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钛坦白第22期,我们邀请了六位钛客围绕“区块链的应用”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分享。本文根据到达科技(赞赏出版)联合创始人、CTO刘敬思题为《回归交易场景,区块链在传统版权的确权与交易中的应用 》的分享整理。
刘敬思是连续创业者,曾任人人网开发经理,点点网/啪啪架构师,后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创办锐波科技致力于互联网金融研究。现于到达科技(赞赏出版)任联合创始人、CTO,研究区块链与版权交易相关业务。
以下是刘敬思在钛坦白分享的干货,由钛媒体整理:
信用不是绝对的
对于区块链,我先进行一个广义和狭义的区分。狭义的区块链是和比特币这个最原始与传统的区块链绑定的;而广义的区块链是在比特币的启发下进一步开发出来的、富有多种功能的区块链。我在之后不指明的时候所提到的区块链都是狭义的区块链。
比特币最初被开发出来的出发点是信用的去中心化,而区块链是这个思想的承载体。这个最本源的特征是建立在没有任何一个独立的节点能够在不经多数参与者的同意提交一个数据。
所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里所说的信用,不是绝对的真,而是有条件的真,同时因为技术是中立的,他甚至都不能判断是否公平。而所谓的信用就是不做假,它有可能之前的记录是错误的,但它如实地记录了,在之后发现了记录的错误,它也会如实地去修正错误并记录这个修正。
这就好似现在的万科事件中,虽然宝能已经依据市场规则来收购股份,可它还会有一些被修正的可能性。比方说之前监管去研究资金来源的合理性问题,从而要求宝能降低风险等一系列举措,而在收购之后、修正之前这段时间所行使的权利应该如何部分撤销?
智能合约不是万能的
从不可篡改数据这个特点来说,我们拥有了“智能合约”这个概念。智能合约是个很好的创造,它的理论就是基于数据的不可否认,有点像是数学 里的函数一样,当参数一定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也是一定的。而区块链就是保证了在某个时间点下,所有的参数都是确定的。
但我们通过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到,智能合约是理论可行的但没有绝对性,在设计一个具体的合约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入的新的参数 会有可能导致之前的合约失效。所以,智能合约的设计者需要考虑合约在执行后,外界条件变化(非区块链内条件)的情况下的业务方案。
要么就是整个商业、整个市场都是建立在区块链上,当区块链上的数据足够多的情况下,智能合约可发挥的作用才会更大,才更不容易被外界条件所干扰。
去中心化对应用场景有限制
接下来我谈谈为了实现区块链的信用而采用的分布式。
分布式对我们的应用场景有好处也有限制 。在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中,有一个CAP定理,它是经过论文论证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无法设计出一套分布式系统,它可以同时满足:1. 数据的一致性(C);2. 系统可用性(A); 3. 分区容错性(P)。设计系统时只能在这三者中做一个妥协,三选二。
在区块链技术里,它选择的是AP,也就是说区块链通过去中心化,在每个节点上都独立保存完事数据 、完整逻辑,同时我们也可以任意提交请求,但请求的结果不是绝对一致的,它只能保证最终一致性。这里的最终一致性就是需要与50%以上的节点(以算力为权重)通讯并确认之后,才真正被全网所认可。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家通常所认为的只要经过3到5个节点确认就可以被确认,只是从概率上说很有可能最终被确认,这个时间上的收益是要承担相应的double spending的风险的。
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区块链如果还想继续保证信用的去中心化,就不太可能做到高频交易。
私有链是个伪命题
关于私有链,我的看法可能有点不一样,我认为私有链其实是个伪命题。
也许现在大家都看到私有链的好处,比如说处理速度快,业务内部数据被保护,可这也是恰恰违背了区块链的核心——信用。如果链被“私有”了,那就只是一个权力中心化的系统而已,就不能被称作是区块链了。
我这里并不是说权力中心化的系统不好,相反恰恰权力中心化的系统从业务的角度来说是很好的。国内的网银的处理速度要远比美国的网银要快,这就是因为系统是集中的。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金融会从美国开始发展,确实是因为国内在这块做的比美国好太多。而权力的中心化也不代表技术层面上系统的中心化,系统依旧可以是去中心化的,因为会有各种高可用性和容灾的需求。
所以对于私有链来说,如果 真是“私有”,那就只是个分布式的存储系统而已,有很多比区块链更成熟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不过权力中心化、放弃了公共信用之后就只能通过品牌来建立企业信用了而已。
侧链是个折中选择
其实侧链是在公有链和私链之间的一个折中选择,也就是在一个公开所带来的绝对信用和无信用之间的一种选择。
如果我们追求绝对的信用,那对于用户来说系统就不是实时可用的,因为需要用户去等待公链上的确认。如果选择完全私有,那就根本没有实现信用。而侧链可能是绝大多数商业模型应该采用的一种方案:处理速度和私链一样快,业务数据、用户数据隐私得到保护,只是让渡了权利。
而实现广义侧链的方式也相对简单一些,只需要定期把系统数据做一下数字签名,提交到公有链里即可。
广义区块链的优劣
下面再稍微谈一下广义的区块链。在上面的CAP理论中,P是必选项,如果放弃P,就相当于放弃分布式了,那这样也就无所谓信用了。有没有其它 的区块链实现是选择了CP而放弃A的呢?现在我看来还没有发现做的特别好的。
所有CAP都做的好的系统其实都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做了妥协,比方说Ripple和Stellar,这两个系统里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交易确认速度很快,Ripple几乎是三到五秒内就可以完成交易确认,但它的问题在于它不是一个真正权力分布式的系统。Ripple通过它配置的信任链,最终都回归到核心的五台机器 上。
在Ripple里的信用基础任然是某一特定企业,而不是像区块链里对数学的信任。这也体现在ripple的几次事故之中:2014年有部分节点失效导致长达数小时无法确认交易(伪分布式); Ripple数据的起始点不是从零开始等等。
在广义区块链里还我经常关注的还有以太坊。像钛客王总(BTCC CTO 王立栋)说的,我也认为The DAO的事件对以太坊来说是一个污点。它的污点并不在于失窃本身,而是失窃之后居然可以由一部分人来决定硬分叉,这是放弃了区块链的根本的一种做法。如果放弃了公正,那就无所谓区块链了,就变成了一个大型分布式系统而已。
同时放弃了上面所说的 “参数的确定性”,那以太坊所做的智能合约系统就是完成没有根基的事情。试想:我根据确定的参数执行了智能合约,随后这个合约居然被硬分叉撤销了!这是怎样一种思想感情……(哈哈哈哈……ヾ(o◕∀◕)ノヾ)
如何使用区块链解决版权的确权与交易问题?
在传统版权交易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时效性,这是对参数历史的确定性的需求。
我们在做交易的时候会涉及两件事情——确权和交易。在传统的版权交易里确权环节主要是通过出版权的实现来确认的,也就是说你一上作品想要拿来卖,那你必须要在某个出版社拿到书号。拿到这个书号之后相当于这个版权的边界就被确定下来了,那么这个IP才能被用来做进一步的版权交易。而通常情况下在国内要等上个三五个月才能被出版,且平均下来一个作品的出版成本是3万左右。
所以赞赏出版平台给自己提出这么个疑问,版权能否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就被确权?进一步说,一个未成型的、只有几百字的idea能否被确权从而进入交易环节?再进一步说,如果一个作品的初始想法和最终成品大相径庭的情况下,能否保护作者的整个创作过程?
我们的答案是可以的,通过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我们可以完整地记录作者从最初的灵感到最终作品的所有变化过程。有了这个确定的变化过程,我们就可以设计出一整套智能合约来,IP的服务商可以在作者创作的过程中随时参与进来交易,所有的作品权利的行使与追溯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规范下来。我们从交易的最初确权阶段入手,通过智能合约的方式来极大降低确权的成本,从而给整个市场的交易提速。
传统版权交易里第二个困难是数据是分散的,没有一个统一的平台。通常一个作品的版权会被拆分成很多个小的版权,每个版权有它自己独立的权利范围,授权时间。而每个细分版权的交易时间相差很远,所以不用说市场,就是作者本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的某项权利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通过构建一个公信的交易平台(而不是版代)可以把分散的数据全部集中展示,潜在服务商对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的某项版权就会有更多的交易机会。这样也避免了前段时间某平台上大量作者作品在一不小心的情况下自动续约的事情,对于作者来说,通过这么一个公开的平台能让自己的作品得到更多的曝光机会、交易机会。
在IP版权交易里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交易的不透明,而这刚好可以用到区块链“信用”的特点。
进入了交易环节之后的困难就在于如何定价,在传统的证券市场里会有大量的数据来为量化提供可能性,而在版权交易市场里我们无法获取这些数据,或者说获取的这些数据经过了一次、二次的加工。比方说在交易时某作者/版代方说该作品的阅读量是10万,收益是5万块钱,作为交易对手方(比如购买影视改编权的公司)来说肯定在内心会给这个数据打个折扣。
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没有一个真正实现公信的平台,而对于我们来说,平台通过侧链的方式详细记录用户的每一次付费、每一次阅读。用户根据在区块链上的记录来付费给平台,而平台也根据同一份区块链记录来支付版权拥有者。版权的交易对手方在想购买相关版权的时候,也能难第一笔交易的数据真实性,从而完成第三方信用平台的构建。
总结:
区块链=绝对信用+分布式系统
私链=分布式系统
侧链=相对信用
智能合约理论可行,但对合约的设计者要求很高
区块链无法做高频交易,广义侧链以牺牲一定信用为代价来提高交易频度、隐私保护
版权交易通过智能合约来降低确权环节成本,建立新的交易场景。
构建关于版权交易的,基于技术而不是企业的第三方公信平台。
(本文首发钛媒体,根据到达科技联合创始人、CTO刘敬思在钛坦白上的分享整理)
…………………………………………
钛坦白第22期“聚焦金融科技之区块链2”,六位钛客在垂直区块链的四百多人的微信群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干货会陆续发在钛媒体上,请关注:钛坦白干货
钛坦白第23期:“中国好SaaS”获奖团队专场
地点:钛坦白|云计算(微信群)
本期钛坦白特邀了“中国好SaaS”第一季总决赛的三个获奖团队的CEO+三位重磅评委嘉宾进行分享:
8月22日(周一)19点-22点
够快云库创始人、CEO陈翊:我们为什么从个人云盘转型做企业云盘?
诸葛IO 创始人、CEO孔淼:数据智能时代,企业如何开始数据驱动?
一起写创始人、CEO蔡建:中国企业需要怎样的文档协同工具?
8月23日(周二)19点-22点
用友幸福投资合伙人寇双翔:投资角度看营销类SaaS
通威集团CIO周勇:企业用户眼中的好SaaS
欧电云创始人、董事长韩军:电商SaaS之路
报名入群听课:在微信公号“钛媒体”(taimeiti),发送“钛坦白”获取
合作:请发相关介绍到邮箱jiayinge@tmtpost.com,找负责人佳音沟通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读之,可祛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