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前,美国旧金山湾东南部延伸至圣何塞的那条V型「圣克拉拉河谷」,是鲜花和水果的重要产地,又因濒临港湾,船舶来往停靠,被公认为交通枢纽。
这儿,就是硅谷的前身。不过,当“xx创业者”和“xx风投家”比“盛产李子”更为出名时,硅谷这名字,也就代替了圣克拉拉河谷,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报道里。
圣地之所以被称为圣地,离不开“鼓励冒险、激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硅谷精神。在硅谷的街上随意拉住一个人,或许都能从他口袋中掏出一份BP。追溯这股精神的源头,那一定离不开一家公司,以及一个著名的风险投资人。
这家公司叫仙童半导体,而这个著名的风险投资人,就是「尤金·克莱纳」。
甚至可以说,仙童诞生的契机,就是克莱纳创造的。还记得《用1美元当TS拉开风投大幕,他是连接资本与创业的开拓者》一文中,起初被当成笑话,最后传到“风险投资之父”阿瑟·洛克办公桌上的那封信吗?
没错,他正是写这封信的那位科学家,肖克利口中的“天才八叛逆”之一。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开风投历史先河的大人物,在40岁之前,从未想过要创办一家投资公司。
逃过一劫的少年时代
克莱纳出生在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父亲有着一家制鞋厂。原本,上私立贵族学校的他,可以子承父业,过完幸运的一生。但谁都没想到,1938年,战争爆发,这一切都被纳粹打破了。
当纳粹占领了奥地利后,犹太人就成了被“清洗”的对象。据克莱纳回忆,当时犹太学生不被允许上学,在街上,他也常看到犹太人无缘无故地挨打。一日,灾难也蔓延到他的家中,父亲被警察带走,家里值钱的东西也被洗劫一空。好在有一名好心的警官认出了老克莱纳,他父亲才躲过集中营的卡车,逃了回来。
辗转三年,克莱纳一家才从战乱的欧洲逃了出来,最终定居在纽约。父亲打算重启制鞋厂,一家人过得极为节俭。
少年时期的经历让克莱纳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在成为硅谷的富豪后,他还是习惯于囤积超市的促销饮料,生活中也没有过多的爱好,和KPCB的联合创始人帕金斯几乎是两个极端。
克莱纳的性格其实也偏向保守,从纽约大学硕士毕业后,他只想找份工程师的工作,安稳度日。但人生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进入西方电气公司的克莱纳认识天才肖克利后,“安稳人生”这条轨迹,就被硬生生的“掰弯”了。
肖克利当时已经在帕罗·阿图(Palo Alto)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室,四处物色实验室的人手。而克莱纳就是肖克利“盯”上的科学家之一。即使克莱纳再保守,对有这样投身科技创新的机会,自然是不想错过。
不顾全家人的反对,克莱纳决定加入肖克利实验室。1956年,他来到加州北部的帕罗·阿图,这一来,不仅是研究半导体,还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创业的种子。
职业创业者
克莱纳一直觉得,跟着“晶体管之父”肖克利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这一点,也是实验室中那7位年轻科学家的共同想法。可来了不到一年,克莱纳就发现,肖克利越来越像一个“疯子”,他竟然用测谎仪对每一位实验室成员测谎。
“我真不敢相信这件事,我们希望诺贝尔奖能说明肖克利还没疯。”
1957年3月,克莱纳以去洛杉矶参加展会为由,回到纽约父母家。他写下那封求职信,带着其他6人的心愿,匆匆投进了邮筒。这时候的诺伊斯,还非常崇拜肖克利,于是7个人一边劝诺伊斯加入离开的队伍,一边忐忑等待着回音。
好消息很快回了过来。尔后,也就有了阿瑟·洛克用十张1美元纸币给“八人帮”签下TS的故事。仙童半导体公司成立了,还变成硅谷真正诞生的标志,为科技公司奠定了文化基础。
仙童时期的克莱纳,觉得自己依旧是一名工程师,不过是与此同时,还要负责把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他不爱发声,低调为半导体行业制定了一些生产和管理的行业标准。
仙童是“八人帮”的心血,也是后来的心头之痛。投资协议让克莱纳忍无可忍,第四个离开了仙童。
离开仙童,克莱纳创建了一家教育公司“爱德思”,专门制造教学机器。但几年后就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雷神公司(制造雷达、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等产品的巨头公司)。
在雷神公司干了几年,克莱纳已经40多岁了。他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发现自己是在创办公司中成长起来的,那样的创业时光,让他格外想念。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亲自带领大家,创办一群公司。
当然,凭一己之力不可能快速创办一群公司。达到这一理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做风险投资。
1972年的夏天,克莱纳遇上了比他小10岁的帕金斯。
风投界的完美搭档
和硅谷一些创业公司里,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是互补型搭档相似,克莱纳与帕金斯性格不同,却是一对完美的互补型搭档。
克莱纳懂得商业的门道,帕金斯拥有才华;克莱纳出身于工程师,懂制造、懂产业,帕金斯销售出身,会管理;克莱纳保守节俭,对于风险常有质疑,帕金斯浪漫奢侈,能超前发现许多创业的机会和有潜力的公司。
在连锁餐厅热席卷华尔街的时候,风险投资还是一项被冷落的行业。克莱纳和帕金斯为募资成立KP公司(以两人的姓名首字母命名,也就是后来的KPCB),整整花了四个月。克莱纳曾回忆那段往事:
“有一次,一个有钱人问了我们一堆问题,主要问会投资哪些公司,我们说‘会成功的公司。’他又问,是什么样的公司,我们说‘像制造文字处理机那样的公司。’他立刻把我们轰了出来,连饭都没吃。他以为我们疯了,要和IBM竞争……”
沙丘路3000号,汤姆·福特的办公楼中,KP正式成立了。最初的投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克莱纳和帕金斯还先投资了自己,创办起电脑公司来。
此外,克莱纳一直想找到风险投资的基本规则。就像在仙童时,为半导体行业制定标准那样。如果说帕金斯是天使投资的开创者,克莱纳就是帕金斯背后制定行业规则的那个人。
克莱纳制定出KP公司投资的一系列指导法则,统称为“克莱纳定律”。比如:
- 有钱可拿,绝不犹豫;
- 交易有疑,尽早退出;
- 没有2个及以上的卖家,不抛售;
……
“其他投资人把钱给创业人后,就成了观众,只在公司走下坡路时才提出疑问。而我们像战略家、建筑师、骗子,有时还是侩子手。”克莱纳这么形容自己和帕金斯。
为了建立起成功大于失败的投资模式,克莱纳和帕金斯积极参与公司的创建。克莱纳更是视自己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参与董事会中的重要决定,无论公司发展到多大。
演变到后来极端的情况,炒创始人鱿鱼、将公司卖给出价最高的人、甚至是联合跟投者对付和风投起冲突的创业者……
为创业者提供最高价值的服务,同时也要以最小成本换取最高利益,有温情仗义的一面,也有冷酷无情。
在风险投资行业里,克莱纳和帕金斯也试图建立起“行规”:合伙人制。
- 合伙人要在所投公司里投资,只能以基金有限合伙人的身份进行;
- 在被公司拒绝了的投资项目上,合伙人绝不能以个人身份进行投资;
- 绝不会将利润再做重复投资;
- 每笔基金都有时间限度,通过终止旧基金、成立新基金来更换投资者以及引进新的合伙人;
……
这些风投规则与行业行规,被许多投资公司引用、效仿,影响深刻。
正因为有了合伙人制,KP公司也培养了许多新人。1978年,随着两个新的合伙人加入,KP公司更名为“KPCB”。
KPCB另一位著名的合伙人约翰·杜尔曾评价克莱纳,“他不是投资人,就是公司的创始人。”但克莱纳在创业和投资的生涯中,都保持着同样的谦虚和低调。
克莱纳喜欢把自己的个人光芒收在团队背后,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直到人生的尽头,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名工程师”,不过是想创很多业而已。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盐必,微链创江湖「welianapp」】
更多趣闻、妙史,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严重支持钛媒体
不去做怎么知道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