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加入Linux基金会的微软, 开始从卖软件授权向服务化转变

微软宣布将加入Linux基金会,和老对手和解,其背后的推动力是行业的大变革。

上周,微软宣布将加入Linux基金会,并支付50万美元的年费成为该基金会最高级的白金会员。

这可以说是一个爆炸性新闻,因为微软的Windows和Linux曾经被视作最大的对手,另外Linux所倡导的开源运动直接挑战微软的软件授权业务,曾经两方面被视为水火不容的敌人。

微软的前CEO鲍尔默甚至曾经说过开源软件是癌症,其厌恶之情可见一斑。

这次微软加入Linux基金会,成为白金会员,并获得Linux基金会一席董事席位,可以说是“深入敌后”,这种大转变背后,其实并不是微软变得“善良”了,而是整个IT行业的转变。

我们都知道微软最大的利润来源就是“软件授权”,就是当你要使用一份微软软件的拷贝时,你就需要像向微软支付该软件的授权费。

软件授权当然是有其合理性的,但其灵活性不佳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份Windows拷贝,用几个小时和用几十年,其费用是一样的,这显然并不公平。

我已经在一台PC上购买了Office,当我换一台设备时,又要重新付费,这貌似也不是很合理。

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网络服务诞生,其中最大的代表应该就是谷歌和亚马逊了。

互联网的最大的特色就是提供“服务”,而不是直接交付的“软件”。

亚马逊的云服务就是以服务交付的最佳案例。和原来IT系统不同,亚马逊的云服务不出售任何的硬件或软件,而是以一种类似“租赁”的方式,将所需要的各种计算资源和服务租给用户。

这种服务模式非常的灵活,不像原来一个IT系统那样需要以峰值需求来设计,而可以按照需求来弹性的购买所要的服务。

平时一个服务可能只需要几台云服务器来支持其运行,而当促销之类的大活动来临时,有可以短时间租赁上百台机器来应对高峰,而活动过去以后,这些多余的资源又可以退订。这样的情况下,几乎每一分的投入都是实实在在使用的。

谷歌的服务也有类似的特点,虽然谷歌并不直接向消费者付费,但其商业模式也可以理解成其向广告商售卖顾客的关注时间。因此,你用谷歌服务的时间越长,你对谷歌的”付费“就越多。

很显然,按时按需对IT设施(包括软硬件)进行租赁相比于笼统的软件授权更加的合理,已经越来越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个租赁服务,重要的是其提供的服务内容,而其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否是开源的完全没有影响。

谷歌和Facebook,亚马逊都利用大量的开源软件来提供服务,但是其并不需要提供如何使用这些软件的细节,使用和支持开源并不会削减自己的竞争力,反而因为共用业界通用的组件,减少了重复研发的投入,节省大量成本。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IT服务商,微软也必须慢慢的从售卖软件授权像服务化,租赁化转变。

我们可以看到,微软已经推出了按年订阅的Office 365服务,而且该服务表现强劲,相信该服务将慢慢取代原来的Office授权服务。当然,即使是变成订阅服务,微软的Office还是闭源的。

在云计算领域,微软拥抱开源的动力就足的多了。云计算被认为IT领域最重要,也是增长潜力最大的业务。该业务对微软的未来非常重要。

因为主流的互联网服务工具大多数是都是基于Linux等开源系统的,而微软在云计算方面显然落后于竞争对手,为了抢夺更多的客户,微软的举动就不难理解了。

加入Linux基金会以后,微软可以更加深入的参与Linux系统的演进,从而让这个互联网上最主流的系统可以更好的在自己的云服务平台上运行,就可以更好的卖云服务,显然是符合微软的利益的。

这里有一个借鉴的案例,微软的老朋友英特尔早早就加入了Linux基金会,并成为最大的贡献者之一。这也帮助英特尔在互联网崛起时,将原来的小型机系统打的找不着牙,成为所有数据中心的首选硬件。微软也想成为云计算的首选平台,当然要讨好Linux。

另外,当越来越多的服务商开始用微软的云服务,搭售自己的其他服务也变动容易起来。你甚至发现,微软已经准备推出了Linux版本的SQL Server,这个原来只跑在微软自家系统上的数据库系统竟然也拥抱开源了。

其实SQL Server推出Linux版的逻辑也很简单,就是微软希望更多的用户使用SQL Server,从而可以更好的售卖云服务。毕竟作为SQL Server的主导方,最好的SQL Server服务理论上肯定是微软提供的。

对于目前处于云计算领域劣势的微软,并没有可能一统标准,也可能再也无法统一各种开放标准了。此时微软的平台,支持其他系统越好越好,其能卖出的服务就可能越多。

可以说,随着互联网崛起,卖软件授权的模式已经越来越过时,是时候给更先进的服务租赁模式让路了。这也是微软和开源社区越来越紧密的原因。

微软和Linux以及开源的和解,确实是开源软件的一大胜利,但并不是说微软终于开窍了,拥抱了开源的哲学理念,而是微软为了自己能在新时代立足,做了一个“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选择而已。当然,这个选择,也意味着以授权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渐渐走向了尽头。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下载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叶元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