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小程序”吗?一个HTML5老兵谈了谈他的看法

“微信虽然用了HTML5技术来做应用号(小程序),但是它并没有真正用到HTML5的精髓——开放、互联,也就决定了它无法实现“微信OS”的最终野心。”

钛媒体注:本文作者曾就职于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团队,参与过HTML5国际标准制定以及IE中HTML5引擎的设计。

作为一名HTML5老兵,在他看来,微信虽然用了HTML5技术来做应用号(小程序),但是它并没有真正用到HTML5的精髓——开放、互联,也就决定了它无法实现“微信OS”的最终野心。

日前,微信发布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应用号(正式名称:小程序)的内测,马上朋友圈就被刷屏了,一时间新闻稿铺天盖地,HTML5开发社区欢呼雀跃。大家都认为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一个新的“微信操作系统(OS)”时代,HTML5 Web App的春天来了。

作为一名HTML5领域的创业老兵,也作为曾经的HTML5国际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我本该激动万分,但是当我看完微信应用号的介绍之后,我却对“微信OS”的未来持保留态度。

应用号推出的确“恰逢其时”

历史是一面镜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同PC互联网中得到很多借鉴,虽然表象不一致,但是本质是相通的。 软件程序有两种架构:一种是C/S(客户端/服务器);另一种是B/S(浏览器/服务器)。

移动端的APP和当年PC端的Windows软件都是C/S架构, HTML5和PC端的网页(HTML4) 都是B/S架构。 PC时代,早年是C/S架构为主,大家都是去下载网站下载Windows软件,这点和移动端去应用商店下载APP的过程是一样的。

后来,大家逐渐开始不去下载网站了,逐渐转向使用浏览器来获取信息, 以B/S架构为主。从C/S转向B/S的一个关键变量就是网络带宽速度,因为B/S依赖网络,只要网络条件一旦成熟,B/S就会大行其道。

今天移动端也正在经历PC端一样的进化过程,网络带宽越来越好,用户也越来越不愿意去应用商店下载了,我相信大家去应用商店次数都是越来越少了。

                                                         图: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演进历史惊人的相似

今天移动端也正在经历PC端一样的进化过程,网络带宽越来越好,用户也越来越不愿意去应用商店下载了,我相信大家去应用商店次数都是越来越少了。

必须承认,腾讯是非常擅长做产品的公司,每一次产品迭代都做得很扎实。正当移动互联网处在从C/S架构逐渐转向B/S架构的风口上的时候,恰逢其时推出应用号,欲顺势干掉所有的APP应用商店,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微信内嵌的浏览器,成为一个应用分发的超级大平台,最终实现"微信OS"的超级大野心。

浏览器一直被认为是Web OS, 这个故事听上去顺理成章。 然而,事情并不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这里面有个重要的细节被忽略了。

“用了HTML技术不等于真正的HTML的平台”

Again,历史是一面镜子。微信并不是第一个做应用号的公司,早在2010年,在大洋彼岸,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推出了基于Chrome浏览器的“应用号”Chrome App。然而就在上个月,也就是2016年8月,Google宣布停止支持Chrome App。

Chrome的活跃用户有10亿,比微信还多, Google也比腾讯更有财力, 为什么Chrome App伟大计划最终失败? Chrome App和微信应用号都有一个致命的共性: 虽然都是用了HTML技术,但是没有用到HTML的精髓。

当年World Wide Web(万维网)之所以能够一夜之间席卷全球,核心原因之一就是HTML的第一个字母“H”(超链接)。虽然是看起来是个很简单一个技术,但是折射了互联网的核心设计理念:开放、互联。

通过一个网址链接, 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你发布的内容, 不需要经过应用商店审核,任何两个网页之间可以方便跳转。 而从今天的应用号发布的介绍来看,所有发布的应用号都需要通过腾讯的审核,而且应用号也是封闭,并不能和外部的网页自由跳转。

因此,今天的应用号只是用了HTML技术中无需下载安装、跨平台的功能, 并没有用到HTML开发互联的精髓。 它只是一个“用了HTML5技术的平台”,但不是一个真正的“HTML5应用平台”;它可以成为微信IM的一个重要补充, 但是成为不了一个人们期待中的“互联网操作系统”。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只有开放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真正的HTML5平台

Again,again,历史的确是一面镜子。在PC时代,这两个软件是大家最高频使用的: IM和浏览器。一个连接人与人,一个连接人与信息。 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两个需求之一。

腾讯无敌的社交基因决定了它在PC和移动时代,都完美做到了连接人与人。但是,连接人与信息领域,并不是腾讯的强项。

随着移动互联网逐渐进入深水区,微信的简单内嵌浏览器未来将不能完全满足需求人们高效安全获取信息的需求,它的半封闭生态也将不适应互联网的开放互联的趋势。

浏览器——真正的HTML平台,将会“王者归来”,成为最高效安全连接人与信息的工具。

这个趋势在国外已经很明显了, Google今年4月份的时候宣布,Chrome浏览器移动版的月活跃用户突破10亿,最近5个月增长2亿! 而且Google今年在抛弃掉Chrome“应用号”的同时也发布了重量级的HTML5新技术框架——PWA(Progressive Web App)。

HTML5一直被诟病的就是无法在离线状态下使用以及体验不够流畅。基于PWA框架, HTML5应用可以同时支持在线和离线,而且加速速度和交互体验有了显著的提升。通过PWA,HTML5相比App的缺点部分就被抹平了,而优点部分却很突出,因此被业界普遍看好。PWA已经在Chrome、Firefox、Opera等浏览器中都可以运行。

当“浏览器”王者归来的时候,用户可以更高效在互联网上冲浪,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发布HTML5应用,尤其是对于中大型企业用户,可以更自主、可控的开发和部署企业级HTML5应用,那时候,我们还需要“小程序”么?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陈本峰,云适配创始人兼CEO,中国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主席、HTML5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参与过微软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

更多商业新知,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

本文系作者 科技小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微信崇拜者是听不进去的,你对他们说有些人不知道微信是什么,他们会惊讶地睁大眼睛,当然外人也会非常惊奇竟然有那么一群人认为人人都会有微信。别看互联网时代了,但信息隔阂一点也没改善,以前的限制因素是信息不够通畅,现在的限制因素是很多人的智商已经消化不了那么多信息。

    回复 2016.09.23 · via pc
  • 说句实话,这文说到作者是IE浏览器核心成员,瞬间不想看一半。这浏览器实在不敢恭维。 还有,认为微信没有解决互联特性,我认为就大错特错大错特错! 接下来将是垂直服务以及原创媒体真正成熟的大时机。

    回复 2016.09.28 · via pc
  • 本来这种应用就是从小开始,太大了不能驾驭!

    回复 2016.09.24 · via android
  • 等待最终进化。

    回复 2016.09.24 · via android
  • 小程序只是个开始,有些变革是注定要发生的,当然谁才能笑到最后这说不准,但一定不是那些畏惧改变的人

    回复 2016.09.23 · via pc
  • 不认为这样。实际上我觉得腾讯的野心没有那么大,现在只是想规范微信的生态,至于之后如何发展,也只有骑驴看唱本了

    回复 2016.09.23 · via android
  • 很显然,作者说的事情和微信小程序想做的事情不在一个纬度上

    回复 2017.01.12 · via iphone
  • 互联网也有本土特性 更何况那堵墙都还一直在 还是观望吧

    回复 2016.09.23 · via iphone
  • 哦哦

    回复 2016.09.23 · via pc
  • 哦哦

    回复 2016.09.23 · via ipad
1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