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起就听闻这本书很有名,但一直以为是本大部头。前两天载好以后,发现居然只有100来页。。可能正确的道理都是简单可述的。
在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闻名之前,美国股市上流行的是格拉厄姆的价值投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看股票当前的价格是不是低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如果是,则可以买进。配合着其他一些投资原则(比如涨幅超过50%就卖出,2年内不上涨就卖出等等),格拉厄姆比市场绝大多数的短线投资者获得了多得多的收益。巴菲特毕业后也进入了他的公司学习工作,直到格拉厄姆退休,巴菲特也回到故乡奥马哈。
在安静的奥马哈,巴菲特发觉他的导师的投资理论有些问题,首先是并不是所有所有被低估的公司都能重新涨上去,其次可能股价在第三年才会上涨(可是第二年就被卖了),另外可能股票被卖出之后还会继续上涨。
简单来说,格拉厄姆的价值分析法,并没有深入到公司自身业务的价值分析上,只是停留在分析公司的股价和价值。巴菲特优化的方法深入了公司的业务价值分析,根据价值观-方法论-实际操作的三层体系,大致可以像下面这样:
价值观:正确的事情总会被时间证明
方法论:分析公司业务报表,选出有业务健康并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公司,持续持有该公司股票。
具体做法:
1、抓大放小:企业的报表很多,只关注最重要的三个: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关注企业的利润及利润来源是否健康可持续,资产负债表关注企业资产状况是否健康可持续,现金流量表关注企业现金流是否健康可持续。
2、MECE原则,分析影响最终结果表现的每个因素。比如看公司损益表关注的是最终的净利润,对于影响净利润的每个指标,包括销售成本、研发费、利息等因素一一分析。根据分段计算每个因素的指标。比如看销售成本,不仅绝对数字,更关注比例:毛利率。
3、单一数据作参考,使用多重检验。一般来说毛利率在40%以上可以算是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但是毛利较高的公司可能误入歧途,所以要关注包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在内的营业支出(成本),如果其中某一项过高,都可能削弱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4、为每个数据指标制定标准,但允许例外。比如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来说大于1的公司才是健康的公司,但是很多优秀公司都低于这个数字,比如可口可乐是0.9,宝洁是0.82.实际上这些公司盈利能力足够强劲,如果需要额外的短期现金,可以通过短期商业票据市场进行融资。所以流动比例稍微低于1并不是什么问题。
5、看长期表现:基本所有的指标都要参考近十年表现。仅仅一年的净利润毫无参考价值,要考虑近十年的趋势是否是向上的。
6、不仅看纵向(长期),也要看横向:同业对比。比如利息支出少于营业利润的15%的公司是会被巴菲特最先纳入考虑范围的,但是在银行业,这项指标为30%的富国银行已经排在银行前5名了。所以不能因为这项数值低而把富国银行排除出目标名单。
7、别耍小聪明,排除偶然,为长期发展负责。会计科目中的“折旧”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目,很多避税方法都由此展开。比如,每年账面上的固定资产折旧都会增加一笔成本,实际业务上并不会发生真实的现金流动,所以很多公司将这部分账面上的现金,在实际业务操作上还到利润中,可以偿还负债或提高借贷的杠杆。但是成本始终是成本,在固定资产报废后,由于没有了这部分折旧的现金,会使用当期的一大笔利润去重置固定资产,对于当期利润和股东价值的损害更大。
8、谨慎改进,不出问题不大改。巴菲特这套分析方法最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不看好科技公司,理由也很简单,一般科技公司R&D 成本都很高,巴菲特认为这样会影响公司利润,所以巴菲特直到11年才购买了IBM的股票,错过了Google 和 Apple的大涨。但同时也避免了2000年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的损失。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