网上的,还有中国、北美、欧洲的数百个光伏电站,以及不久之后将要接入的北美星罗棋布的28000多个公共充电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只发电、储电、充电、用电协奏共鸣的交响乐团。而这只乐团的缔造者和指挥者就是中国能源互联网领域最为野心勃勃而又布局周密的企业远景能源。
9年前起步于智能风机制造的远景能源,如今已经跻身中国风机供应商三甲,成为中国最大的海上风机供应商之一,而它的智慧风场管理平台Wind OS管理着全球5000万千瓦的风电资产。2014年,远景涉足光伏领域,两年来接连收购欧洲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战略投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投资全球领先的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企业Autogrid,全球布局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已经初具雏形。
然而,这只交响乐团的规模与远景能源CEO张雷的理想还有不小差距,在他的构想中,未来的能源系统要连接“数以十亿计的发电设施、光伏面板、储能电池、充电网络、用能设备,使之像一个交响乐团,一个超级大脑。”
而在远景能源的规划中,能源互联网将成为可再生能源时代的运行机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调控不确定的、间歇性、波动性、分布性的可再生能源。在杰里米·里夫金预言的能源“零边际成本”的时代到来之前,远景正用“管理权胜过拥有权”的理念打造“能源领域的Uber”。
从资源到数据
“测出来资源以后,基本上山西每一个市、每一个县都有合作意向。”当钛媒体编辑讶异于山西省的风电资源如此沛然均沾时,远景能源第一个自建风场——山西广灵风场的王场长告诉我:“就连咱们脚下站的地方都有资源,就是要看值不值得开发。”
王场长介绍说:“很早以前人们都是选择比较高一点的山头来立风机,风速达到7、8米才能把‘可研’做出来,人家才愿意投资。”
而现在,借助于远景能源的的智慧风场产品,占我国风资源60%以上的低风速区的满地“碎银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有了被捡拾起来的可能性。2015年全年利用小时数位居安徽省第一位的宣城南漪湖风电场全年一半时间风速都在6m/s以下。
“风电行业我们有一句话叫做‘出生决定一生’,源头基因最为关键”,远景能源智慧风场产品线负责人李恒告诉钛媒体编辑,而远景智慧风场产品就是为保证每个风场“基因最优”应运而生的。
远景能源智慧风场产品线负责人李恒告诉记者,可再生能源的定位和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软件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可再生能源勘测平台的“天花板”,而智慧风场从诞生伊始就突破了这道天花板,与全球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天河2号、济南超算、无锡超算签署战略协议,把几乎无限的计算资源用到流体建模和风场仿真之中,避免了人为的简化,从而使高精度的风资源评估和微观选址成为可能。
以广灵风场为例,远景智慧风场产品结合资源、地理、环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锁定到广灵的优质资源,并集成业内专家经验,设计出完善的智慧风场。
“企业决策建一个风电场,他的投资收益通常是有一个底线,当投资收益有5%〜10%提升的时候,大量以前不可见的项目,不可行的项目变成可行,这点提升就是让可再生能源结构发生支撑性变化的空间。”李恒介绍说。帮助客户提升风场实际投资收益20%以上的远景智慧风场产品正在成为撬动能源结构变化的杠杆。不仅如此,这还是一个知识和技术沉淀的平台。
如果说风能资源勘测、评估领域的“痛点”在于大数据、运算能力与实地经验的沉淀,那么光伏产业目前的最大“痛点”就在于资产风险的不透明。
“下游项目缺钱,缺资金,但是资金又不敢进来,因为资金方看不懂、看不清楚项目风险。”远景光伏产品业务总经理孙捷透露,针对行业内数十家电站开发商和金融机构调研显示,影响光伏电站投融资和交易最大的痛点在于,资本方没有参与光伏电站开发、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对项目资料的真实性存疑,对电站质量没信心。孙捷认为,“只有下游起来之后,才能拉动上游的优胜劣汰,把差的产能淘汰掉,好的产能拉上来, 光伏产业这盘棋才算真正活起来。”
“为什么担心被骗?因为风险不透明,风险不够量化,我们就设计了阿波罗评级这个产品,利用光伏大数据帮助金融机构透明化风险,做整体的风险评级。”就像金融领域的穆迪、标准普尔等评级机构一样,阿波罗提供的第三方光伏电站风险评级服务相当于对光伏电站进行专业的风险体检。通过80%的线上评估与20%的线下检测,对不同类型的光伏电站在任何时间节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量化,最终以量化的评级结果向用户展现电站的风险客观评估水平。
例如在资源评估阶段,阿波罗评级通过5大维度120个风险点进行评估;而在项目实施阶段,通过8大维度500个风险点进行评估。
由于正中行业的“七寸”,推出短短10个月之内,阿波罗评级产品已经和国内50多家金融机构都开展了合作,其中1/3是深度的合作,“在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评委会上,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会准备几样材料,一个是律师的意见,一个是审计的意见,还有一个就是阿波罗评级的意见。到底是放贷还是不放贷,放的话放多少,多少利率,多少年限,他们就会基于这些评估意见做出决策的依据。”而阿波罗评级所服务的金融机构涉及的资金量占到国内光伏产业投资总额的50%以上。
阿波罗评级产品的基础是远景能源阿波罗光伏云平台的大数据,基于沉淀在平台上的大数据,更精确地对每一个电站项目进行资产风险评估和评级,综合评测电站整体性能,通过对光伏电站发电量历史数据数据及电站收益的分析和预判,对电站价值进行动态评估。
投资人可以利用阿波罗云平台的实时第三方数据监控、后评估数据分析,随时掌握电站资产的绩效和风险。如今,已经有小到几百千瓦,大到几兆瓦的五六百个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了阿波罗云平台,阿波罗光伏云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分布式光伏电站管理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接入阿波罗云平台的大多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比如工厂、学校、医院等。对比分布式光伏占到太阳能电站半数以上的美国、日本,中国的分布式光伏电站仅占太阳能发电总额的2%,必将是一片碧波无限的蓝海。
如果说风能资源的勘测可以基于全球地质、气象模型来进行,那么分布式光伏资源的数据采集就要像O2O一样进行逐个地区、逐个小区“扫街”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场针对屋顶资源的“圈地运动”,而发令枪已经打响。
从智慧风机到智慧风场
虽然是三伏天气,但是海拔2000多米的山头上烈风呼啸,被裹挟之下人几乎站立不稳,风虽未入骨但已足以砭肤,令短衫短裤的记者全身打颤,抬头觑视风机倒像是浑然无觉一般令人生羡。
但随行的风场工作人员随即纠正了记者对这些“大家伙”的偏见——它们身上的“感官”可一点都不比人身上少。在发电机、齿轮箱、大轴和叶片之上,装有温度、风速等多种传感器, 使风机能够准确感知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将汇集到每台风机上的PLC控制器中。PLC控制器集成了远景研发的数据分析系统、主动性能控制系统和决策算法等技术,控制代码超过200万行,是普通风机的20倍以上,可使风机根据不同情况自主优化控制策略和运行方式,从而让每台风机都能“思考”。
与之相比,传统的风机更像是像低端生物,只会对环境做“条件反射”,测到风从哪里来就往哪边偏,测到风突然变强,就变桨降载,只能算是“事后诸葛亮”。
就像inside everything的各种传感器作为感知万物的口、耳、鼻、舌,是物联网的基础节点一样,远景能源的智能风机具备约600个先进传感器,大大超出普通风机制造商通常安装的几十个传感器。通过多种类、全方位的智能传感技术,这些“智能风机”能够准确感知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实现前端感知以及“自我诊断”,根据风向、风速等数据调整风机朝向、叶片角度,让每台风机聪明地获取每一丝风,最大化风力发电效率。而这些也是智慧风场及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每台风机除了会“自主思考”,还能够协同配合。以广灵风场为例,整个风场的测风塔、风机及输变电设备都运行在同一个物联网平台上,远景自主研发的Wind OS则是智慧风场操作系统。
基于风电场地理位置数据模型、设备实测、气象历史数据、流体力学模型等,通过气象预报引擎、Wind OS精准掌握了风电场在过去、当下和未来时的风流形态,实现风电场超越传统实时控制的四维时空智能管理。让看似孤立的单台风机之间产生实时、双向“交流”,让整个风场各个环节都“站对位”、“配合好”,令每一个环节最优,形成独特的协同效应。
在每台风机自身及风机集群的数据积累和调整记录之上,远景生成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样本训练预测模型,不断通过历史样本训练,实现对风电场风速模式的识别。就像股票分析模型一样,把来风情况分成不同的风速模型。这样一来,风机就可以根据现阶段的来风与模型进行拟合对比,然后预测出下一秒的情况,提前偏航或者变桨,理论上可以让每一丝的风都不会被浪费,又把对风机的伤害降到了最低。
不仅是风机,广灵风场还实现了风、设备、人员、电量的万物相连,平台实时监控每台风机、每个升压站设备的运行情况。而且实时推算各个机位间的风流状态,风轮前的自由风速,时刻感知人员的工作状态。
而这些感知到的状态和实时采集的数据不会在本地进行分析,而是实时传输到上海的智慧能源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监控和处理。借助于平台上的能量管理、报表管理、故障管理等软件应用,依托远景构建的专家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形成一套智能化的智慧风场管理方案。不仅是集控中心,风场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看到风机的运行情况。
王场长笑称他已经形成了“职业病”,哪怕在外休假,也要时不时掏出手机看一下风场今天的风速多少、功率多少。他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他Surface上面的几套管理软件——OS 设备监控、EMS能量管理、OM运维管理、PHM状态管理,为记者演示如何查看每天的理论发电量与实际发电量,如何分析发电量损失在何处,传统风场的十几种指标,几十张报表都被取消,风场的一切指标数据尽在指掌之中。
而风场的工作也可以有的放矢,围绕能源可利用率(EBA)和发电损失来展开,据李恒透露,通过对发电过程中的种种“跑冒滴漏”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建议,可提高风场发电量5%〜10%。
此前在国营电场上班时,彻夜值守监控、做报表对于王场长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刚来广灵风场时,看到风机故障,他下意识的动作就是掏出本子做记录,却没想到还没等他落笔,微信群里面就有了故障截图,生成了故障检修单。“以前在国企,晚上有台风机报故障了,记在本子上,唯一能干的就是不停复位,第二天再发给风机的人员去处理。”今昔对比让王场长明显感受到了“数字世界管理物理世界”的强大之处。
在过去,风机有故障和运行两种状态,一有问题就开始报故障,白白损失了很多电量。而如今,远景的智能风机有了“正常发电”、“亚健康运行”、“故障停机”、“用户停机”、“天气停机”等五级标识,哪怕是“亚健康状态”也不影响发电,可以在出现故障之前去维护。
正是有了云端“智囊团”的支援,广灵风场才可以实现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目前仅需要2人值班,6人负责故障巡查。与之相比,对面的风场还需要11x2两班倒的人员配备,而它们上半年的利用小时数只有900多,而广灵风场的上半年利用小时数高达1700,高居山西省所有风场的榜首。而去年广灵风场的发电量比周边同等规模的国营风电场高出三分之一以上。
无论是山西榜首的广灵风电场还是冠居安徽的南漪湖风电场,都显现出远景能源智慧风场wind OS平台“挖潜赋能”的巨大价值。数据显示,采用wind OS风场无故障运营时间达到800小时(欧洲平均水平为400小时),风机可利用率达到99%以上,同时,可降低运维成本40%,提升人员工作效率,将原来平均1人管理10台风机提高到1人管理60台风机。
目前,除了广灵这一远景能源的自建风场采用了wind OS平台之外,中广核、龙源电力、中电投等国内600多个风场都连接其上,而美国的Pattern、Brookfield,北欧的Starkraft等新能源巨头的5000万千瓦的风能资源也在上面运行不息。这已经是一张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智慧网络。
从Wind OS到Energy OS
而风电资源仅仅是Wind OS —— 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的一个部分。“我们不只是做发电侧的管理,储能、充电侧的管理也会做,我们战略投资了全球最大的充电网络公司ChargePoint之后,它将来会成为操作系统上的一个产品模块。”远景能源软件工程副总裁Colin告诉钛媒体编辑。
而自从远景能源去年开始涉足光伏领域,投资、并购全球智能电网大数据、能源管理服务商以来,远景正在打造以基于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Energy OS的智能平台,连接和管理数以亿计的风机、太阳能电池板、智能终端、储能电池、充电网络等能源资产,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真正地将上游供给与下游需求无缝对接,像指挥交响乐团一样。
Energy OS致力于打造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安卓系统”,作为开放的平台,第三方软件公司可以在Energy OS平台上定制化开发适用各种未来能源互联网场景的应用软件。远景能源将以Energy OS为核心,整合全球垂直领域最顶尖的合作伙伴,构筑能源互联网生态系统。
和互联网巨头的IOT平台相比,Energy OS有何独特之处?在采访过程中,Colin一再向记者强调domain knowledge(领域知识)的重要性,远景的Energy OS是能源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协作开发的,这背后是科学工程知识和软件技术的结合。
在他看来,远景能源在能源领域多年以来科学工程知识的沉淀使它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能源领域将来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第一是连接,各种设备能够连接起来,第二,数据在各个领域里面能够沉淀下来,变成有意义的数据,提供Insights和Optimization。”而数据的沉淀就需要对于科学工程知识的深刻理解。
无论是阿里,微软还是亚马逊的IOT都是普适性的平台,它们不可能知道风机、光伏面板、逆变器等不同接入部件各代表什么意义,也无法理解有功和无功的测点之间如何编组,对于损发故障、EBA、TBA的通用定义也没有透彻理解,更没有从风场设计、建造到运行、优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经验。
要为Energy OS搭建底层架构、统一各种设备的连接标准、数据模型以及数据挖掘的工具,为开发者提供编写程序的SDK和API,这些domain knowledge不可或缺。以风机为例,目前全世界所有型号的风机远景都有数据库,都可以接入进来。
而在Wind OS平台上,远景能源已经自主开发了从设计到监控、KPI分析、Performance Analysis等应用集群,而今年收购的欧洲第二大可再生能源管理软件公司BazeField,也可以把损失电量分析、故障告警、发电量预测等应用集成进来。就像iOS系统在开放App Store以前就已经有了电话、日历、相册等killer app一样,Energy OS尚未正式亮相就已经具有了很高的“可用性”。
未来有哪些生态伙伴可以登陆Energy OS平台?“所有的工商业、楼宇、发电和能效企业,家庭都可以广泛接入Energy OS。基于Energy OS,这些企业可以定制开发自己的应用,或启发全球智慧来帮助企业开发应用,从而使这些企业得以高效管理能源系统。以咨询公司为例,它们在这个领域里有知识点,但是没有产品,将知识产品化是他们一个可以突破的地方。还有像南瑞这样的电力软件公司,有很强的开发能力和domain knowledge,我们可以enable他们的团队去做应用。而且在美国、欧洲也有非常多的专业能耗管理软件开发者。都可以通过Energy OS平台服务全球的可再生能源资产。”Colin告诉钛媒体编辑。
与面向消费者端的iOS、Android系统不同,在Energy OS系统中,除了平台和开发者之外,针对不同需求的企业客户,还会有一个帮助它们实现定制化服务的“实施者”的角色,比如在能源领域积累了多年咨询管理经验的埃森哲,就可以依靠自己的domain knowledge去利用Energy OS平台上的应用为用户去做定制化的实施。而远景会为实施者提供自定义报表等工具“enable”它们的定制化工作。
今年,远景能源与香港政府合作的充电桩项目中已经把Energy OS作为主推平台,在南美的新客户中也开始试点。通过与埃森哲的合作,Energy OS的全球生态也在不断扩展和完善。
从“智慧风场”到“绿托邦”
远景能源从一开始就积极介入风场电资源的价值链中。“作为占到风电场成本50%的设备,过去风机厂商在风场设计的过程中参与的非常少,在这个风电场资产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又很有限,这是一个严重的脱节。”而李恒思考的是:对于每年在国内建设300〜400个风场的远景能源来说,价值链怎么打通?风险怎么识别?优化工作怎样变成一种系统的技术积累?如何实现批量交付?这些在远景能源的眼中不是项目问题,而是产品问题,要摆脱对项目经理的依赖。通过覆盖风场全生命周期的十大模块、三套系统的标准化分解,远景能源真正实现了把风电场“产品化”。
而风电场产品也能反过来带动远景能源风机的销售,“电场的发电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我们风场月月第一,产品效果怎么样不言自明。” 广灵风场王场长说。
作为远景能源的第一款风电场产品,广灵风场也是远景能源在业内树立的一个智慧风场“样板”。在过去的一年之间,这里接受了47次的行业考察,其中70%都是五大电力集团的集团级副总和区域生产级的副总,他们参观后的一致感觉就是“我们回去也要搞集中监控”。“这个项目做完之后的话,我们整个在山西省也把这个口碑打开了,不但是风机销售,连政府也愿意给更多的资源,山西反而成了我们自投资的一个最大的一个省份。”李恒也为广灵风场的“示范效应”感到兴奋。
远景在2014年刚刚进入的光伏领域,远景能源推出了阿波罗光伏云平台和阿波罗评级两大产品。阿波罗云平台具备电站规划和设计、建设和验收、接入和监控、运维及资产管理、资产评估及交易等多项功能,逐步深入光伏电站前期的资源评估、风险评估以及后期的资产后评估,成为一个全产业链的管理者。
远景能源在江阴也自己投资建设了分布式光伏电站,智慧风场的产品化思路一以贯之——从设计,到施工管理、运维,都通过软件的形式,把数据积累下来,管理起来,可以做系统的优化。这对于使用阿波罗云平台的电站业主和使用阿波罗评级服务的金融机构来说,都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活广告”。
张雷表示,管理权胜于拥有权,远景要打造未来的数字能源公司,
“未来我们不会去追求资产的拥有权,但现在这个金矿还没挖出来,所以我先提供挖金设备,当大家手里都有黄金的时候,我就做金矿的交易者。”
“远景能源不只在建立智慧风场、智慧光伏电站的“样板间”,张雷还有一个更为“疯狂”的想法:打造一个真实的能源乌托邦——“绿托邦”,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最为成熟的市场实现这个理想。“我现在每月有一周时间在德国,德国就是远景的能源乌托邦,我们希望整合这个国家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能源创新企业来推动这场绿色能源变革。”张雷说。
在远景能源的“全球化沙盘”上,德国正是进入收获期的可再生能源的“成熟市场”,自2004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以来,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比重节节攀升,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占到总电量的三分之一,风力发电更是比2014年增长了50%以上。
然而被视为能源转型模范的德国也在最近对其能源战略“急刹车”,6月8日,德国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法》改革草案:规定太阳能、风能年发电量上限以减少产能过剩;停止对新建风电厂、太阳能电厂的固定补贴;逐步取消绿色电力入网价格补贴;限制陆上风电扩建速度。政府的高额补贴导致德国绿色电力发电量飙升,但电网却无法吸纳这些电力,导致绿色电力过剩。绿色电力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供需不匹配导致的“相对过剩”。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电网进行大幅改造、开发新的储能技术,和通过能源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让需求和电网更柔性的响应供给的动态变化。
在张雷看来德国能源转型面临的挑战恰是展示远景能源互联网实践的绝佳机遇。“德国的示范可以放到英国,也可以放到意大利。而平台上的生态系统更可以全球共享,可以把德国储能公司带到意大利,可以把美国充电网络公司带到德国,也可以把大数据公司带到中国电网。其实这背后的技术、产品和投资都是全球流通的。全球化意味着你纵深更大。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机会成熟点,有的市场是冬天,有的是春天,有的是夏天,有的是秋天,可以收获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全球化意味着全球资源为你所用。”张雷如此向记者阐述远景能源的全球战略。
从能源局域网到能源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核心是什么?工业互联网是靠能源和电驱动的,所以这个背后其实是超越互联网的。因为到你连接的时候可以驱动设备,是不是可以帮他优化生产节奏,优化供应链?”在张雷的构想中,能源互联网的范畴超越工业互联网,从能源管理出发,远景可以深入到工业领域的互联网升级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所有的能量信息(分布式的产生、供应、储存、消耗)都可以通过网络互联,实时调配,当人们的电动汽车、家用电器、屋顶光伏、电脑手机等等都变成互相联网的一分子,每个人的能源消耗、碳排放指标和生活需求都能够被打通变成数字化坐标,每一秒的能源需求都被导向最有效的生产供给,未来会是什么样?
而为了实现这样玫瑰色的未来,远景的能源互联网版图上还需要补上不少缺失的拼图,比如张雷眼中“最为关键”的储能技术,还有在充电桩以外的更多样化的用能设备,Nest这样的家庭智能能源网路。在发电侧已经积累足够优势的远景,未来可能会加速资本的步伐来实现对用电侧的渗透。
“对于能源互联网而言,现在只是早期,仍处于一种非常同质化且能量密度比较低的状态,所有人都在向内核演进,都想变成星云,变成平台。未来能源互联网真正形成的一个关键标志是,有类似于大的恒星系一样的平台级的公司。”在张雷看来,目前抢滩“能源互联网”正处于百舸争流的阶段,而抢先奋桨的远景力争成为未来的平台级公司之一。
而互联网和通讯巨头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有万亿规模的财富盛宴,对于能源互联网上数据的争夺已经逐渐开始短兵相接。
阿里宣布与华为在逆变器上的竞争对手阳光电源展开合作,共同发布“智慧光伏云”,计划将数十万台的太阳能电站接入阿里云,腾讯也正在积极寻找和能源企业的合作机会。作为全球能源互联合作组织中唯一的一家ICT厂商,华为利用其自主研发的宽带PLC芯片,为电力行业客户提供端到端的ICT 解决方案。而在智能家居领域,苹果、谷歌、三星、亚马逊等巨头无一缺席。远景能源构想的能源互联网要想补上这一块拼图,就必须考虑未来如何与它们各自封闭的物联网系统协同共通。
虽然张雷口中的“90后”可再生能源在迅速改变能源结构的格局。中国政府计划,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要占比15%,到2030年达到20%。但在实际操作中,可再生能源一直面临着补贴滞后以及弃风弃光的困境。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就提醒业界不要过分高估能源互联网的作用:“需求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清洁能源势必要挤压火电的市场空间,但源于自身成本较贵、运输距离、不稳定等原因,现实操作中,根本挤不动火电,弃风限电还要继续恶化。”皮尤研究中心调查也显示,中国仅有18%的民众认为“气候变化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比2010年的41%大幅降低。
除了德国、加州等能源转型先行的市场,美国、中国等地距离远景能源可以大显身手的“成熟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此过程中,远景如何能走好全球棋盘上的每一步,如何协同把控每一个市场的发展步调,如何吸纳融合其他的 “能源局域网”,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期待。【本文系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2016年8月刊封面文章,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记者/张远,编辑/刘湘明】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先行的布局者。厉害。
通篇吹牛逼,一句干货都没有。风机卖不动了,把以前看不上的散碎单子都捡起来了,把大便裹上糖浆当麻花卖。
真心不错
思维的兑付才是重要的。
方向把握得很好
绿托邦,绿色未来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