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客制化(customize)并不是个新名词。在遥远的古代就有大量的客制化产品,某某人家专用,或者在产品上刻制购买者的名字并不鲜见。只是进入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化时代,客制化变成了一种奢侈。如果需要客制的产品需要加很多很多的钱才可以。而事实上在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包装上加上个性化客制化的内容其实并不困难,特别是在自动化自产程度相当高的今天。
在最近两年,进入社交媒体时代,大量的快消品开始顺应潮流,向市场提供大量的客制化产品。
在超市里,如果你想买士力架,你会发现它的包装上有:“饿蒙了”、“饿醉了”、“饿炸了”等等的搞笑吐槽用语。其实在它的英语版包装上也有Sleepy,Cranky, Dramatic等几十种人在饥饿时的行为或情绪。
士力架通过各种饥饿状态供消费者自选,这一营销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与之同类的当然还得提快消界老大可口可乐了。可口可乐在包装上玩新词的活动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英国,据IRI Worldwide的数据显示,英国可口可乐的销售额在52周内增加近五个百分点,而社交媒体分享更增长百分之三点五。
在美国橄榄球赛备受欢迎,百威啤酒就推出了各支球队的包装啤酒,球迷们可以选择自己支持的球队购买。奥利奥饼干再不用担心“粤利粤”来抢地盘了,因为他们推出了“分享惊奇”的客制化包装活动。消费者可以在设计页面上上传自己的照片,获得独一无二的饼干盒。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也使消费者获得新奇的消费享受,从而刺激了销量,而这也成为了社交时代的全新商业样态。而这种样态随着技术的进步,更加变得复杂,多样,媒体化。
台湾统一企业在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中推出针对职场上班族的品牌《茶里王》就以瓶身上的方案来和目标消费者沟通。象“茶水间是用来和他擦身而过的,你今天喝茶了没?”, “迟到是用来训练危机处理的,你今天safe了没?”等等上班族日常生活中常会面对的文字。
而这些会让消费者会心一笑,但就这样的文案,再结合五段剧情串连成九分钟的互联网视频,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更经由十秒的电视广告让观众主动搜寻“茶里王办公异想”的关键词。再经由各种媒体使这个品牌深入人心。于是我们能看到,客制化的包装可以是客制化的影视作品,这大概也是社交媒体时代,或者说影像制作低成本时代的特质吧。
于是在巴西的汉堡王,他们在柜台里设置隐藏式摄像机,拍下顾客点餐时的模样,即时将其打印在包装纸上,让消费者获得一个与众不同的汉堡,这种消费体验是种惊喜,却让消费者有极大的喜悦感。
虽然这些服务目前还在数字印刷技术的支持之下进行,但随着包装个性化和与移动媒体结合的趋势迅速兴起,通过AR技术,消费者确实可以通过商品包装获得更多的多媒体个性化内容产品,而这将启迪内容产品生产者。
你们除了生产磁带,DVD,是不是可以随着快消品售出你们的媒体内容产品呢?你们能不能售出专属于消费者的内容产品呢?我相信是可以的。
在媒体活跃时期有一种口播背书式宣传,明星常会录些诸如“您正在收看的是某某台”之类的内容。而将来你听到的歌曲前奏里也许真的有一句祝某某生日快乐的明星祝词在里面。
而这种技术本已存在,只是在于你要不要去麻烦做它,要不要去顺应这个大规模客制化的时代。而消费者的结婚视频内容也许将来会被植入到某些大片中,更将会让消费者自己喊HIGH不停。这些创意并不难,只是在于媒体制作人们愿不愿意。
十年前,你很难想像可口可乐的瓶身上会打上你的名字,你也不会期望你的iPhone上面会有你的口号通过激光刻在上面。而今天这些都已经实现,客制化的内容将是植入广告兴起后的又一波媒体内容生产热潮。在强IP里一定会有消费者的影子出现。尽管你只是路人甲乙丙丁。
服装业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时尚的个性化逼着时装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必须考虑大规模的客制化。同样是创意产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客制化的内容会是股潮流。伴随社交媒体的分享,成为朋友圈的热门内容。(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