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关闭Reader,Google变短视了吗?

如果我们非要谈论Google精神的话,当Google推动开放而自由的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对它表示尊重,当Google用可能放慢自己最具优势的产品Android进步的脚步去布局未来,更应该赢得我们的尊重。

拉里·佩奇在3月14日做出的一个决定可能会对Google未来十年产生重要影响。

抱歉,不是各位热爱的Google Reader的关闭,虽然Google Reader被关闭的消息发生在同一天。这个决定是Android创始人、也是Android诞生以来的直接负责人、被称为Android之父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的离任。鲁宾将不再负责Android系统,可能转去Google另一位创始人塞吉·布林所负责的Google X做“相当重要的项目”。接手Android的是Chrome OS负责人桑达尔·皮恰伊(Sundar Pichai)。

Android更换负责人与Google Reader被砍两个消息(我对Google Reader被砍的文章见这里)几乎同时出现,在外媒和中国媒体上讨论最热烈的不是Android系统与Chrome OS系统的未来,而是Google Reader被砍。在国内讨论Google Reader的文章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文章出自blogger霍炬的文章《从Reader之死看Google的短视》,在他看来,“几年前,Google是创新者,它创新,开放,但今天,Google越来越习惯严防死守可能的竞争对手,它不再那么开放,它开始模仿潜在竞争对手,用和对方完全一致的方式竞争,然后用自己的巨大体量去试图压死对方,正像曾经的微软做过那样”。以Reader被砍为标志,“曾经Google精神的远去”。

霍炬列举的Google打压Yelp、Android亦步亦趋跟随iOS、完全沿着Facebook的路径倾其全力推动自己的Google+等毫无创新、为了竞争而竞争的现象我都同意——在某种程度上,Google做了一些违背它“Don’t be evil”祖训(在变化越来越快的当今的科技世界,10年的技术进步相当于19世纪一整个世纪技术进步的累加,说它是“祖训”并不为过)的事情。但如果要评价“Google分裂成了两个,一个是Larry Page领导的无聊没品Google,持之以恒的用和竞争对手一样的方式竞争,正如曾经微软干过的”——这也是中文互联网上相当普遍的看法,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成立。

我们拿对Google而言仅仅是鸡毛蒜皮的产品(在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Reader)来对Google精神作定论,未免过于自我中心——就像科技媒体业界对Reader的讨论远远多于对Android负责人更换的讨论一样,我们忽视了对业界影响最重要的动作,而更多沉迷于通过自我喜好的产品来判断一个科技公司的整体情况。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反对任何喜欢Reader或其它任何产品的人表达自己对某个特定产品的个人喜好,就像我大力推荐过Path、Evernote甚至Instapaper和Readability一样,但通过自己喜欢的产品来评价一个公司,显然偏离了重点与本质。

Reader远非Google最核心产品。说句不太客气的话,没有Google Reader,对95%的用户——其实我更想说的是对99%的用户而言,毫无影响。读者看到这里恐怕早就要跳起来了,对于一款拥有3亿用户的产品,怎么可能还被叫为“小众”呢?但3亿用户的背后,有几个事实要了解:1)Reader是Google的产品,从2005年10月发布以来的七年半时间,任何Google/Gmail用户都可以在导航栏上看到(直到Google宣布关闭Reader才从导航栏中去掉),点进去很容易就可以成为一位“Google Reader用户”;2)在Google宣布关闭Reader之后的48小时,仅有50万用户迁移到Feedly。按照80/20法则,最大的产品获得80%的用户,那么我们我们可以判断,Gogole Reader的48小时内活跃用户数大约是60多万。即使我们把这个数字乘以10倍,日活跃用户也不过600万左右。——计算日活跃的话,还得砍掉一半。相比于超过1亿名日活跃用户的G+而言,仍然相差两个数量级。以前或许能达到数千万活跃用户,但就目前而言,将Google Reader称为小众产品,并不为过。 我说Reader对95%甚至99%的用户来说没有任何影响时,并不表示另外那5%或1%的用户不重要,我的意思是:Google从未将“我们只为极客开发产品”这样的产品理念当作它们的原则。只是碰巧,Google为大众开发出的简单好用的产品,也让极客们用得舒服——但是,极客们喜不喜欢,对商业公司来说,真不重要。

难道不是这样子吗?Google搜索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牛逼的高级搜索语法而流行,它完全因为简单、速度快、结果准确才被最大多数人接受;Gmail有非常好用的过滤器(filter)+标签(label),乃至Gmail Labs里众多好玩实用的扩展,但Gmail从来不是靠这些Geeky式的花招成为最流行的电子邮箱,而是速度快、简洁好用、防垃圾邮件、安全——说白了,更多用户是被它一开始就提供1GB的超大容量所吸引,在用Gmail之前,谁知道它速度快防垃圾邮件牛呢?

1GB超大容量就像穿着超短裙的槟榔西施,先把用户拉进来;速度快、简洁好用、防垃圾邮件以及安全,是年轻漂亮活儿好价格低定期体检且坚决主动使用安全套的专业服务人士,让你用过之后欲罢不能,每次都想来光顾,成为常客;过滤器、标签、Labs等玩意儿是进阶级服务,如果你能玩,捆绑、皮鞭、手铐、面具等各种个性化工具Google也顺带一起奉送。但重口味是极小众的那一群人——刚好Google的工程师们也好这一口罢了。但日常生意,还是要靠所有人都喜欢的漂亮小短裙以及活儿好价格低安全稳定这些作为基础,才有保障。

再回到我认为被业界忽视的Android负责人易主的事儿。虽然施密特说,Android和Chrome OS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独立运营(Android and Chrome operating systems “certainly going to remain separate for a very long time, because they solve different problems.”),但我们不要忘了,施密特在两年前参加巴塞罗那通信展时,还曾说过一句:未来Android将与Chrome OS整合在一起,结合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判断:因为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Android和Chrome OS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独立;但在更长远的未来,最终Android和Chrome OS将整合在一起。否则,为什么要在Android产品及生态仍不成熟的时候,任命一位更不成熟的操作系统负责人来主管两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呢?那不会把事情越糟吗?安迪·鲁宾取得的成绩,在产品成熟度以及市场表现两个关键指标来看,都远远胜过Chrome OS。如果不是为了整合两个系统,没理由不让鲁宾继续领导Android系统。

问题随之而来。安迪·鲁宾成绩斐然,Chrome OS充其量还只是个半成品,为什么是Chrome OS负责人领导Android,而不是Android负责人来领导Chrome OS?用Chrome OS产品总监Caesar Sengupta说过的一句话就是:“Google’s a web company: We push the boundaries of the web; everything we do is largely on the web.”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Google是一个web公司:我们致力于拓展web的边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web的疆域变得更大。”Android是一个iOS的复制品,需要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应用你才能使用互联网;而Chrome OS的理念是打破Windows需要下载软件才能使用的“围墙花园”,让任何一个普通用户仅通过浏览器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需要在电脑上处理的事情。

无论你是否承认,Chrome OS正是Google当前精神的代表――如果非要去谈什么Gogole精神的话。拿Reader去谈所谓Google精神有点自我中心,因为Reader远非Google最核心产品。当我们谈论一个科技公司精神的时候,最基本的出发点和逻辑应该是:我们要谈论它最核心的产品,而非无足轻重的产品。 Android手机市场占有率早已超过iOS,今年,Android平板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也将超过iPad,但正因为Android太像iOS了,而不是Google所倡导的让web疆域更广阔、更开放。而这个任务只能由Chrome OS来承担,除了推倒Windows的围墙花园,它还要承担着填平因为苹果建造的App Store的“围墙花园”——基于商业的考量,过去几年Google不得不将Android放上最前线,跟随iOS的脚步——但即使面对苹果这样的巨无霸,也没让Google忘记它最初为什么而出发:在自己站稳脚跟之时,继续为建立一个更开放、更自由的互联网而努力。

当年傲视群雄风光无限时的Google推动开放而自由的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对它表示尊重;当Google用可能放慢自己最具优势的产品Android进步的脚步,换成更不成熟的Chrome OS去布局未来——一款更能代表开放而无边界的互联网操作系统时——尤其是在它面临更强大的对手的今天,仍然坚定地为开放的互联网而努力时,难道不能赢得我们更多的尊重吗?如果我们非要谈论Google精神的话。

Google变了吗?如果你觉得它变了,那么请再念一下这句:“Everything we do is largely on the web.”

—-

最新消息:Google关闭Reader的一个主要原因或许是,由于隐私问题,Google面临不菲的律师费,在Google看来,关闭它比配备专门的律师和政策专家团队更划算。也就是说,Google Reader给Google带来的回报可能甚至抵不上Google为维护它支付的律师费,如此看来,想必它的活跃用户数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本文首发于 商业周刊)

本文系作者 师北宸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