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众筹行业整体遇冷,破解难题的时间不多了

众筹行业正在消耗现有投资人资源,新的众筹投资参与者没有大规模进入,同时还面临着老投资者缓慢流失的危机。

一个悲观的行业现实逐渐浮出水面,众筹行业正在消耗现有投资人资源,新的众筹投资参与者没有大规模进入,同时还面临着老投资者缓慢流失的危机。

这个发现最早来自于直观的行业参与体验。

众筹行业门户众筹家的客服发现,每一次前来咨询项目投资问题的,都是行业内的老投资者,已经有很长时间鲜有新的众筹投资者出现并交流投资经。

不仅如此,各个项目路演群里,活跃的往往都是众筹行业里都非常熟悉的投资人面孔,这些投资者一般都在多个平台投资了多个项目,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对众筹投资还抱有较浓厚的兴趣,另一部分则开始出现抱怨甚至萌生退意。

如果这个感受不够科学理性,那么众筹家人创咨询提供的数据则更有说服力。

传统众筹类型在投资者群体中遇冷

众筹家人创咨询每月分别抓取活跃的10家股权型众筹平台和10家权益型众筹平台成功项目的投资者人次数据,发现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统计时间段内,众筹行业的投资者数量完全没有爆发的迹象,甚至出现了一段时间内一定程度的下滑。

其中,权益型众筹投资者人次下滑显著。股权众筹投资者人数每月变化波动较大,但是基数小,比权益性众筹的投资者数量少三个数量级,仍然谈不上爆发。整体综合来看,众筹投资者数量半年内骤减七成!

众筹为什么没有成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

权益型众筹不再受追捧是模式创新乏力的必然结果

权益型众筹是国内诞生最早,政策风险、投资风险最小,也是各互联网巨头公司均涉足布局的众筹类型。

同时,其与创新创业、消费升级的紧密联系,也为权益型众筹在双创时代走红铺平了道路。但是数据上的统计结果却令人咂舌。

自2016年6月以来,权益型众筹活动的投资者参与人次一泻千里。

根据权益型众筹的现实情况来看,权益型众筹问题的表现形式颇多:刷单、回报难兑现、电商巨头旗下众筹平台抢占市场、小平台灭亡等等。但众筹家认为背后的根本原因直接指向行业起点错误后众筹模式创新的乏力。

国内第一家权益型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历经爆发、转型硬件预售、转回产品众筹、最终被91金融收购,实际上凸显出权益型众筹在国内的最大困境,即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来让众筹与电商、预售模式隔离,导致了权益型众筹完全复制了电商模式,也让电商们跃跃欲试,最终导致权益型众筹被电商瓜分天下的同时还复制了电商的行业痛点。

中国的权益型众筹与权益型众筹鼻祖,美国的Kickstarter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而中国的权益型众筹或许是那个先天的畸形儿。刷单、假货、爆品思维、断送了原本应该是极客感十足的权益型众筹的前途,也让它与真正服务创业创新的目标相去甚远。

当然,越来越多平台意识到了这类问题,京东众筹、苏宁众筹等大平台力图将权益性众筹纳入众创生态环节之中,并向消费金融靠拢,而轻松筹、点筹网、开始众筹等也开始在农产品、民宿旅游等垂直细分领域发力,力图找到权益型众筹生存的新路径。

改掉陈规陋习仍需要时间,显然投资者这一端仍然是看空行情。

股权型众筹让投资者望而却步更突显行业困境

从数据上不难得出悲观结论,作为股权众筹行业最重要的参与方之一也是行业存在的基础——股权众筹投资者群体,仅仅只有不到3000人次的规模,行业离能够发展壮大中间还隔着漫漫长夜。更可怕的是,股权众筹行业连现有的投资者都没有服务好。其中原因既有客观现实制约,也有主观因素。

  • 政策的不明朗加深投资者的恐慌

众筹家在于投资者交流中发现,投资者对于股权众筹的担忧除了投资收益风险之外,对行业的合规性以及政策风险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们渴望参与股权投资之中,但是对于股权众筹投资中代持、信息披露、自融、明股实债等行业惯例的操作模式的合法性持有怀疑,加上互金专项整治的高压,种种政策信号都让他们对股权众筹难以迸发出极大热情。

  • 资产荒

股市、楼市低迷、P2P风险爆发,当前本应该成为股权型众筹投资发力的好时机。对于大众投资者来说,互联网股权投资理应是投资的重要方向。

可是现实却是另一幅景象。投资者的对面,优质资产仍旧难寻踪迹。早期众筹融资完成的股权项目在2016年相继开始进入到退出期,频繁爆发众筹项目出现问题导致退出遥遥无期,让现有投资者逐渐丧失信心。众筹家在与投资者交流过程中发现,他们最开始认为平台在项目筛选和风控机制上有问题,而选择换平台投资,但是逐渐发现各个平台上都存在大量项目难以投资获利时,就开始意识到众筹投资早期项目的由于优质资产的稀缺性,导致高风险居高难下。

另一方面,逐渐具备了项目评价能力和众筹投资经验的老投资者,看待投资标的的眼光越来越精准甚至是挑剔,他们的投资决策变得更加谨慎。而新的投资者也在项目退出困难释放出强烈的负面信号影响之下,对众筹投资更多持观望态度。

  • 项目方、平台与投资者夺利

如果说政策是黑天鹅,资产荒是投资行业的普遍痛点,那么项目方、平台与投资者夺利的现象则是投资者流失最大黑手。

撇开业绩造假、自融等违规操作,项目方和平台凭借强势地位与投资者夺利的行为最主要的表现是:

第一,项目方和平台共同给出项目过高的溢价以及不合理的分红比例。一些不愿具名的众筹投资者对众筹家抱怨,项目过高的溢价,以及较低的分红比例,导致项目本身经营良好,盈利能力强,投资者也难以获得投资收益,利益都被项目方和平台联合榨取干净了。

第二,不合理的回购。一些经营良好的项目或者是获得下轮融资的项目,项目方压低价格回购众筹投资者手上的股权。而一些经营不善的项目,即使此前签订了回购条款项目方仍旧以没钱为由不回购投资者手上的股份,从而将风险转嫁给众筹投资者。

如果众筹行业不尽快解决上述难题,行业发展将进一步陷入困境。

本文系作者 众筹家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不怪于投资者犹疑,任何开创型项目都必须有为客户价值而产品创新的心态和能力,速食运营者肯定走不远,众筹平台创业的速龙们和很多其他领域的速食互创者一样是制造资本寒冬的元凶。

    作者赞过
    回复 2017.02.11 · via android
  • 瞬眼天下可以评论吗,我真想好好喷一喷这帮无良企业,连东西都没做好就在叫嚣,国外的人都不买的东西还有脸说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真无言以对了!

    回复 2017.02.09 · via android
  • 回来之后我就可以快速找到你想要的生活习惯

    回复 2017.02.09 · via iphone
  • 钛媒体能不能给下锤子M1的销售数据,听说反应好但我不这么认为,手感还不如T2.现在期待T3,希望不要像M1这么失望,钱已经准备好了!

    回复 2017.02.09 · via android
  • 我真想知道雷军的脸皮有多厚!要多大的巴掌才拍得响!

    回复 2017.02.09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