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D轮融资。而因为投资方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微信公号上微信用“超过3亿美元”而非ofo宣布的4.5亿美元相冲突,外界质疑ofo夸大融资额度造假。随后ofo又对外回应,融资本身包括股权和债权融资,4.5亿美元的总额并没有问题.
虽然闹了一圈乌龙,其中的真真假假我们无从得知。但今天想抛开表象就共享单车盈利这个话题来谈一谈,既然共享单车这么火,那么它会不会成为继共享出行之后,又一个资本的大泡沫?
会不会像滴滴一样,在苦战多年终于独孤求败之后,却迎来了严厉的监管,空有千亿市值而盈利乏力,烧的几十个亿何时能挣回来是个巨大的未知数,让广大投资人欲哭无泪。
共享单车前景看好但障碍重重
随着城市人口、车辆越来越多,拥堵日益加剧,在深度挖掘交通潜力日渐见顶的情况下,单车出行作为环保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有效手段,其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追捧。
所以在今天小黄车、小橙车、小蓝车、小白车、小绿车齐上阵,一时间大街上五颜六色的单车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有媒体戏言,要入局的得尽快了,不然颜色都要被抢完只能杂交了。而话音刚落,杂交的共享单车也已经出现街头,小黄车和小蓝车的宝宝——黄蓝相间的永安行也加入了战场。
既然资本市场一致看好,而人民群众也因其便宜的价格和停放的方便而喜闻乐见,那么共享单车真的会是一门好生意?在我看来未必,虽然蚊子腿上也是肉,巨大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的政策风险,是共享单车绕不过去的砍。
隔几天就能看到共享单车“又下一城”的报道,似乎唯有快速扩张才能彰显这个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笔者看来,其目前还停留在有限空间的争夺上,缺乏深耕、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方式会成为后期必须要补的功课。
所谓覆盖40多城市、炫目的市占率都是华而不实的表象,每个城市进行核心城区的简单占位,除了可以抬高估值,其实并未深入切到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市占率更是没有参照价值。
骑行的场景虽然看上去很丰富,但都是碎片化的,骑行过程中并不适合多服务的触达,难以形成场景闭环,一旦骑行结束,用户也就离开了,并不会过多停留。而作为生活服务类场景,在骑行前更是难以让用户驻留,唯有需要使用才会打开APP扫码骑车。
从整体来说,虽然初期可以借助共享的模式快速拓展市场,获得用户量,其增长数据让人咂舌。但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同类型产品的切入带来的市场饱和,优质市场的存量有限性,共享单车很快会面临发展的瓶颈问题,届时,如何提高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
尤其是骑行之外的时间,成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这个会成为横亘在入场者面前的必须要考虑的现实因素。
共享单车发展快速但盈利前景不明朗
经常有阴谋论者将都将摩拜每人299元、ofo每人99元的押金说成是创业公司的“套路”,并断言其中“水很深”,说共享单车运营方仅仅是靠押金就可以大赚一笔,毕竟用户用车需求永远存在,这笔钱就永远保留在运营方的账户里。
根据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摩拜在2017年第一周的WAU(周活跃用户)已经达到584.9万人,按照每人缴纳299元押金计算,摩拜单车沉淀的资金额度可达约17.6亿人民币,并且这个数据还在快速扩张中。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共享单车用户押金在企业发展早期可能会被挪用来发展业务,但一旦市场规范化,不管是从对用户负责还是从监管层面来说,其设立专用账号实行专款专用的是必然的选择。
2月28日摩拜即表示已经与招行合作,招行将对监管账户内所有资金进行严格审核、监管,确保押金的管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而小蓝单车也表示,押金一直放在支付平台上,未作其他用途,相信其他平台会陆续跟进。
那么既然共享单车以押金为赢利点的设想已经破灭,那么随着市场面的铺大,在面临盈利问题时,他们将如何获取利润呢?毕竟摩拜CEO胡玮炜说的“如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虽然激情满满热血沸腾,但做企业真不是做公益,就算她可以接受,投资人几十亿的真金白银可是要回报的。
共享单车最有可能的赢利点,还是在于用户一块钱一块钱的车费,和滴滴一样,在抢占市场养成用户习惯后,靠涨价盈利,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怎么补贴你,以后还是要怎么捞回来。共享单车相对于滴滴的优势在于,因为客单价的低廉,用户感知不是那么强烈,从1块涨到2块,骑车的人并不会因为涨了一块钱而有明显的减少。
这里我们简单算一笔账,假设到发展成熟期,某家平台2000万人/天的使用量,基础价格涨到2元,那么每天的流水就是4000万,一个月12个亿,一年146亿。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笔很客观的生意了,再加上开屏广告、或者商户推荐等其他商业模式,一年营收估计可达150亿。当然这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了,考虑到单车的寿命、维护成本、人员开支等等方面,最后的盈利可能不会太高。毕竟对于这种互联网+,其模式太重,庞大的线下运营成本是不可承受之重。
政府监管或成为共享单车最大风险
在国内做企业,政策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家比较头疼的问题,滴滴即为前车之鉴。虽然此次在各方激战正酣之时,官方有所表态,但市场走向无法预知,一旦某事件触发监管层下手整顿,鹿死谁手实难论定。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共享单车给予了肯定,认为“共享单车是城市慢行系统的一种模式创新,实际上也是’互联网+交通运输’的一种实现方式。
强调,由于它对解决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特别见效,所以它一出现就受到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很多人都尝试这种新的方式。我想应该是积极鼓励和支持。”这算是从官方层面给予了支持,但就像前面说的,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不可避免会产生由共享单车引发的混乱。
而共享单车本身的发展用野蛮生长来形容也不为过,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的共享单车总数已达20万辆。据摩拜公布的数据,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预测,今年上半年上海共享单车可达到50万辆。此外,2017年伊始,不少共享单车平台均提出百万辆的投放年度计划。
野蛮生长必然带来层出不穷的意外事件,比如乱停严重影响道路秩序、或者因单车引发事故而导致纷争等等,或者触发某些原城市运营的单车平台利益导致恶性竞争、地方保护主义强行收费、共享单车涨价引起市民不满产生投诉等等。某一天监管层认为共享单车问题重重,做出决策决定好好管一管,届时市场格局如何,谁也说不好。
因为共享单车天然的便民、环保属性,相当于承担了一部分政府的工作职责,不排除政府参股运营方,或直接给予补贴的形式给予运营方。但也正是因为关乎于民生,其运营不善可能对地方政府考核产生影响,使得官方天然具有加强监管的动机。
以此推论,目前百舸争流的市场格局不会持续太久,未来各单车平台诸侯割据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小结
共享单车究竟是一个“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的积少成多式盈利生意,还是“学成文武艺、货与BAT”的资本式击鼓传花,目前暂无定论,但从当前颜色不够用要杂交的格局来看,市场已经开始过热。泡泡吹起来了,这个泡泡究竟是收放自如的热气球还是随时会爆的肥皂泡,相信各位看官自有定夺。(本文首发钛媒体)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其实不管怎么样,共享单车带来了老百姓的便利。 过早唱衰是对一个鼓励创新大环境的逆势而为。难道因为手机的出现就破坏了我们家庭的沟通了?难道百度的出现就让我们的人民都变傻了? 所有的问题都会被问题解决,而不解决问题的人,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一块钱的生意,赶脚比当年网约车还热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